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25年要抓好九大重点任务,其中包括,“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新型城镇化建设如何推进?“新”在哪里?12月17日,云南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讲述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云南实践及发展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人为本!让农业转移人口共享发展红利

新型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对于持续释放内需潜力、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改善民生福祉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围绕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滇中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五城共建”、城乡绿化美化等重点工作,精准攻坚,持续发力,以小切口大突破,推动了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的持续提升。

云南省把稳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38.47%提升至2023年的52.92%,实现了一半以上人口居住在城镇的历史性转变;城乡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从2012年的3.89:1下降到2023年的2.66:1。”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梁旭东指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并不是简单地把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当中,而是要把政策措施保障、城市管理服务、人才培养等有机结合起来。

如何实现农业转移人口“进得来”“愿进来”“留得住”“有配套”?

在“进得来”方面,云南省城镇地区户口迁移政策全面放开,居住证制度全面实行,全省近2000万人落户城镇。昆明市主城区落户限制全面取消,在全国22个超大特大城市中,是8个率先放开的城市之一。

在“愿进来”方面,依法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深入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进城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得到有效解决。

在“留得住”方面,加快发展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和口岸经济“三大经济”,持续壮大城市产业规模,为进城农民工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推进进城农民工与城镇户籍劳动者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聚焦老百姓的“心头事”,不断扩大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公共服务覆盖范围,特别将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城镇住房保障范围,切实降低他们在城市的生活成本。

围绕“有配套”,全面落实城市建设用地、财政转移支付与城市人口增长挂钩机制,制定实施《云南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资金管理办法》,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品质“蝶变”!住房体系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住房成为衡量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老百姓普遍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云南省城镇建设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在城镇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城市治理取得新成效、城镇风貌特色不断彰显、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稳步提升的同时,住房保障体系也逐步完善,百姓住房条件不断改善。

“截至目前,全省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3.85平方米,基本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总工程师汪巡介绍,云南省积极建立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探索打造“好房子”、推行现房销售试点,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促进住房体系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同时,扎实推动保障性租赁住房,完善“市场+保障”体系,开工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4万套。与此同时,不断优化调整住房公积金政策,支持住房公积金缴存人租购住房安居。截至11月底,全省住房公积金累计缴存总额7200余亿元、缴存余额2100余亿元;个人住房贷款总额超4000亿元;住房公积金个人提取总额5100余亿元。

聚焦当下,面向未来,云南将紧紧围绕“以人为核心”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而落点则是在力破民生难题上下功夫,在创造更高品质生活上花心思,系统地开展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满足人民群众更多样化的生活需求,从而实现幸福升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典型引路!潜力县域持续释放“溢出效应”

深入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云南省在滇中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五城共建”、城乡绿化美化等重点工作方面都取得了提升与突破。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健康、美丽、文明、智慧、幸福“五城共建”的统筹推进,全省129个县(市、区)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发展质量显著提升,一些县域的经济焕发出更强活力,并在全省对标先进、互看互学、比学赶超的氛围中,持续释放“溢出效应”,以“小切口”撬动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大突破”。

在“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以业聚人”方面,弥勒“样本”极具代表性。这座曾经旅游资源“非优型”的农业县城,牢牢抓住美丽家园、特色小镇、城市更新、美丽县城建设等机遇,将生态颜值、城市气质、文旅康养品质和民族文化特质有机融合,“无中生有”筑优势,高品质打造了湖泉生态园、红河水乡、太平湖、东风韵、可邑小镇等一批优质文旅资源,引领带动弥勒文旅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强到优,成为全国知名的幸福之城、康养之城。全市旅游人次、旅游总花费分别从2013年的311.4万人次、16.24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504.2万人次、188亿元,分别增长383%、1060%;人均旅游花费从521元增长至1051元,增长102%。今年1—10月,弥勒市接待旅游总人数1562.3万人次,同比增长17.56%;实现旅游总花费192亿元,增长28.78%;涉旅企业税收比去年净增1600余万元,不断释放出“一城兴带百业强”的乘数效应。

作为云南省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的安宁市,在城市更新方面的七大“组合拳”值得借鉴。坚持“体检开方”,通过“城市体检”把城市建设和运行中的疑难杂症和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找准找实,在更新改造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倾心整治“破乱”,始终聚焦老城(城中村)基础设施破旧杂乱、公服设施缺失、排水不畅、安全隐患多等“破乱差”问题,在城市更新中逐一破解。用心改造“老旧”,大力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提升改造,改善居民居住条件。自2020年以来,累计投入4.5亿元,完成58个小区、737栋老旧住宅及周边配套的提升改造,惠及市民6万余人。此外还有坚持规划引领、精心增添“绿美”、聚焦“一老一小”提升城市温度、注重传承保护城市文脉。“推进城市更新的每一项举措,核心都是为了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持续提升。”安宁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张才兴说。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而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澄江市在坚持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同时,积极促进城乡要素流动,夯实城乡发展基础。一方面全力塑造城乡融合发展新优势、新动能,充分激发人文、生态、区位、产业、自然资源等城乡融合优势,文体旅融合发展破局起势,大力发展“体育+”“研学+”“旅居+”“生态+”“演艺+”“康养+”等旅游融合发展业态。另一方面坚持把促农增收作为城乡融合发展鲜明导向,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以工业化理念谋划现代农业,鼓励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加强重点群体托底援助保障就业。今年1—9月份,澄江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14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77元,人均纯收入万元以下脱贫人口全面消除,脱贫人口收入增长15.72%,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共享改革红利。

开屏新闻记者 颜媛 摄影报道

一审 颜媛

责任编辑 吕世成 陈洁

责任校对 刘自学

主编 武熙智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