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大哥小军,算是村里出了名的“难题”。30多岁了,个头不高,长相普通,家里条件也一般,愣是一个媳妇没娶上。

村里的媒婆隔三差五来家里转悠,但她们的热情就跟夏天的水塘似的,蒸发得快。

大哥倒不是没见过姑娘,可不是嫌我们家穷,就是嫌他“没个样子”,都说他“这辈子悬了”。

我妈愁得茶饭不思,天天念叨:“这再不成,他老了咋办啊?”

我奶倒是看得开,整天劝:“有缘的事,急不得。”

可话虽这么说,我奶没少塞好东西给媒人,希望能给我哥找个合适的。

就这样,等了又等,终于有一天,一个姑妈喜滋滋地来报喜:“找到人了,比咱小军还合适!”

结果,那姑娘一进门,我妈的脸色直接拉了下来。胖得像头小牛,岁数还比我哥大两岁。

可谁能想到,正是这个姑娘,后来让我们全家改了命!

姑妈一脸自信地说:“这个姑娘叫秀兰,人勤快,心眼也实在,嫁过来准能过好日子。”

但我妈却不买账:“这么胖,这么大岁数,能成吗?还不笑掉全村人的大牙!”

奶奶坐在炕头上,默默听完,没吭声。等姑妈走了,她抬起头问我哥:“小军,咱先不说村里人咋说,你自己咋看?心里有没有个底?”

我哥挠了挠头:“人家能看上我就不错了,我哪有啥资格挑。”

奶奶一听,咂巴了下嘴:“得了,咱家啥情况你还不清楚吗?这姑娘人不赖,脸盘子大福气也大,能干日子比啥都强。你成不成?”

我哥低头琢磨了一下,点点头:“只要她愿意,我成。”

我妈一听气不打一处来:“小军啊,你也是有骨气的人,咋能随随便便找个人嫁了呢?日子不光是凑合,还得有点奔头!”

奶奶瞪了我妈一眼:“奔头?你还真以为咱家能找个仙女不成?这姑娘嫁过来,能把家撑起来才是正事!”

就这样,家里吵吵了两天,奶奶一锤定音,婚事定了下来。媒人把秀兰领过来,双方一见面,秀兰笑呵呵地叫了声“叔、婶”,一口一个“奶奶好”,态度可热乎了。

我妈脸色虽然还不好看,但嘴上没再说啥。可等秀兰走了后,我妈忍不住叹气:“这丫头性格倒好,就是胖成这样,以后咋干活呢?”

婚事办得简单,但村里人的议论却没完没了。

“听说没,那小军找了个又胖又老的!”

“就是,她这岁数还不算剩啊?”

“哈哈,听说人叫秀兰,还真秀不起来!”

我爸妈听着这些话难免觉得脸上挂不住,但奶奶压根不在意:“人家说啥是人家的嘴,咱日子是咱自己过的!等着看吧,秀兰这闺女,有造化。”

秀兰一进门,确实没让我们家失望。她虽然胖,但一点不懒。天不亮就起床,去厨房忙活,一会儿洗菜切菜,一会儿提水喂鸡,还把院子收拾得干干净净。

奶奶看她这么能干,乐得合不拢嘴:“胖有啥不好,福气大,干活稳当!”

我妈嘴上不说,心里也慢慢开始认可了她。

最让我印象深的是她的细心。

有一回,天冷得跟刀子似的,我奶脚上冻出了口子,秀兰二话不说,拿了家里的药油,一边给奶奶抹一边说:“奶,您得多穿点,天冷了,别再冻着了。”

奶奶笑得眼泪都快出来了:“好闺女,好闺女!”

可秀兰也不是一帆风顺。刚嫁过来那几天,村里的大婶儿们总爱在背后戳脊梁骨,说她“没人要才嫁过来”,还说我哥“捡了便宜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秀兰听到了也不急,一笑了之:“闲人闲嘴,咱懒得计较。”

我一听气不过,有一回直接怼了回去:“你们没事干,就算有人要你们也娶不回去!”

可秀兰拦住我:“小弟,咱不跟他们一般见识,干好咱自己的事。”

后来,我们家的伙食渐渐好了起来。大哥成了家,日子比以前更有盼头。可谁也没想到,秀兰进门的第一道难关,还在后头等着。

那就是她迟迟没有怀孕。

我们家本来就不是很讲究传宗接代,但村里人又有了话柄:“哎呀,这媳妇这么胖,不会是怀不上吧?”

我妈听了虽然嘴上没说什么,可心里越来越急,经常偷偷跑去庙里求签。奶奶倒是安慰她:“急啥,孩子的事天注定,咱先把眼前的日子过好。”

就这样,在各种舆论和压力中,秀兰继续忙着家里的大小事务,用实际行动撑起了这个家。

可村里人压根不买账,反而议论得更厉害了,说得我哥脸都红了几回。

眼看秀兰的日子过得越来越难,她却没有退缩,还带着我们全家迈出了更大胆的一步——开豆腐坊。

秀兰想开豆腐坊的事,是在一个冬天的早晨提出来的。那天她一边给奶奶揉冻僵的手,一边随口问:“奶,您说咱村吃豆腐的人多不多?”

奶奶眯着眼想了想:“冬天的确吃得多,豆腐汤暖胃。”

秀兰抿嘴一笑:“那我干脆做豆腐卖吧,这手活儿我小时候跟我爹学过,技术不赖。”

我妈一听赶紧摆手:“做买卖那是啥好活儿?起早贪黑不说,咱家也没啥本钱,万一赔了咋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