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会议现场

12月14日,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中国国家画院办公室、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中国美术报》社承办的“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座谈会旨在深入探讨新时代画院发展的成就与问题,聚焦当代画院创作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以及深化管理机制等议题,为推动画院系统的持续繁荣贡献智慧与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会议现场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卢映川,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诸迪出席会议并分别讲话。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冯远,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副司长何亚文,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屈健,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刘万鸣,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主席杨晓阳,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卢禹舜,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鲁迅美术学院原院长李象群,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李翔,西安美术学院院长、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朱尽晖,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美术学院原院长贾广健,江苏省中国画学会会长高云,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院长牛克诚,北京印刷学院院长田忠利,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陈孟昕,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郐振明,以及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画院和全国各艺术院校、省市各级画院的嘉宾代表、知名艺术家等共200余人参加座谈会。冯远、刘万鸣、屈健、杨晓阳、卢禹舜、李象群、牛克诚、陈孟昕、朱尽晖分别致辞。座谈会开幕大会由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徐涟主持。

共话新时代画院发展

画院是当代美术创作研究的重要力量,对于推动新时代文艺繁荣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多年来,画院的艺术家们不断推出优秀的美术作品,提出具有学术意义的课题,对当代美术创作研究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诸迪讲话

诸迪表示,画院一直是推动美术创作、培养美术人才、繁荣美术事业的重要力量。新时代以来,画院专业化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是作为全国画院系统的“领头雁”,中国国家画院始终将创作研究和人才培养作为中心工作,创作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美术作品,推出了一批有深度的理论研究成果,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美术人才,彰显了画院在推动美术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作为国家级美术学术机构的导向与引领作用。特别是刘万鸣院长到任以来,国家画院领导班子实现了新老交替,继承和弘扬了画院的优良传统,守正创新,提出经典引领、品格立院的办院理念,为中国国家画院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内涵。诸迪介绍了中国文联、中国美协近期开展的有关创作和人才培养的几项重点工作:一是持续开展主题美术创作活动,二是探索建立青年人才选拔培养工作机制,三是着力构建更加系统完备的美术展览体系,四是强化艺术委员会建设和作用发挥。他强调指出,文联协会的工作离不开大家的支持,特别是画院系统美术家的积极参与。他表示当前文化强国建设已进入了关键时期,美术事业发展前景广阔,画院工作大有可为,也应该大有作为。希望美协系统和画院系统携起手来,同广大美术工作者一道,再接再厉,为新时代美术事业繁荣发展多做实事,多做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冯远致辞

冯远在致辞中强调了艺术创作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指出优秀作品代表时代,优秀人才是动力。他强调,当前正值国家“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制定之际,画院系统面临人员更新迭代及诸多挑战,此次研讨会的召开具有重大意义。他回顾了画院的历史改革,阐明了中国国家画院的文化使命。面对未来,冯远提出, 画院需承担出作品、出人才的任务。他认为,管理是中国国家画院发展的关键。一个好的机制需要优秀的领导者,他们不仅要有学术引领能力,还要具备深厚的学养,以带动年轻一代的成长。优秀人才的选拔是当代作品生产力的体现,保持这一优势是规划当下与未来发展的主要议题。冯远期望画院成为创作与研究的核心、人才的高地以及国际交流的展示中心,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刘万鸣致辞

刘万鸣在致辞中表示,此次会议是中国国家画院近年来举办的最高规格、最大规模的学术会议,专注于创作研究,并旨在落实12月5日在广州召开的“全国艺术创作工作会议”精神。作为国家级的美术创作和研究机构,中国国家画院将努力推动美术的繁荣发展。刘万鸣介绍了中国国家画院即将开展的几项重点工作:一是组织“第九届全国画院双年展”,通过大调研收集基层艺术家的心声和广泛意见,呈现最高学术水平和最鲜活时代特征的展览;二是开展“新时代历史主题性美术创作工程”,聚焦重要历史时间点,创作无愧时代、无愧人民的优秀美术作品;三是首创开展系列学术精品展览及创作项目,如“中国现代艺术大师系列展”“延安鲁艺文献展”等,以展现艺术大师的风采和传承奋斗精神。刘万鸣指出,艺术家应增强历史主动精神,把握时代脉搏,真情投入生活,改进艺术表达方式。他强调,艺术家须具备定力,处理好思想与艺术的关系,追求尽善尽美。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相辅相成,艺术家应提炼美的内核,塑造生动形象,讲述感人故事,传递真善美。同时,要关注并解决美而不善的问题,确保艺术作品能够涵养精神。在艺术创作中,题材的选择和方法的应用至关重要,需要艺术家经过深思熟虑和大胆创新。此外,刘万鸣表示,中国国家画院将明确新时代画院建设的历史责任、时代坐标和学术标准,为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作出更大贡献。此次会议以基层调研为基础,以现实问题为导向,以创作研究为中心,以社会发展为蓝图,共同探讨新时代画院的发展路径和创作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屈健致辞

屈健表示,在中国美术大发展、大繁荣的历程上,以中国国家画院为首的全国各级画院培养和凝聚着重要的学术创作力量。画院系统的艺术家们持续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提出具有学术意义的课题,为当代美术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屈健表示,中国美术家协会希望与以中国国家画院为首的各级画院建立更深层次的合作。协会将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在艺术展览与交流、人才培养与培训、文化交流与推广等领域与全国画院设计策划工作项目,团结引领广大美术家和美术工作者坚持将艺术理想与党和人民事业紧密相连,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坚持人民立场,把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为时代和人民放歌,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坚持德艺兼修、弘扬新风正气,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和艺术理想;努力回答好新时代提出的大课题、新课题,努力肩负起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使命责任,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作出新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主席杨晓阳致辞

杨晓阳深感此次会议的重要与及时,他在发言中分享了关于中国画院体系的思考。首先,画院体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源远流长。从五代时期起,画院便承载了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近期,中国国家画院完成了《中国画院史》这一鸿篇巨制,它不仅是对历史的梳理,更是对艺术精神的致敬。书中提出的四大新观点,为我们重新审视画院体系提供了独特视角,尤其强调了画院体系与人类艺术起源的紧密联系,以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变。其次,画院体系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从原始社会的岩画、彩陶,到宋代的皇家画院,再到文人画的兴起,画院始终是艺术创新的高地。它不仅汇聚了当时的艺术精英,更推动了艺术的普及与发展。如今,随着国家的繁荣富强,画院体系更加完善,成为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第三,创新是画院体系的灵魂。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的指引下,我们深刻认识到创作是中心任务,作品是立身之本。而创新,则是推动艺术不断前行的动力。中国国家画院作为学术平台,汇聚了全国各地的艺术精英,为他们提供了交流、研讨、创新的广阔天地。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平台,鼓励艺术家们勇于探索,敢于突破,为中国美术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最后,面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挑战,我们更应坚守艺术的创新精神。虽然AI技术能够简化实用美术的创作过程,但它永远无法替代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相反,应该将AI技术视为推动艺术创新的契机,警醒自己不断追求卓越,勇于创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让中国画院体系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卢禹舜致辞

卢禹舜分享了他对画院发展与艺术创作的深刻思考。他表示,画院在新时代既迎来机遇也面临挑战,美术界需共同探讨其成就、问题及发展路径。回顾历史,中国国家画院历经40余年风雨,从原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到如今的中国国家画院,汇聚了众多艺术精英,推动了中国画艺术的繁荣。老一辈艺术家如李可染、叶浅予等,坚守传统、贴近生活,为艺术创作树立了典范。新一辈艺术家则秉承贴近文脉、正本清源、大美为真、培根铸魂、守正创新的思想理念,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出众多精品力作。刘万鸣院长上任后,明确了画院的责任和使命,强调经典引领、品格立院。同时,通过组织高水平的美术展览和学术交流活动,为画院学术研究与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卢禹舜表示,画院的创作研究成果是社会变迁和时代精神的写照,而人才培养则是艺术事业薪火相传的根本。新时代赋予艺术家新的使命和责任,需坚守人民立场,守正创新,讲好中国故事,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面对新时代的新机遇和挑战,包括技术变革和人工智能的冲击,艺术家们需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推动新时代画院创作研究与人才培养工作的繁荣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鲁迅美术学院原院长李象群致辞

李象群表示,在当代中国语境下,画院艺术创作研究正经历着从单一技艺传承向多元文化建构的范式转变。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创作方法的革新上,更深层地反映了文化自信重塑与话语体系重构的双重诉求。20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与艺术表达的转型,画院的艺术创作研究逐渐从纯粹的技艺探讨走向了更具社会责任感与文化传递意义的多维度探索,同时作为中国艺术创作的实践平台与文化传承的载体,画院在全球艺术生态重构的时代背景下,肩负着建构中国特色艺术话语体系、推动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历史使命。艺术传承是一种跨越时空的文化力量,它通过创作实践不断实现历史价值的当代转化。中国艺术的历史积淀展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辩证互动。传统画院作为文化记忆的重要承载机制,不仅传承着艺术形式的范式,更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实现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艺术家们通过创作实践记录和诠释着时代精神、对历史与现实的深思卓见,是艺术语言与历史意识深度融合的映射。当代画院的艺术创作正经历着从技艺探索到学术建构的深刻转变,形成了独特的画院文化影响力。当代画院群体也正在经历一次深刻的学术转向,从纯粹的艺术实践拓展为兼具理论深度和文化思考的综合性探索。这一转向使艺术创作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学术视野和更强的文化影响力。面向未来,画院艺术创作研究将继续深化其在形式创新、思想探索与文化建构等多个维度的突破。这种多维度的创新不仅关注艺术本体的发展,更注重艺术与社会、历史、文化的深度互动。通过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话语体系,画院将在推动中国艺术的国际化进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为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带来新的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院长牛克诚致辞

牛克诚表示,1957年北京中国画院成立至今,近70年的时间,全国画院建设已经全面开花,也经历了从开始时单一的中国画,扩大为书法、篆刻、油画、版画、雕塑及综合材料等艺术门类,以及向研究、教育、交流、展览、传播及社会公益等功能扩展,但“创作”的核心功能始终如一。时代赋予美术创作新的内涵与动能,创作也在新的时代面临机遇与挑战。这也是本次座谈会明确主题为“创作与人才培养”的理由之所在。创作是画院的根本职能,画家凭借创作而自我确证,创作的生产力决定了画院的综合实力,经典的创作是画院对于时代的最好回馈。关于创作的讨论,便不止于立意、构思、制作完成的过程本身,也不止于作品的技艺与语言,而是通过创作这个中心点,辐射到经典作品的生产机制、理论与创作的良性关系、优质人才的培养模式、美术收藏的作品资源以及画院系统的公共服务等全领域,因此这又是一个纲举目张、多维观照画院建设与发展的座谈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陈孟昕致辞

陈孟昕表示,中国国家画院作为绘画的国家队,其学术建构和创作方向具有引领性。近年来,中国国家画院举办的展览和学术活动密集且规格高,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他提到,画院自五代时期创立以来,一直承载着引领中国绘画发展的重任。新中国成立后,画院的服务对象转变为人民,传承文化和引领审美仍是其核心功能。在“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的主题下,陈孟昕强调发现即培养。画院作为学术高地,发现、推荐人才本身就是一种培养,能够激发艺术家的潜能和创造力。中国国家画院通过举办展览、学术课题研究等方式,为艺术家提供了高规格的培养平台。他还提到理念的培养同样重要。宋代画院的“诗画一律”理念孕育了众多优秀画家,奠定了宋代绘画的高地位。当下,中国国家画院提出的经典引领、品格立院理念,也具有巨大的辐射力和先导效应。这一理念强调经典作品的价值和品格的重要性,对美术创作具有潜移默化的滋养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安美术学院院长、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朱尽晖致辞

朱尽晖围绕主题结合个人实践分享了体会。首先是思想性。在新时代,艺术家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避免局限于个人小情趣,而是要反映人民生活的本真,强化使命与担当。作品应凸显重要思想,通过实践理论研究,达到思想内涵和形式语言的协同推进,确保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独特的风格。其次是艺术性。艺术创作须具备创造性,同时融合思想性和文化性的高度与深度。艺术家应深入发掘作品的构图、人物、场景等各环节,将精神导向和个人创作相结合,体现出真正的艺术性和人民性。长安画派提出的“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正是艺术真实性的体现。艺术家应坚定文化立场,使传统媒介与当下交融,实现全方位突破,创作出有温度、有深度的作品。最后是时代性。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艺术家应关注国家重大事件和重要时间节点,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作品应具有历史性、思想性、绘画性和审美性,融入当下时代主题,展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自强。中国美术应紧跟时代步伐,把握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主题,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将艺术家个人意趣与远大抱负相结合,全方位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朱尽晖表示,新时代艺术创作、人才培养筑就高峰,离不开传承与创新,如何传承、传承什么、怎样创新,是值得所有创作者亟待思考的一个紧迫问题,也是实现其繁荣发展的关键问题。结合中国美术发展,特别是中国国家画院近期的“国之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 蒋兆和先生与刘开渠先生作品捐赠等一系列重大学术活动,凝心聚力,为我们提供了当代艺术创作与人才培养的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徐涟主持开幕大会

徐涟表示,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画院系统作为中国美术领域的中坚力量,汇聚了一大批艺术人才,不断推出优秀美术作品,提出具有学术意义的课题,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国家战略大局,丰富百姓文化生活,具有重要的导向性、示范性和引领作用。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十周年,新时代画院如何在新的起点上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探索美术创作,特别是主题性美术创作,学术研究、人才培养、艺术普及,乃至于中国美术走出去等重大课题,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美术界的共同关切。即将过去的2024年,中国国家画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文化和旅游部的领导下,以经典引领、品格立院为宗旨,推动艺术创作研究,并与各地画院、美术院校、艺术家群体协同合作,不断探索推进中国美术事业发展的有效机制。明年将要举办第九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为此,中国国家画院举办此次座谈会,邀请画院、艺术院校代表和艺术家齐聚一堂,为新时代画院乃至中国文艺的繁荣发展献计献策。

深入探讨核心议题

座谈会分为五个分论坛,分别围绕“新时代画院发展成就与问题”“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的特征与价值”“画院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与渠道”“当代画院创作的优势与面临的课题”“如何创新推进院校共建”“第九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筹备工作”“全国画院年鉴编撰”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分会场会议现场

第一组由刘万鸣、徐涟主持,卢禹舜、贾广健、牛克诚、尚辉、茹峰、常朝晖、张望、石纲、桂行创、潘闻丞、巫卫东、宋陆京、刘云、袁学军、王犇、谢晓虹、罗鸣、乔建业、黄礼攸、张秋桔、李志权、张褔有、杨显忠、舒勇、杜宁、沈兴、丁远远、杨建德、李诗文等嘉宾参加讨论。与会者一致认为,新时代画院在创作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诸多挑战。大家纷纷建议,画院应坚持正确的创作方向,科学做好创作规划,牢固树立精品意识,构建良好的人才环境,提升专业化建设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分会场会议现场

第二组由中国国家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青云主持,刘万鸣、郐振明、张晓凌、乔宜男、张苗苗、唐辉、孔维克、范扬、张宜、齐英贵、莫晓松、刘国旗、王发荣、张之军、韩少辉、陈鹏、王锐、刘向久、王万成、左大宁、李东星、陈明哲、方李、郭殿声、张海鸿、闫景阳、吴云华、胡良伟、李冬、李志国、赵方方、张庆跃等嘉宾参加讨论。大家认为,新时代公办画院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需要强强联合,打破地域壁垒,深度协作、定期交流。同时,大家还提出了建立画院院长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资源整合、共享藏品资源等具体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分会场会议现场

第三组由中国国家画院办公室主任董雷主持,刘万鸣、田忠利、蔡拥华、王朝刚、岳黔山、许俊、黄华三、于洋、朱春林、陆学东、王海滨、刘明波、刘兆武、邹峰、张见、李洋、王颖生、崔进、李传真、刘西洁、郝孝飞、刘海勇、王兴华、林涛、许敦平、杨东谕等嘉宾参加讨论。与会者普遍认为,画院系统人才培养需要创新模式和路径,加强院校共建与合作发展是重要途径。大家提出了建立院校共建机制、加强学科资源交流、提升青年艺术家理论水平和综合素养等具体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四分会场会议现场

第四组由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所长陈明主持,刘万鸣、高云、陈醉、姜宝林、赵建成、李庚、孔紫、邢少臣、蒋威、赵奇、何加林、方向、赵培智、王辅民、魏广君、王德芳、顾平、蔡大礼、罗贵荣、杨军、石峰、郑庆余、郑艳、申卉芪、梅跃辉、唐朝轶、孙震生、雷苗、徐冬青、宛少军、任赛、邱琳等嘉宾参加讨论。专家们认为,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应具有国家与民族立场,充分发挥画院优势,推出艺术精品与人才。同时,大家还提出了建立全国画院评估与人才评价办法、构建画院系统人才培养体系、成立主题性美术创作部门等具体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五分会场会议现场

第五组由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副所长(主持工作)谢小铨主持,刘万鸣、张立辰、李宝林、李延声、邓嘉德、郭石夫、石齐、王林旭、赵卫、陈孟昕、纪连彬、方土、陈风新、王永亮、刘建、刘罡、陈鹏、姚大伍、王厚祥、柳妍、赵建军、陈海良、陶宏、晁岱双、于量、王跃奎、刘波、王赫赫、崔景哲、谭斐等嘉宾参加讨论。与会专家就画院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机制、创作需回归传统、中西融合、AI技术对绘画的影响等话题发表了深刻见解,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建议。

形成共识 展望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闭幕大会现场

在闭幕大会上,五组分论坛的代表分别汇报了各组讨论情况,刘万鸣作总结发言。闭幕大会由中国国家画院创研规划处处长袁学军主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组巫卫东作小组总结汇报

兰州画院院长巫卫东代表第一组介绍了分组讨论情况,以及兰州画院的相关情况,并分享了自己参加此次座谈会的感受。他表示,新时代艺术创作的核心在于“以人民为中心”,艺术源于生活,服务于人民。对于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第一组充分讨论认为,应突出画院特色与专业站位,展现地方画院的独特魅力,建议注重以下三点:一是凸显全国画院的整体特色,区别于全国美术作品展;二是强调地方画院的特点,展现新时代的地方风貌;三是设立特定命题,如“浙派经典”等,让各画院以板块形式参展,彰显地方特色。巫卫东表示:“此次座谈会让我们深受启发。我们将继续坚守艺术初心,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为新时代美术事业的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组王青云作小组总结汇报

王青云代表第二组向大会汇报了分组讨论情况。大家认为,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的召开意义重大,为画院间的交流学习提供了宝贵机会。讨论中,大家畅所欲言,梳理了画院在创作和人才培养上的问题,并更多聚焦于未来展望,期待中国国家画院在宣传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在人才培养上,小组讨论强调公平、公正选拔优秀人才,并希望中国国家画院画家到地方进行人才培养。同时,画家自身也需提高修养,通过采风写生、学习传统文化等方式,创作出有温度、有真情实感的作品。关于第九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小组建议应重视作品高水准,突出个性特征和差异化发展。对于全国画院年鉴编撰,大家表示,这有助于梳理画院发展脉络,促进交流与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组董雷作小组总结汇报

董雷代表第三组向大会汇报了分组讨论情况。与会者普遍认为,此次座谈会体现了新时代国家画院的责任与担当,对刘万鸣院长到任后的一系列学术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对中国国家画院教学培训给予高度肯定,并提出宝贵建议。讨论中,精彩观点不断。田忠利提议建立院校共建机制,加强学科资源交流;岳黔山建议画院系统青年艺术家应注重提升综合素养;蔡拥华强调人才培养要把握中外艺术融合,贯通传统、现代与当代;黄华三提出创新性育人,协同画院系统和艺术高校平台,引领中外美术交流;李传真提到青年人的学术培养要跨界融合,开阔视野,解决根基不牢的问题。大家还讨论了画院系统和艺术高校在人才培养上的优势,强调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建议建立没有围墙的学院和画院,共同建设师资和平台,培养具有丰富性和综合性的艺术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四组陈明作小组总结汇报

陈明代表第四组向大会汇报了分组讨论情况。专家们认为,画院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画家创作应具有国家与民族立场,充分发挥画院优势,推出艺术精品与人才。艺术精品需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具有时代性与人民性。关于主题性美术创作,专家们提出应深刻理解主题意义,避免图解化,强调中国画写意精神,实现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主题性与学术性、艺术性与人民性并重。对于画院发展,专家们讨论了人才培养与选择、面向全国、加强管理等方面,提出通过艺术作品回应时代课题,创作无愧于时代与人民的艺术精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五组谢小铨作小组总结汇报

谢小铨代表第五组向大会汇报了分组讨论情况。与会专家发言热烈,邓嘉德强调创作需回归传统,从经典中学习;郭石夫讨论了中西融合,强调中国绘画的水墨与色彩特征,并提出师徒制与学院制各有优势;石齐分享了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强调中国画笔墨的重要性,并提出画院收藏应坚持高标准;王林旭探讨了AI技术对绘画的影响,主张师承与传承;张立辰通过自身经历强调回归传统,对比“浙派”人物画与徐蒋体系,提出深刻见解;赵卫回顾了画院发展历程,强调人才发现和引进的重要性,并提及AI技术与中国画自信的问题;纪连彬强调画院举办规模性研讨会的意义,提出教学观点;李延声强调艺术创作要深入生活;方土强调画院管理的科学规范性及国家画院的引领作用;刘建提出主题性创作要尊重艺术规律与画家个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万鸣作总结发言

刘万鸣作大会总结发言。他首先对所有参会人员,特别是老艺术家们的支持与参与表示感谢和感动。他强调,中国国家画院不仅是一个高平台的艺术机构,更是全国画家、艺术家展现才华的舞台,其影响力超越画院本身,成为全国具有学术影响力的艺术家们的聚集地。通过全天的研讨交流,会议取得了丰硕成果,对新时代画院的创作、人才培养以及高质量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刘万鸣提到,培养人才首先要发现人才,这需要艺术界的领导和老前辈们具备慧眼,像伯乐一样识别千里马。刘万鸣还提到了知识结构的重要性,强调对中国美术史和西方美术史的基本理论了解得越透,思考就越多,优劣判断也就越准确。同时,他也提到了传统的重要性,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最后,刘万鸣表示:“新时代需要我们,新时代需要文艺高峰,我们完全能够铸就文艺高峰。中国国家画院将秉持经典引领、品格立院的学术理念,并计划在陆续展出各省市画院的文献展,以表示对老一辈艺术家的尊重和敬仰。”同时,他希望中国国家画院和全国各省市画院、艺术院校、美术家协会、学会团体能够持续展开交流与合作,共同为中国美术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袁学军主持闭幕大会

此次座谈会的召开,为新时代画院的发展提供了有益思路,也为全国美术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在美术界的共同努力下,新时代画院建设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来源:中国国家画院

编辑 | 刘 晶

制作 | 闫天蒙

校对 | 蔡培新

初审 | 贺 玮

复审 | 冯知军

终审 | 金 新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王会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861130056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5年出版44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64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 13071178285

新闻热线

电话:010-68469146

邮箱:zgmsb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