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示:浔州高中的历史沿革,前几篇已经介绍过,网上也容易找,本文就不复述了,各历史时期校名有所不同,为方便叙写,本文一律用“浔高”指代。 )
桂平浔高,始创于清末民初时期,时值时代变革最为激烈的时段,大清朝的腐朽,列强的欺迫的环境下,科举八股的东西已经严重滞后于时代教育发展要求,分门类别的新式学科教育开始被引入,也就有了新,旧思想的冲突,有识之士都纷纷以教育兴邦,以救中国。
就这样,浔高的历史开始了。
当然,时代的发展转变时期,终是需要同一代人的努力,像在浔高学校道路边,有一排文化宣传窗,其中有几个是介绍学校建校以来历任校长的,这些校长中,特别是前十五任校长,自小都是接受晚清科举教育成长起来的。
只不过,在科举废弃,新学刚开的更替期间,他们顺势而变,顺势而学,所以,当中很多人即是旧学的传承人,也是新学的开创人。
讲起来,也都是故事了,前面已经介绍过几任浔高校长了,本文继续介绍第九任校长——朱方辉。
浔高宣传栏里关于第九任校长朱方辉的介绍,是有缺漏的,如名字中的“晖”,就是错的;百科上关于他的一些介绍,也是点小错漏的。
朱方辉(1853~1916),号羲晋,今天平南县武林镇人。10岁(1863年)上私塾。15岁(1868年)被录取为县学生员。18岁(1871年)时赴广东海南就读于朱次琦的学馆。
他接受教育读书成长的这个阶段,正是清末广西最为动荡的一个时期,平南县属浔州府,而当时浔州府区域正是大成国事件的中心区域,而1863年,大成国已近尾声,残余力量正被清官府一一扫尾清算,地方局势渐渐平息,社会秩序也慢慢的恢复,所以,这个满10岁的朱方辉也就有了读私塾的机会。
由于大成国时期,对桂平,平南等地的破坏十分严重,所以,地方的科举考试,科举教育体系中断了十余年,地方平稳后,官府才慢慢重建被中断的科举体系各部,如建筑,如教育人才等等。面对一切从头开始的科举教育环境,有些人就另找出路了。
如朱方辉在18岁的时候,就到广东南海求学,进入朱次琦的学馆,这个朱次琦也是一位很有故事的历史人物,后来知名的维新人物,康有为就师出他门下。
古代的科举制度中,要参加科举考试,也是有地域限制的,不能跨地籍而考(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能高考移民)。朱方辉是广西人,所以,他得回到广西参加乡试。
按地方志记载,朱方辉是在1875年光绪元年32岁的时候,回桂林参加乙亥科广西乡试,并不是百科中的1873年同治癸酉科,取得了亚元的成绩(前十名)。
成为举人的朱方辉,已经有了进京赶考的资格,但不幸的事,家里连遇各种事情,所以,直到1880年,他才有时间到北京参加光绪庚辰科会试,以进士第三甲榜第六十九名成功登金榜。
随后,分发刑部任职,但晚清时的官场腐败,苍生难安的环境,他本身性格又是“生性耿介、性拙难谐俗,与时不相入”,看不惯世间的不恭,所以,只在职一年就坚决辞官回籍。
回到广西家乡以后,他就转身投入到教育界领域,1881年起,先后在本乡附近、苍梧县长洲和藤县太平等地主讲学馆,长达20年。
光绪三十三年(1907),因官府的安排,朱方辉到贵州下江厅通判,任职三年,期间一心为民,严于律己,秉承为官一方,造福一地的操守,为边疆少数民族办了不少实事好事,得到了群众的热烈拥护和爱戴,据说他离职时,还得到了当地民众送的一把“万民伞”。
实际上,他真正在官场中任职不过四五年,刑部主事一年,贵州通判三年,后来桂林知事一年,但对于他的官场作派,历史评价是“清官廉吏”。
从贵州回到桂林后,他即被聘为桂林优级师范学堂教席(即教师),辛亥革命后,1912年,由于任桂平浔州学堂学监的赵正平离职,出缺,于是,有教育经验的朱方辉被推荐出来,来到桂平浔高出任校长。
朱方辉在浔高近一年时间中,都有些什么样的历史过往,现在也难以查到相关的记载,但他是浔高建校初期,和新学教育没有很多交集的一位校长,有的只是传统教育办学的经验,所以,任职不久,他也申请离职回乡,回到家乡平南县武林筹办女学,武林蚕业学堂等等。
总之,直到生命的最后,他都坚持在教育办学,虽然没有其他人的成就那么大,但一生以教育为业,教育为本,也能称之为教育家了。
读史知今,宣传广西各地历史人文,展示地域风貌,讲述广西的旧事,新事。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谢谢阅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