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关键支撑,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近年来,达州市达川区人大常委会通过专题调研、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持续跟踪监督等方式,积极推动达川区人民法院更好地发挥基层“小法庭”职能,更有力地赋能基层“大治理”工作,为乡村振兴、村居和谐提供安定有序的法治屏障。

坚持问题导向,精选议题

“法庭的位置有点儿背角,地方不好找。”

“我反正也不打官司,不得和法院打交道,我去了解他干啥子?”

“基层人民法庭和群众接触机会多,但也存在群众知晓度不高、法庭布局不够优化、建设水平不够好等问题。”

很多群众道出了对基层人民法庭的看法。

2023年底,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区人大代表和相关人员,全覆盖深入全区基层人民法庭,开展调查研究工作。通过实地走访当地群众、倾听群众心声,和基层法庭工作人员面对面交流,听取意见和建议,和区人民法院领导沟通交流、反馈调研情况。建议将听取和审议区人民法院关于基层人民法庭运行情况纳入2024年工作计划。2024年2月,经区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将该议题列入2024年常委会监督议题。

“基层人民法庭作为法院系统的‘神经末梢’,与群众联系最为紧密。承担着维护基层稳定、化解一线矛盾、保障公平正义的重要职责使命,是打通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的前沿阵地。它们通过实质性化解纠纷,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调研中,仍发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基层人民法庭在基层治理作用发挥上还不够充分完全。‌”区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解释了将听取和审议基层人民法庭运行情况列入2024年常委会监督议题的初衷。

坚持立足实际,汇集众智

2024年7月4日,达州市达川区第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区人民法院关于基层人民法庭运行情况后,建议将基层人民法庭应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列入审议意见。会后,常委会分管领导立即组织相关人员深入部分基层人民法庭、乡镇人民政府和村(社),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会等形式,立足基层人民法庭依法履职和促进基层治理工作实际,集众智、汇众力。

“基层治理仅靠基层法庭的力量,还远远不够,应该要整合更多的社会力量。”

“基层人民法庭应该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社会基层治理当中,积极开展诉源治理,利用法官的专业优势,主动参与辖区重大矛盾纠纷诉前预防化解。对案件审理中发现的风险,及时向辖区党委政府作出风险提示,为辖区党委重大决策提供法律参考,助力社会基层治理。”

“基层人民法庭要完善与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等单位的协调联动机制及时回应群众诉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员的作用,调动人民调解员的积极性,让矛盾纠纷化解在诉讼前、法院外。”

随着调研的逐步深入,通过和相关人员的多次沟通交流,一句句心底话、一条条好办法被梳理出来。

坚持持续跟踪,高效赋能

2024年8月至9月,区人大常委会多次组成调研组深入基层人民法庭。在某人民法庭调研时了解到,承办法官在办理一起赡养权纠纷案件中,老人仅有的一个儿子不幸去世,老伴早已去世多年,两个孙儿又尚未成年,儿媳明确表示抚养压力大,不愿意赡养老人。按相关法律规定,此儿媳确实没有赡养老人的义务。当地的区人大代表在得知此事后,积极协调乡镇民政部门,看能否帮助其解决目前实际困难;同时积极与村社干部沟通,看能否做做儿媳的思想工作。最后,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这位老人的赡养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对此案例,区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将人大代表与基层人民法庭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的作用作为一典型案例予以了宣扬,提出了“人大代表+基层法庭”的基层治理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区三届人大常委会二十五次会议上听取和审议区人民法院落实审议意见情况的报告)

2024年11月13日,区第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区人民法院关于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会上,有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

“要进一步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司法保护力度,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合理诉求和合法权益。”

“要强化司法民主意识,广开渠道,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群众的意见,不断缩小法院与群众的距离,提高法庭的亲和力。”

区人大常委会将审议发言情况认真梳理归纳,建议区法院要建立发现问题的常态机制、完善处置问题的一体机制、健全预防问题的长效机制,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共同参与,进而形成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合力。

“基层治理工作是一项持久持续的工作,区人大常委会将聚焦审议‘后时代’,持续跟踪调研,继续探索将基层人民法庭工作融入乡村治理、服务群众生活,将人大代表融入纠纷调解、参与诉源治理,逐步形成可推广的‘人大代表+基层法庭’的基层治理模式,助推基层‘小法庭’不断完善,赋能基层‘大治理’不断深化。”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瑜明说道。

作者:吴刚

达州市达川区

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