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转眼间2024年也将迎来结尾,12月21日将迎来冬至节日,这也意味着新年将近。

古代将冬至认为是“四时八节”之一,并有着“小年”、“压岁”的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今年的冬至相比较往年却并不一般,甚至可以说是六十年以来的首次。

本年冬至将会出现四大特点,对于普通人的生活造成影响,每个人都应该早看早准备。

那么我国冬至究竟有着怎样的习俗以及传统?今年的冬至又跟往年有着怎样的差别,具体具备怎样的四个特点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冬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兼具人文与自然内涵两种涵义的节日,在我国古代甚至有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可见中国古人对于冬至的重视。

我国星象文化源远流长,冬至同样是古人根据特殊的星象从而划定的节日,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

早在历史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周公便使用土圭法测影来确定了冬至的具体时间,从而在冬至进行各种祭祀以及庆典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汉代的时候,冬至又被称为“冬节”。

彼时普通百姓往往会拿出珍藏的美食美酒进行祭祀活动,而官府也会举办庆贺仪式。

唐宋时期,冬至发生新一轮的演变,成为官府百姓一同祭天的节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冬至对于农民来说是一年之中农业生产的关键阶段,在江南以及沿海地区尤为明显。

冬至前后适合修建水利、积肥造肥的最佳时间,做好积肥造肥工作才能令明年迎来一个好收成。

而对于沿海地区的农户来说,则需要做好水稻抗寒工作,保证水稻秧苗的健康生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冬至过后,将会进入到一年之中最寒冷的阶段,中国古代由于取暖方式的匮乏,冬天对于普通人来说无疑是一年中的“劫难”。

因此彼时官府举行大型庆典活动,也是为了对于民众进行提醒,做好御寒保护。

因地域不同,各地形成独特的冬至庆祝风俗。

其中像是南方地区,家族观念浓厚,普遍会在冬至进行祭祖、宴请等活动,合家团圆;而北方大部分地区则保留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冬至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而今年的冬至却有着诸多特点,可以说是“六十年不遇”,对于每个人的基本生活带来深远影响。

那么本年的冬至究竟有着怎样特殊的四个特点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六十年一轮的甲辰年

今年的冬至是甲辰龙年,“甲辰”这一天干地支的搭配十分罕见,下一次出现需要追溯到六十年之后了。

古人以天干与地支结合的方式来进行纪年,其中天干有十个,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地支则有十二个,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

古人将天干与地支进行相互搭配,组成共计六十个基本纪年单位,走完一轮刚好是一甲子。

而且今年的冬至还出现另外一个巧合,那便是公历日期与农历日期发生了重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历12月21日冬至,而农历则是十一月廿一冬至,这种情况十分罕见。

下一次农历与公历的冬至节日重合还要追溯到2081年,可谓是可遇不可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今年冬至是“公九”

今年冬至的第二个特点便是“公九”,一般到了冬至就可以开始数九寒天了,所谓的九寒天以九天为一个周期,一共排列了九个“九”。

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之后,九寒天也就迎来终结,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时节也将度过。

冬至意味着一年最冷的时节将会到来,普通人需要保暖防止感染风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冬至过后不久将迎来“三九”“四九”,所谓“三九四九冰上走”,冬至过后气温将会迎来骤降。

而冬至还有着“公九”以及“母九”的差别。

如果在冬至这一天当天的农历日期是奇数,那么便意味着今年是“公九”,反之如果冬至当天的农历日期是偶数,那么则意味着本年为“母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此之外,关于冬至是“公九”“母九”还有另外一种判断办法,那便是根据冬至交节的时间点进行判断。

如果是白天交节,也就是从早上6点到晚上18点,那么这便是“公九”。

反之,如果是在晚上交节,也就是每天的19点到次日的晚上5点,那么将会被视为“母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今年的交节具体时间是傍晚17点左右,这也就意味着今年是“公九”无疑。

老话说“公九冻死牛,母九穿单衣”,在古代观念中普遍认为公九是严寒的代表,而母九则是暖冬的代表。

而今年将会是一个寒冬,普通人需要保护好身体健康,防止感染风寒疾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今年冬至是“尾冬至”

今年冬至的另一个特点,则是今年的冬至属于是“尾冬至”。

那么什么是尾冬至,尾冬至代表着怎样的含义呢?

冬至除了是我国传统节日之外,对于普通人来说,往往能够起到气温预料的作用。

其中根据冬至在一个月的月初、月中或月尾,来判断本年度气候的具体走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国关于冬至有着诸多的谚语,其中像是“冬在头,卖了被子去买牛”。

意思是如果冬至出现在月初,那么代表着今年的冬天将会是暖冬,甚至不需要盖被子,可以将被子卖了去买牛。

而与之相反的则是“冬至在尾,冻死鬼”,这句话的含义是如果冬至出现在月尾,那么天气将会十分寒冷,甚至连“鬼”都无法忍耐寒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这只是一种略显夸张的说法,但也体现出冬至后气候的基本规律。

而今年的冬至出现在12月的21日,也就是12月的月尾左右,这也就意味着今年将会是“尾冬至”,天气将会十分寒冷。

因此对于普通人来说,需要提前做好应对严寒的准备,防止被冻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今年是大月冬至

今年冬至的第四个特点,则是今年是大月冬至。

农历有着大小月的概念,其中大月一个月30天,而小月一个月则只是29天。

其中像是2022年便是小月冬至,而从2023年开始,则会出现连续5年的大月冬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俗话说“大月凉飕飕,小月暖烘烘”,大月冬至往往是寒冷的代表,寓意着今年的天气将会十分寒冷。

而小月冬至则代表气温十分温暖,将令人感到十分舒适。

而今年的冬至为大月冬至,再次佐证了本年将会是寒冬,因此对于每个人来说,都要做好寒冬到来的准备,并做好一系列的御寒工作。

那么根据气候条件来看,今年的冬天会是寒冬吗?普通人又该如何做好御寒工作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传统节气预测的气候走向精准吗?实际上我国诸多民谚、俗语都是古人智慧的一种总结,是一种经验之谈,但并不能保证完全正确。

按照我国公布的气候预报来看,我国各地呈现气温的区域性差异。

其中北方相比较往年气温将会相对较高,但并不排除阶段性寒潮出现的可能,气温变化可能会愈发猛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随着工业生产加速全球变暖趋势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农谚俗语准确性正在面临挑战。

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气象部门能够通过专业的数据分析来判断未来的气候走向。

普通人需要尊重传统节气文化,但同时也需要关注日常的天气预报,做好防潮御寒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对于普通人来说,冬天气温下降,要尽可能减少呆在室外的时间,做好御寒工作、

尽可能在具有暖气、空调的房间内活动,防止冻伤感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尤其是降雪过后,则需要尽可能减少外出,特别是对于老人与小孩,防止雪天湿滑滑倒。

除此之外随着冬至的到来,还需要尽可能尊重冬至的传统以及习俗进行庆祝,其中像是包饺子、喝黄酒等,享受节日其乐融融的氛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冬至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冬至过后也就代表着新年不远。

而今年的冬至与往年有着明显的区别,堪称“六十年不遇”,具备四个鲜明特点。

这四个特点分别是今年冬至是甲辰年冬至、“尾冬至”、“公九”以及大月冬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预示着今年冬至将迎来大范围的寒潮,普通人需要做好御寒的准备。

随着工业生产的加速以及全球变暖趋势影响,传统节气代表的气候变化准确性正在面临挑战。

普通人除了根据节气判断气候走向之外,还需要多看天气预报,做好冬天的防寒工作。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参考资料:

新浪财经 2024-12-13《21号冬至,2024年冬至不一般,六十年不遇,5大特点,早看早了解》

热点新闻 2024-12-12《今年冬至不一般,六十年一遇,4大特点,早看早准备》

早妈美食2024-12-14《21号冬至,今年冬至不一般,六十年一遇,有4大特点,早看早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