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分会第四届学术研讨会暨校长论坛(年会)在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北师港浸大)举办。
24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和教育界大咖汇聚一堂,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助力教育强国、科技兴国、人才强国建设”为主题,通过主旨报告、论坛、圆桌等多种形式,共探合作办学发展新未来。
会上,多位专家学者就中外、内地和港澳合作办学在科技强国与人才强国战略中的作用与挑战,进行了主旨报告、特邀报告分享。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外合作办学分会理事长、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原副司长方军以“新形势下的中外合作办学”为题发表演讲。他指出,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取得了良好成效,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影响力也日益增强。他分享了在当前国际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和水平的见解。
香港浸会大学副校长(教与学)周伟立博士从跨学科教育出发,带来了他关于培养未来学生的见解。他指出,学生要能够塑造未来,拥有长远的视野,跨学科教育至关重要,为此,香港浸会大学正在努力推动跨学科教育。
北师港浸大校长陈致教授以“北师港浸大与博雅教育”为题,探讨了未来教育的全球趋势与挑战,以及博雅教育的价值。他表示,在当今充满着不确定性的时代,博雅教育有着灵活的适应性,它打破专业的界限,讲求文理兼修、以通驭专,培养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兼具的新时代学子。
昆山杜克大学副校长蔡红涛教授则以学校自身的实践和探索为例,分享人工智能如何与博雅教育结合,他指出,两者在跨学科知识的整合,个性化的自适应、沉浸式的自主学习等方面有天然的结合点。
温州肯恩大学党委副书记严晓鹏教授带来题为“新时期中美合作办学的发展现状与路径选择”的报告,他表示要积极地发展中美合作,开展人文交流,同时建立风险和预警机制,应对不确定因素。
香港城市大学协理副校长(内地策略)、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副校长(学术)李娟教授,则从创新和人才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学校重探索、求创新的人才培养规划。
此次年会还设立了4个分论坛和校长圆桌论坛, 深入研讨分析中外、内地和港澳合作办学在科技强国与人才强国战略中的作用与挑战、引进国外一流理工类大学的机遇与挑战、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创新、深化中外合作办学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人工智能赋能中外合作办学的实践与探索等相关议题。多位校长、院长、专家学者和教学管理负责人在论坛上分享了自己的探索、心得与实践。
珠海市委常委、副市长晁桂明在开幕式上表示,珠海市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发展和教育对外开放工作,将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助力培养具有时代责任感、全球视野、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引领力的优秀人才。
广东省教育厅交流合作处王慧菁指出,广东省的中外、内地与港澳合作办学走在全国前列,粤港澳合作办学聚集效应初显。未来将进一步研究开展合作办学工作方面的重点和难点,提升中外合作办学层次和质量。(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 李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