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越CEO夏一平发长文委屈道歉,百度和吉利难道不委屈吗?
12月16日凌晨,极越CEO夏一平在朋友圈发布长文,文中写道:“错,都是我的错。但我恳请大家不要因为我的原因,否定了对极越创新和产品力的评价,不管发生什么,我都为我们的产品感到骄傲和自豪。”言辞之中颇为委屈和愤懑。
值得注意的是,百度和吉利作为股东,来给极越兜底,已经是出于超越法律的社会责任感了,不是其应该承担的本分责任。难道吉利和百度不委屈吗?
就在近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以创新引领新能源汽车产业行稳致远》,文章中指出汽车要“芯魂”兼备,特别指出蔚来作为“自主可控、有芯有魂”的国产新能源车企,将以技术创新打开我国汽车行政旗舰市场新局面,引发社会关注。
极越事件只是众多造车新势力的缩影,当今汽车产业的灵魂是什么?百度和吉利都是“不差钱”的主,为什么背靠百度吉利的极越沦落至此?
百度为什么不想投资了?
合伙造车不容易,2021年百度、吉利联手打造的造车新势力极越,没能“挺过”第四年。
极越最初叫集度,是由吉利和百度共同成立的一家智能汽车研发公司,其中百度持股55%,吉利持股45%,百度占据主导地位,掌控着这家新势力的灵魂,但吉利显然不甘心甘当绿叶,在随后的合作中,股权多次变动,最终吉利持股比例攀升至65%,百度则下降至35%,吉利成为这家新势力的灵魂掌控者,再叫集度或有些不太合适(一说是为了早日拿下资质),于是在2023年8月,集度更名为极越。
据《澎湃》报道,极越自成立至今已经亏损百亿,曾经争当极越“灵魂”的百度和吉利对极越的投资也逐渐减少。知情人士透露,极越汽车原计划在今年下半年获得一笔30亿的融资,但百度突然决定不再出资,导致公司的资金状况进一步恶化。
《中国证券报》消息,8月有百度CFO、吉利CFO等股东方核心高管的极越董事会会议上,爆发了严重分歧,矛盾开始激化,公司CEO的经营管理能力有短板,需要董事会、股东会等层面进行决策支持。CEO则向股东方提出,CFO不配合工作,要求作出相应调整,双方之间的矛盾彻底公开化。
极越“解散”事件很快被冲上热搜,受此影响,极越第一大股东吉利,在12月13日股价下跌5.09%,为最近一月内单日最大跌幅,而百度股价也受此影响微跌。
《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称,百度10月曾派财务团队进入极越尽调。但百度尽调后发现极越有70亿的财务窟窿,决定不再继续投资。极越方面回应称70亿元并非极越财务亏空,2023年年底极越就给百度提报了70亿元的预计亏损额度,其中研发占30亿元、市场营销30亿元、行政费用10亿元。
2021年3月以来A轮、B轮都是百度和吉利投资,分别为6亿美元和近4亿美元;C轮为17亿元人民币,其中百度投资6.5亿元,另有一些外部投资者。这些融资合计超过80亿元,但李斌说过新能源汽车赛道的入门级就最少要200亿,而何小鹏也认为没有300亿很难玩转,集度80多亿的融资,显然离这个最低标准还有很大距离,而自身本身尚无法盈利,只能依靠外部输血。
在那次会议上,极越高管汇报了极越新款车型的研发情况,询问百度是否还要继续做新款车型的持续开发。这一诉求被百度时任CFO罗戎叫停,理由是——太烧钱。在极越“解散”事件后,百度和吉利内部正在走转账流程,为员工缴纳拖欠的11月社保,算是为极越的“烂摊子”兜底。
投资人史保刚认为,“百度最初试图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拥有对极越的完全掌控,走的是爱奇艺模式,内部孵化、找外部职业经理人管理,管理好再给更多股权,而吉利在这一点上其实和百度或注定会有分歧,吉利希望和smart的模式一样,每家持股50%,投票表决权也相同。”
史保刚指出,这种股权远低于投票权的超级投票权结构并不罕见,是为了保障超级投票权的股东,从而保障其在公司决策中拥有更大话语权,国内的阿里和京东以及国外的谷歌和Facebook都采用这种特殊投票结构,不同的是,上述那几家企业都是互联网公司,而极越严格来说还是一家实体制造业,这种特殊结构能否适应存疑。
极越今年至今销量只有1.4万辆,在新能源汽车竞争惨烈的赛道,这个销量或未达到百度预期。
上汽“灵魂说”惨遭拷问
汽车的灵魂一说,源于上汽集团。
2021年股东大会上,上汽集团前董事长陈虹表示:“上汽很难接受由单一一家供应商为我们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这样它就会成为灵魂,而上汽就成了躯体。对于这样的结果,上汽是不能接受的,我们的灵魂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此时的上汽确实有“灵魂说”的资本,从2006年起连续16年稳居中国汽车销量第一,联手阿里和张江高科也注入技术优势。但短短三年时间,新能源汽车的异军突起,让汽车赛道变了天。上汽集团销量第一的宝座被比亚迪拉下马,今年前三季度,比亚迪累计销量275.7万辆,上汽累计销量265万辆左右,比亚迪反超上汽10万余辆。
在销量层面,上汽集团公布的9月份产销快报显示,上汽大众今年前9月累计销量772,091辆,同比下跌7.24%;上汽通用累计销量278,485辆,同比大跌61.55%,为上汽集团跌幅最大的品牌。
就连“国民神车”上汽通用五菱、上汽集团乘用车等品牌,销量也有不小的降幅,销量颓势也直接导致上汽集团的利润受挫。前三季度合并营业总收入4304.8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9.1亿元,同比去年同期114.1亿元,下降39.4%。第三季度上汽营收1457.96亿元,同比下降25.91%;归母净利润仅为2.80亿元,同比大幅下滑93.53%。其中,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骤降至2916.6万元,同比暴跌99.23%,仅为0.29亿元。
不过,得益于五菱电动车的热销,上汽集团旗下的新能源板块表现不错,今年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累计交付88.6万辆,同比增长29.5%。
此前,上汽为了拥有“灵魂”选择了英伟达,为自己创造“灵魂”,上汽还成为了国内最大的智驾算力芯片供应商地平线第一机构股东,投资了魔门塔自动驾驶公司,双方联合共研自动驾驶系统。但这些掌控“灵魂”的布局都难言成功,非凡和智己的“内耗”,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让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智己现在月销量刚过1万辆,在众多新能源汽车品牌中勉强挤进前十。同时上汽自研智驾系统起步偏晚,在2016年上汽就推出了全球第一款互联网汽车荣威RX5,但这套智能车机系统,主要搭载于燃油车,在电动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上,上汽稍显偏慢。
2024年至今,上汽的业绩和销量,让其灵魂说惨遭市场拷问,而其“亲儿子”智己的销量,才是上汽更忧心的所在,毕竟它和极越有些类似,都是销量不佳,增幅甚至不如极越。
这样看来,把高端合资品牌当灵魂可能行不通,用燃油车的理念来当智能汽车的灵魂,可能更行不通。
中国汽车的灵魂何在?
在智能汽车全面普及的情况下,目前新能源汽车能够盈利的只有比亚迪和理想,经历过几次生死存亡且已经成立十周年的蔚来不仅未能盈利,还陷入亏损持续扩大的尴尬之中,小鹏盈利同样遥遥无期,第四家新势力上市公司极氪短期内也很难盈利。
汽车作为重资产行业,前期投入巨大。极越成立之初,员工规模迅速扩张至5000人,其中整车团队约3000人,销售团队约2000人。这种重资产运营模式虽然减少了对吉利平台的依赖,但也带来了巨额成本支出,这就需要外部持续不断地输血,一旦输血减少或停止输血,就会出现“闪崩”的局面。
在造车新势力蜂拥而现的时代,各家车企都在年初喊出了自己的年度目标,在今年仅剩一个月的情况下(目前公开销量截至11月),完成年度目标的却少之又少,比亚迪则以375.7万辆提前完成了全年360万辆的目标任务,零跑同期25.12万辆也完成了全年25万辆的目标。
其他新能源车企大多无法实现目标,就连已经盈利的理想也未能如愿,截至11月底,理想累计销量441995辆,年度目标56万至64万辆(最初是80万辆,因MEGA的失败而调整),完成率最低差12万辆。广汽累计销量为366092辆,70万辆目标任务尚未完成60%。深蓝目前销量207307辆,距离28万辆的目标,差了7万多辆,基本无法实现年度目标任务。
其中小鹏和智己的完成率只有目标的一半左右。其中智己的销量完成率不到目标的一半,也就是说以11月份10007辆的销量来看,全年销量目标完成率将成为众多车企中最低的一家。小鹏目标任务28万辆,在小鹏在推出纯电车型小鹏MONA后,前11月销量也只有15.3万辆,剩下一个月也基本无法完成目标。而反观造车新势力新秀小米,在3月推出新车后已经累计销量11.05万辆,以11月23156辆的销量来看,完成12万辆的目标上限已成定局。
汽车媒体人张智勇认为,目前来看,新能源汽车的灵魂是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三大件,目前能够掌握且断层领先的只有比亚迪,这也是比亚迪能够盈利并成为国内市值最高车企的原因。
从前11个月销量表现来看,比亚迪375.7万辆的销量遥遥领先,前三季度比亚迪研发费用333.2亿元,同比增长33.61%,是国内车企中研发投入最高的一家,这也成为比亚迪电池等三大件一枝独秀的基础。
极越的“闪崩”或说明在汽车赛道是时间和资金的耐力比拼,一旦投资人对亏损准备不足,极易形成前期慷慨后期“小气”的情形。在经过几年的大浪淘沙下,已经消失了很多汽车品牌,而汽车行业公认的共识是,在众多新能源汽车品牌中能够存活下来的不超过5家。
还是回到开始那个问题,当今汽车产业的灵魂是什么?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只有有灵魂的车企,才能活下去。
作 者 |无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