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个月执政联盟瓦解之后,德国总理朔尔茨如今未能通过议会信任投票,德国预计将在两个月后提前举行大选,可以预见,德国政坛又是一轮地动山摇。
实际上,德国各界已经有了共识,那就是朔尔茨没有任何机会挺过这轮信任投票,11月,朔尔茨与财政部长林德纳因为政府支出问题闹翻,后者带领自由民主党退出政府,红绿灯联盟分道扬镳,如今朔尔茨领导的执政联盟,在议会是不折不扣的少数派。
这次信任投票的票型,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朔尔茨收到了将近400张不信任票,支持票只有200张多点,另外还有一百余票弃权。
在不信任投票正式开始前,朔尔茨与基民盟主席梅尔茨进行了一场激烈辩论,都觉得对方无能且短视。
朔尔茨强调,自己“有效应对”了俄乌冲突带给德国的经济和安全危机,这份成绩理应得到肯定。但梅尔茨只是批评说,朔尔茨并未兑现重整军备承诺,财政计划也只会给德国的未来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随着投票结果出炉,这场辩论谁胜谁负已经无关紧要。朔尔茨再怎么强调自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都不会改变他接下来几个月担任“看守总理”的既定结局。
总而言之,这轮不信任投票的结果,是对朔尔茨三年德国总理生涯的一个总结,他带领的红绿灯政府,是德国历史上最不受欢迎的一届。在俄乌冲突问题上,和当初的贸易伙伴俄罗斯彻底闹掰,陷入了漫长且痛苦的经济转型,在外交政策上,也被绿党死死掣肘。
对于绿党,我们也不怎么陌生了,外交部长贝尔伯克,乃至于经济部长哈贝克,这两个绿党的领导人,对于他们的本职工作,都是不折不扣的门外汉,只会兜售那些上不得台面的意识形态,同时对中国抱有强烈的敌意,鼓吹德国要对华“去风险化”。
这就使得,在中欧关系中,德国也没有发挥预期的作用,在中欧贸易争端中接近“隐形”。朔尔茨任内虽然数次访华,客观上确实给中德合作、中欧互动带来了一些积极因素,结果绿党那边一折腾,又接近回到原点。
可能连默克尔自己都没有想到,她退休之后,德国政治竟然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退化到这样一个狼狈的境地。朔尔茨带领下的联合政府,在内政外交这边摩擦不断,连最基本的务实都难以保持。
如今执政联盟也要为此付出代价,林德纳带领的自由民主党,由于早早抽身,所以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而朔尔茨这边,除了没通过不信任投票,总理生涯提前终结,他在党内的支持率也很低迷。
朔尔茨虽然有心竞选连任,但社民党却建议他死了这条心,让贤给其他人。毕竟朔尔茨执政这三年,都没给自己留下来多少政治遗产,既没有取得各方的信任,也没能展现什么领导力。
如今社民党要考虑的,不是如何继承朔尔茨的“衣钵”,而是要如何摆脱这三年执政联盟留下来的诸多包袱,继续保持社民党在德国政坛的竞争力。
至于绿党这边,形势还要更严峻一些,面对的是生死存亡的问题。随着德国经济陷入困境,绿党在德国也不怎么吃香了,地方选举接连惨败,内部更是四分五裂,甚至在欧洲议会选举,绿党获得的选票,比起五年前直接腰斩。
当年德国宽松的经济环境与社会氛围,给了绿党长足的发展空间,但现在同样是因为经济原因,欧洲整体风向都在向右转,德国这边的趋势最为明显,绿党的生存空间也就被持续压缩。
红绿灯联盟在闹内讧的时候,极右翼德国选择党却一路高歌猛进,如今已经是德国内部仅次于基民盟的第二大政党。说是极右翼,但选择党的整体政策基调偏务实,很多主张都建立在德国长远利益的基础上,不会轻易被欧盟政治正确绑架。
党主席魏德尔尤其敢说,多次批评德国乃至于欧盟在外交上对美国的盲从,一度点名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扬言要把对方“赶回美国”。
不过因为被打上了极右翼的标签,德国选择党在政坛处于先天的不利地位,其他党派都避免与其扯上联系,更不要说邀请他们组建联合政府了。但以德国选择党如今的发展势头,注定将在明年选举中扮演一个绕不过去的角色。
多方迹象表明,欧洲的地缘政治格局,正在出现深远变化。德国现在的政坛地震,实际上是欧洲政治风向整体右转的一个缩影。
法国还好一些,虽说连着换了五任总理,但总统马克龙的位置还算稳固;至于德国,朔尔茨下台后,这一轮政治动荡,恐怕不会轻易结束。
但随着特朗普上台,俄乌冲突形势出现微妙变化,美欧关系也面临不确定性,留给德国自我调整的时间,恐怕并不充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