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人对自身文化和世界的认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不少国际性奢侈品品牌的产品、纹案甚至是品牌logo都或多或少借鉴了我们的文化元素、文物等,很多人认为这就是抄袭,引起了很多争议,这样的例子很多。
但即便如此,我们看到各大国际奢侈品品牌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以LV、Dior等70多个品牌所属的巨头LVMH为例,2023全年营收同比增长13%,达861.5亿欧元,按照现在的汇率来算大约等于6594.87亿元。接近泰州GDP,是南京德基239亿全年销售额的约28倍。
南京云锦
这不得不让人反思,老祖宗留下来的很多文化瑰宝,我们后人并没有在商业领域发挥其一二成的实力。但被人抄了之后,反而常常获得巨大的成功。两三万的手提包趋之若鹜,但南京云锦又有多少人在消费?
云锦距今已有超过1600年的历史,在元、明、清三朝均为皇家御用品。作为本土真正的奢侈品,南京云锦素来有着“寸锦寸金”的说法,珍贵异常。
以收购南京云锦研究所的锦泓时装集团为例,为了尝试将云锦与现代设计和艺术相融合,还特地打造了“元先”这个品牌,同时锦泓旗下的VGRASS品牌,也从云锦织物中获取灵感,并融入产品中,整体的思路还不错。
据我了解,锦泓时装2023年的总营收约为45亿,其中云锦的营收将近5000万,与国际奢侈品大牌相比市场的接受度确实不算高。不过我注意到,2022年这个数字只有约2251万,可见2023年云锦业务的增长态势令人欣慰。
《茉莉花》
南京云锦作为真正的国风奢侈品,近些年虽然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高质量的商业化之路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市场认可度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这不禁让我想到了源自南京六合的民歌《茉莉花》,其作为在世界层面拥有很高知名度的曲调,在本土的发展同样没有真正打开局面,多样化表达并不充分。
《茉莉花》最初名为《鲜花调》或《双叠翠》《双叠调》,明清时期就已经存在。在十八世纪下半叶还传到了西方,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用作歌剧《图兰朵》中的主题曲。而我们现在熟知的茉莉花版本,是上世纪40年代由作曲家何仿在六合金牛山下采集并改编而成。
前段时间我突然发现去年杭州亚运会中,在很多赛事中都用到了茉莉花的旋律,但仔细听并不是我们熟知的版本,在保留辨识度极高的主旋律同时,进行了改编。曲调上不仅很有中国味,还显得更加激昂向上、磅礴恢弘。似有人类进程滚滚向前大跨步的命运感,当时也有人将其称之为古筝版,确实非常好听。
经过一番比较,我发现杭州亚运会中用到的《茉莉花》版本与游戏《文明6》当中,中国的主题曲高度相似,不少网友也都听出来了。
《茉莉花》在国内的各大版本中多以轻柔、婉转、悠扬、女声的风格为主,标志性的琵琶音也总给人一种小家碧玉、淳朴的民间音乐感。因此大部分人并没有将《茉莉花》这首歌曲和国家、文明、命运等这类很磅礴的词汇联系在一起。
但显然文明6的中国主题曲,给出了不一样的气氛,而且挺符合年轻人的口味,凭什么这个版本的茉莉花被那么多年轻人喜欢,并且有那么多讨论?我觉得这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
到这里有些朋友可能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这首民歌的曲调能被《文明》这款游戏选中,并以此曲代表中国文明,《茉莉花》为什么被如此看重?游戏《文明》又是什么来头?
根据音乐理论家钱仁康考证,《茉莉花》是“流传到海外的第一首中国民歌”,并通过普契尼的歌剧广为流传,所以在欧美《茉莉花》已经和中国产生了绑定性和标签性联系,这就好比听到《喀秋莎》或《莫斯科郊外的夜晚》我们就会想起前苏联一样。
可见其在国际上有着很高的知名度,甚至可以代表中国。这也是很多国际层面重要活动中,总能听到《茉莉花》旋律的重要原因。包括1997年香港回归交接仪式、1999年澳门回归交接仪式、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闭幕式、2014年南京青奥会开幕式、2016年杭州G20峰会文艺晚会等。
而游戏《文明6》版本的茉莉花BGM,近两年在国内很多大型赛事中出现的几率越来越高,除了在杭州亚运会中多次出现 ,在今年中超第三轮成都蓉城vs南通支云的比赛中也响彻赛场,说明这个版本的改编十分成功。
《文明》系列是国外公司开发的游戏,其在游戏界的地位非常高,几乎可以说是策略类游戏中的一座里程碑,已经火了30年,游戏音乐也往往十分经典,受到广大玩家的喜爱。
文化再生
不管是南京市还是六合区,其实很早就意识到了《茉莉花》的价值,2002年六合就举办了“中国南京首届‘茉莉花’音乐文化节”,南京市在今年9月在音乐台举办了2024南京森林音乐节,不仅有《茉莉花》的演奏,还把上文提到的歌剧《图兰朵》也带来了,每年与茉莉花相关的活动也不少。
可见我们很重视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也在积极将传统的曲目以更加现代化的手段展现给大家,但文化的自生长这块我认为依然是缺乏的,我们常常说经济的发展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文化又何尝不是呢?
现在我们常听的《茉莉花》只是其中一个版本,本身也是从《鲜花调》改编而来,我认为这个改编的进程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上世纪40年代,茉莉花不应该就此定型,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涌现出更多样化的版本。且应该多和游戏、影视作品、国漫、演唱会等流行文化相结合。
除了《茉莉花》,其他的很多民歌也都具备改编的潜力,六合作为中国民歌之乡,光保护远远不够,一定要有推陈出新,走向世界的眼界。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乡土文化,恰恰是艺术的本源,这是南京六合的巨大财富。最近传统戏曲也在迅速革新,理论上如果固步自封,这些技艺迟早会消失在主流文化中,但一帮年轻人显然探索出了一套思路。
最近很火的416女团版《探窗》,就十分惊艳,通过将戏腔融入到现代曲风中,让传统的戏曲以一种更加符合现代审美的优雅形态回归主流舞台,收获一致好评。甚至网友表示血脉瞬间觉醒,这就是很好的关于传统文化的蝶变与再生,没想到这场文化更新的接力棒已经交到了00后手里。
有时候我就在想,或许不是时代抛弃了传统文化,而是传统文化没有跟得上时代。只有争取更多的青年观众,戏曲才有未来,这同样适用于传统民歌。
一方面南京六合要敢想,民歌《茉莉花》能在国际上代表中国,那么作为《茉莉花》发源地的南京六合当然也可以有这个资格走上世界的舞台,六合一定要有这样的觉悟和文化自信。
我认为六合可以每年设置一个民歌改编大赛,让社会、企业和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新时代民歌的创作中,并与南艺,南传等艺术类院校展开密切合作,和总部位于南京的江苏原力动画也可以多接触,尝试走进年轻人的世界,或许有不一样的收获。
原力作为《凡人修仙传》的动画制作方,在业内的实力可圈可点。六合完全可以以此为契机尝试与国内很多动画或游戏版权方接触,通过商业化的模式将六合的很多传统民歌文化,导入进游戏、国漫中,这其实也是传统艺术融入当代年轻人并走向世界的一种途径。
而这并不是大南京生活圈不切实际的天马行空,在现实中已经有了不错的案例。最近大火的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其在第二回开头的“陕北说书”就是典型的传统艺术在游戏中的运用,碰撞出了奇妙火花,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认可,尤其在国外,堪称火遍天。
敢想敢做,让传统文化、传统艺术走出舒适圈,尝试在新潮中找到结合的共生点,或许就能找到一条通向文化复兴、文化崛起、文化自信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