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人情社会,不可避免要参与到各种圈子、饭局当中。
跟同学往来,我们需要参与同学聚会;跟同事往来,我们需要参与职场饭局;跟亲戚往来,我们需要参与家族聚餐。
这些所谓的聚会、聚餐、饭局,真的有人喜欢吗?一部分人喜欢,而一部分人不喜欢。
对于“合群”这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年轻的时候,大家都喜欢合群。到了一定的年纪,也许就不太喜欢合群了。
你问一个中年人,喜欢聚会、聚餐、饭局吗?我想,他会比较犹豫,不知道怎么回答。因为他的观念,早就发生了改变。
到了中年,不参加同学聚会、职场饭局的,都是这些人
一、骨子里边倾向于“独来独往”的人。
有一种人,在人情社会里边,被视为“异类”——独来独往的人。
别人都偏向于合群,而他偏向于独来独往,别人就会认为他很奇怪,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他。典型的“白天不知夜的黑”。
如果你是独来独往的人,那你一开始会怀疑自己,难道自己真的有问题吗?
为此,你尝试融入到群体当中,发现还是“不自在”。慢慢地,回到了一个人的状态,还是独来独往的生活最适合自己。
随着阅历逐渐丰富,人也到了一定的年纪,就会明白一个道理:别人有别人的选择,自己有自己的选择,大家的命运都不一样,没必要在乎别人的看法。
骨子里边倾向于“独来独往”的人,没必要怀疑自己。因为独来独往没有错。一个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也有滋有味吗?
二、完全看透了“感情、关系”的人。
有一个说法,人越老,越薄情。
其实,这个说法有一个深层次的意思。人越老,经历得越多,心理越成熟,越是看透了世道、人心的真相,自然越是薄情。
20岁的时候,对于同学聚会特别上心,因为那时候还秉持着“好兄弟一辈子”的观念。多聚一聚,还能加深一下感情。
30岁的时候,对于同学聚会没啥感觉,因为那时候已经秉持着“随缘”的观念。能聚一聚,那就聚一聚。要是不能,就算了吧。
40岁的时候,整个人的观念就变了。对于任何的聚会,都没有任何的感觉。因为那时候已经明白,所有的关系都是“逢场作戏”,没有一个人是真实的。
既然不是真实的,那就互相放过,你跟我保持距离,我也跟你保持距离。与其逢场作戏,不如互祝安好,避免相互影响。
三、享受“简单、清欢”,远离复杂的人。
近些年,网络上出现了一个说法——断舍离。
所谓断舍离,直白一点来说,就是摒弃毫无意义的事物,而还给自己一个干净、整洁、简单、无拘无束的空间。
身边的猪朋狗友太多,那就跟他们保持距离,少点往来;不喜欢某个圈子,那就离开这个圈子,不要让自己活得不自在。
人生有味是清欢。所有的“清欢”,都不是合群而来的,而是享受一个人的生活,才能够获得的。
特别是在物欲横流、人心烦躁的今天,其实没有几个人喜欢复杂的生活。毕竟,职场的勾心斗角,就已经让人“厌烦”了。
什么职场饭局,要是真的不想去,那就推掉吧。反正,哪怕参与其中,也没有多少人脉,不过是“你戴着面具做人,我也戴着面具做人”罢了。假得很。
四、被人伤害过、对人性“没有期待”的人。
我们常说“生活磨平了人之棱角”。
这里谈到的磨平,有可能是生活的压力,对于当事人的摧残;有可能是他人的欺负,对于当事人的遍体鳞伤。
一个人,越是被别人欺负得遍体鳞伤,越会对人性绝望。比如说,被朋友伤害过,就会明白什么是“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再比如说,被同事伤害过,就会明白什么是“同行如敌国”。人与人之间,没有多少纯粹的感情,只有纯粹的利益,以及互相伤害。
说得难听一点,在今时今日,连男女之间的婚姻,都需要金钱、物质、房子来维系,那外边的亲戚、朋友,不就更物质了吗?
所谓“人情如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就是这个道理。对于薄如纸的感情,少点期待,少点渴望,自然就会少点伤害。如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