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的童年

都说幸福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而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我觉得这在陈云身上讲,是有道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05年,“清末新政”最后一年到来,此时中国人民仍然处在水深火热当中。

陈云出生于上海青浦练塘镇的一个贫苦家庭,有一个大他8岁的姐姐。由于当时生活极为困顿,年幼的陈云还未开始记事,父母亲便因为长期劳累,相继去世。

只剩下姐弟俩,在飘零的乱世中相依为命。

可以说陈云的童年是不幸的。但从他后面的遭遇来讲,他的童年又是幸福的。

外婆廖陈氏收养了姐弟俩,给了姐弟俩一个安稳的家。两年后,廖陈氏撒手尘寰,陈云姐弟俩又被舅舅廖文光领回家抚养。

廖文光夫妇虽然结婚8年,但一直没有孩子。所以他们对陈云姐弟俩特别看重。

陈云所在的练塘镇河塘甚多,是有名的水乡。其中有一小河俗称三里塘,贯穿全镇东西,沿河的并行街道有一个下塘街,便是陈云的家了。

舅舅廖文光是裁缝,是镇子里有名的温良宽厚之人,而舅母也是和善干练,也经常干些缝补活计,补贴家用。

陈云便是在他们的照料下,度过了一段很幸福的童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夫妻俩有了孩子之后,也并没有对陈云有失偏颇,而陈云也没有寄人篱下的感觉。一家人仍然是相亲相爱,和睦如初。

也正是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陈云并没有因为自己悲惨的身世而感到自卑,反而他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坚韧。

舅舅为了给家人更好的生活,便放弃了原来的裁缝手艺,转而开了个小酒馆,而陈云和姐姐则是主动将酒馆内大小杂事统统包揽了下来。

从小就极为聪慧的陈云,做事已经像大人一样干练利索。比如陈云做的下酒小菜“敲扁豆”,又薄又圆而且香脆可口,深受过往来客的喜欢。

而夫妇俩看到陈云如此懂事,也颇为欣慰,对姐弟俩照顾得也越加周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后来陈云回忆,当时最大的乐趣就是舅舅带自己去书场听书,听评弹。那书场往往和茶楼连在一起,百十张桌子齐齐地码放在空地,三教九流的嘈杂声,伴着干果点心的吆喝叫卖声,甚是热闹。

因为从小就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所以陈云特别能和那些书中被压迫的人民大众共情。

1913年,8岁的陈云被舅舅送进练塘镇的私塾里开蒙。不久后众人惊讶地发现,这孩子太过勤奋了,每次都是天还未亮,陈云便早早地起来,点起油灯,读书写字。

而且人们还发现陈云其实异常聪慧,很多书籍,先生只需讲几遍,他便能熟稔于心,一年后,陈云便跳级到了三年级。

但当时时局十分动荡,家里酒馆的生意受到了不小的影响,窘困下,家里也就负担不起陈云的学费了,陈云只得辍学,回到酒馆里帮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时,酒店里有一位常客意外到来。

这人叫杜衡伯,是练塘当地公立小学校长,他经常来酒馆会友聚客。此人性情良善,善于交谈,而且是一名思想开放进步的教育家。

陈云每每与他交谈,总是受益颇多,只是后来要上学,两人相见的机会便少了。

这天杜衡伯,看见酒馆里正在打下手的陈云,不免有些奇怪,一番交谈下,才知道陈云辍学的事。

杜衡伯知道这小孩心性成熟,聪慧,而且记性好,是个读书的好苗子。一向攻于教育的杜衡伯,便动了恻隐之心,免费送他到自己教管的颜安小学就读。

又能重新上学的陈云,十分珍惜此次的机会,他愈加勤奋地学习,连续几年都拿到了学校品学兼优的奖状。

1919年,巴黎和会失败,五四运动爆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消息传来时,全国上下群情昂扬,愤慨万分。5月4日,北京的大学生率先罢课,开始大规模游行抗议。6月5日,上海工人开始罢工,以响应学生。人数超过两万人。

而后上海的各个工业纷纷响应,人数增加到七万人左右。此时起,五四运动的浪潮也由北京转向了上海。

而陈云当时也身在这股“红色浪潮”中,他跟着学校一个姓张的教员罢课,之后还进行了宣传和剧演。

而正是这个时候,陈云懂得了许多国家大事,早年间那种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豪绅恶霸的愤恨,转变成了如今萌芽般的爱国情怀。

这时候,陈云才真正明白了顾炎武的那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正是这时,他也走上了他一生要为之奋斗的道路。

(2)奋斗的岁月

1919年,14岁的陈云高小毕业后,因家贫无法继续升学,经学校里的老师介绍,去了上海商务印书馆当学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陈云在最后回想一生时,他说在印书馆的青少年时光是他人生最重要的一段时期。

当时上海商务印书馆算是当时中国最早的、影响也最广泛的文化出版单位之一,在这里当学徒,无疑是需要真材实料的。

但这却难不倒陈云,虽然只有高等小学的学历,但陈云的见识与执行力远超同龄人,而且做起事来干练异常。

凡是印书柜里的粗细业务,他学习之后,都信手拈来;接待顾客、整理货物等业务他都做得井井有条,不多久,他就成同事里面最为拔尖的人。

而且陈云在做工之余,也不忘增加自己的学识。

陈云不仅读遍了印书馆内的所有自己能看懂的书,像什么吴曾祺编的《旧小说》,当时炙手可热的读物《少年丛书》,他全都一一熟读,有时他也翻翻新来的杂志,了解当下时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见识越来越多的陈云开始在职工刊物上投稿,一年内,陈云便有6篇文章被刊登,在那时候,也算小有名气。

这段经历对后来陈云的一系列经济理论,治国方略可以说影响重大,陈云也正是在这段时间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而后面陈云加入中国共产党,也是与这段时间的积累密切相关。

其实一开始陈云并不是直接接触到中国共产党。他先了解到的是大军阀吴佩孚,当年五四运动的时候,吴佩孚极力反对德国把山东转交给日本,而且他手下兵强马壮,势力极大,所以陈云对吴佩孚颇为钦佩。

只是后来吴佩孚大肆镇压革命运动,陈云才看清楚这些军阀们的本质。

后来在印书局,陈云接触到了三民主义后,经过商务印书馆同事的介绍,加入了国民党。

之后1923年国共合作,掀起全国范围的北伐战争以及大革命,陈云也参与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典型的例子就是大革命的高潮——五卅()运动。

1925年5月,上海日本棉纱厂的资本家撕毁了和工人签订的协议,共产党员顾正红带领工人进厂交涉,却被日籍职员枪杀。

消息传来时,全市人民群情激愤。5月30日,上海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游行,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而陈云也随印书馆的同事一起,走上街头助力游行。

由于卅是数字30的中文代称,所以5月30号的这次活动,也被后人称为五卅运动。

据后面陈云的同事回忆,陈云在这次罢工活动中,展现了极强的领导力。罢工前几天,他率领工友们晚上秘密进行多次会议,将后面罢工的各项事务梳理得清清楚楚,而且还将通过很多数据,将事态发展预测了个大概。

陈云在五卅之后,便得到了工人们的推崇,被推选为发行所、印刷所工会、总务处同人会等多个组织的领导者。

而在这场运动中,陈云看清了帝国主义丑陋的面目,以及看到了工人阶级力量,而他也明白了,吴佩孚救不了中国,国民党也救不了中国,能救中国的只有心怀大众,代表劳苦大众的共产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5年的八九月间,陈云毅然决然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大革命失败之后,陈云便心心念念地想为党做些什么。他一边翻阅着各种马列主义书籍,学习理论知识;一方面在险恶的斗争环境下,积极为党开展地下工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陈云知道实践才能出真知,1927年秋,他便返回家乡领导当地农民运动,担任了中共青浦县委书记。

经过几年的摸索,陈云依靠丰富的实践经验,终于对群众路线,农民运动有了系统的认识。

1929年11月24日,在中共江苏省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陈云系统地提出党领导农村斗争的目标与方法——即必须坚决领导农民,深入开展土地革命,以实现解放全中国的目标。

也正是这时候,陈云也逐渐了解,民生经济对于人民大众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想要恢复民生经济,就必须让人民自己当家作主。要极力而坚决地在农村开展抗租、抗税、抗债,而且要在农村建立农民协会,组织和团结广大农民群众。只有手指都攥在一起,拳头才能打痛敌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要基于事实,基于数据,对根据地的民生经济进行合理的调控,要稳定财政经济、稳定物价以及制定稳步前进的政策方针,这样人民大众才能真正过上好日子。

由于陈云经验丰富,又对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1930年9月24日,陈云参加了在上海召开的中共六届三中全会,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四中全会时,陈云被选为正式的中央委员,而此时他才25岁。

但陈云并没有骄傲自满,从小的苦难就让他早早地明白了——谦卑才是永恒的品质。

而正是他这种不骄不躁的性格,促使他成为党内较早认识到“”倾错误危害的领导人之一。

正是这种谦谦君子般的气质,加上陈云的脚踏实地,陈云在党内的位置也越来越高。

而正是这个时候,一个巨大的危机悄然来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1年春,中共高层领导人顾顺章向忠发先后叛变,党面临的局势十分危急。

在周恩来,陈云等人密切配合下,几人迅速转移了中央机关,这才免遭一劫。但党在上海多年经营的地下组织,全部遭到破坏。

但地下工作不能荒废,因为这是党赖以生存的依靠。这个重建的任务需要一个有丰富的对敌经验,而且要有大局观的同志来负责。

党组织挑来挑去,还是选中了陈云。

因为他之前参加过工人运动,又成功领导过农民运动,而且陈云为人稳重,心思极为细腻,让他负责地下特科系统的恢复,无疑是极为合适的。

就这样,1931年5月,陈云担任了保卫中央机关安全特科书记。

而陈云也没有让组织失望。

他不仅妥善处理了叛徒叛变带来的隐患,惩治了叛徒,而且重新调整特科组织机构,采取“少而精”的原则,把一些不必要的机构隐秘地撤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陈云筹办了多种小铺子,散布在上海各个地区,充当秘密地点,而且他常常打扮成商人、账房先生等各种身份,亲自给各秘密联络点布置工作。

一段时间后,情报系统便恢复如初,而且比之前更为精密隐蔽了。

据一个当年的国民党特务回忆道:“当时新组建的系统把我们之前掌握的信息,全部隔断,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对这个新的共党地下组织一无所知。”

而根据长期在中央特科工作的共产党员陈养山也回忆说:“那段时间,在陈云同志亲自筹划下,仅仅用了一年,我们的系统就恢复了,之后我们又顺利地在敌人内部建立了间谍情报网,而且颇有成效。”

1933年,陈云进入了中央革命根据地任职。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开始长征,而陈云之前统筹的地下情报网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连毛泽东在长征途中,也感叹道:“我们这些人能活着出来,做情报工作的同志是立了大功的哩!”

而陈云的才华不只是在革命对敌上,他在治理国家上,也是极有方法与手段的。

(3)隐藏的才华

1937年底,陈云回到延安并担任组织部长。

但这次他其实是带着许多疑问的。1936年,他受命赴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报告中共中央情况,也就是那里,陈云对马克思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但他反思自己之前所犯的错误时,却没有找到背后的理论思想。于是,他在延安就多次向毛泽东请教,毛泽东告诉他说——犯错误的重要原因是“思想方法不对头”,多读点哲学著作,多理解唯物辩证,就想得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云听完之后,恍然大悟。可不是嘛!知识的事情只能用知识去解决。之后他利用在延安相对安静的环境,珍惜分秒时间,废寝忘食地读书学习,有时甚至到了拼命的地步。

经过那段时间的沉淀,陈云对党与人民的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1938 年9月,陈云在延安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作关于干部政策问题的相关讲演,并将干部政策总结为十二个字:了解人,气量大,用得好,爱护人。

次年5月,陈云又撰写了《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发表于中共中央机关刊物《解放》

之后的几年里,陈云一直密切关注党内人民的思想状况,特别是在抗战初期,延安整风的时候,陈云更是多次发表文章,开展会议讲话,为的就是在精神上给予党员们帮助。

1944年3月6日,陈云调任西北财经办事处,主持陕甘宁边区的财经工作。

这时人们才发现,陈云同志在经济上的管控也十分老道,颇有“帅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世纪50年代,全国处在解放之初,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落后的社会生产力、落后的生产方式、落后的文化意识、落后的社会体制——一切都表明现实极为严峻。

而摆在全党所有人面前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改善经济?

这一切的重担都压在陈云的肩上。

1950年3月3日,陈云基于自己之前在陕甘宁边区经济调控经验,起草了一份《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报告下发后,只用了一两个月,全国财政收支就接近了平衡,金融物价也趋于稳定,这为后面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后面面对朝鲜战争带来的经济冲击,陈云也处理得十分妥当。

朝鲜战争爆发时,面对一团糟的经济状况,时任中财委主任的陈云极为冷静,丝毫没有慌乱。

他先进行了一番缜密的调查,确定了当下钞票的发行量,然后把“国防第一,稳定市场第二,其他第三”作为目前最重要的财政方针。之后他又想尽一切办法进行最大程度的开源节流,并且进行了科学合理的经济核算,而不是一味地走“供给制”的老路。

陈云就像一个严密的工程师,操控着中国这台巨大的机器,而没有丝毫错误。

那段时间新中国的财政不仅能支撑军需,还能在战争环境下修建铁路、治理淮河,甚至最后还出现了财政结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总理感叹道:“这是一个不可设想的事情!”

而陈云不仅在经济统筹上有极为突出的能力,在前瞻性这方面,他的眼光也尤为独特。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经历了浩劫的陈云再次当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回到了中央核心领导层。

而陈云上任的第一件事,便是向中央提出了恢复国民经济的方案,目的是改善当下国民经济的困难状况。

在确定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后,中央决定删减一批基建项目,但是当时最有争议的宝钢项目却让中共领导举棋不定。

宝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钢铁企业,而且花费已经超过13亿美元,但项目定得急,准备工作差,规划搞得粗,大量的问题浮出水面。

所以宝钢项目一时间成了“鸡肋”,党中央也犯了难。

最后的问题还是摆在了陈云的面前,中央委托他全权负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云一生都以实践务实为本。所以1979年5月初,陈云对宝钢进行了约一个半月的深入细致的专项调查研究,并且亲赴上海考察了一周,在询问了各方的意见,经过大量数据的比对之后,他最终评估宝钢是可以建设的。

而这是他的关键决策,宝钢迅猛发展,极大带动了全中国的改革开放,而且多年以后,宝钢以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成为世界一流的钢铁企业。

陈云的夫人于若木评价他的丈夫,也这样说道:“陈云同志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实事求是,冷静客观。遇到重大问题的时候啊,从来没有说头脑发热,惊慌失措!”

而除此之外,他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在那时候可谓惊为天人,说是划时代的观点也不为过。在当时我国被苏联传统经济模式束缚的情况下,能有这样的经济前瞻性,这无疑需要极为丰富的知识和先进的思想做依靠的。

而陈云在这两点上,无疑都符合。

(4)最后的时光

时间来到了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顺利结束,已经87岁的陈云,从领导岗位上完全退了下来,过上了退休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段时间内,或许陈云想起了小时候随舅舅去书场听书,听评弹的往事,在退休之后的这段时间里,那台播着评弹的老式录音机一直陪伴着他。

那一声声婉转轻舒的琵琶声,对于陈云来说,或许不仅仅是故事,可能更多的是回忆。

1995年4月10日,正国级领导人陈云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90岁。

人们在整理其遗产的时候,惊讶地发现,这位见证过中国三代领导人的老党员,即使身处高位,却仍然廉洁如初,留给后代的只有几箱满满的书和一点点攒起来的两万块稿费。

1995年4月11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联合发出讣()告:

“陈云同志的一生,是为中国各族人民彻底解放、为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而顽强奋斗的光辉的一生。”

至此,陈云度过了完整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