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夏萍

城区市政设施的好坏与市民的日常出行息息相关,如何做到路面平整安全、交通井然有序,这就需要对市政道路桥梁等设施进行精心养护。入冬以来,郑州市城市管理局深入开展“冬·暖郑州”市容市貌和城市功能设施整治提升活动,结合气候特点,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积极谋划、精心部署,坚持以消除路面病害为主线,扎实推进冬季市政设施维护工作“全面升温”。

因路施策,加强沥青养护

轰鸣声此起彼伏,一个个身影紧张而忙碌,当大多数人沉浸在梦乡的时候,伴随着冬日的寒冷,借着路灯的光亮,在经一路施工现场,金水区城市管理局市政事务中心的施工人员早已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有的铺设沥青,有的操作机器,有的清理路边杂物,众人齐心协力,分秒必争…….

针对一些坑洼、裂缝等“小伤口”和应急处置案件,沥青作为道路急救的“创口贴”就派上用场了。据悉,在冬季修补坑槽时,施工人员结合沥青料修补特点和道路通行情况,一般选择在天气晴朗、气温较高的时段进行,并启动“夜间模式”,避免道路拥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冬季低温给沥青施工带来考验,铺设与压实难度增大。对此,他们“因路施策”,根据天气变化,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对沥青材料进行预热处理,提升沥青温度与流动性,并区分道路“病害”问题的轻重、性质、难易程度分别进行集中治理,采取日间人行道小修小补与夜间车行道抢修交错进行,全面铺展有效推进,最大限度消减道路病害数量。

“看起来并不复杂,但实际上也是个细心活,我们首先将坑槽内的杂物清理干净,然后涂刷一层粘结剂,再采用热拌沥青混合料进行填补,填补过程要分层压实,确保修补后的坑槽与周边路面平整、衔接紧密。”现场施工人员介绍道。

创新服务,提供优质保障

祭城西桥辅道石材上,一条鲜艳的“红色地毯”格外引人注目。据郑东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他们创新采用的“陶瓷颗粒”进行铺设,既醒目又防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冬季冰雪天气道路湿滑是大家出行经常遇到的问题,经研判、分析和学习,他们采用“陶瓷颗粒”这种新工艺,能够保障道路耐久性和安全性,降低后期维护的频次与成本,有效提升原本光滑石材的防滑效果,目前已完成约517平方米陶瓷颗粒施工。

此外,针对桥梁维护管养,郑东新区进行全面升级,在传统工艺基础上,创新性地增加了新型聚合物界面增强材料的涂刷,提升墙体混凝土与漆面的结合力,增强抗碱、防潮、防霉性能,以达到最佳的桥梁焕新效果。同时,为应对桥梁伸缩缝橡胶止水带自然老化、破损等状况,他们积极探索引入硅酮自流平桥梁伸缩缝灌缝胶这一新型材料进行处置,且具有耐老化、稳定性高、可操作性强的特点,累计完成橡胶止水带更换约1500米,进一步提升了桥梁整体的稳定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做好路面过冬保全措施,缓解冬季低温后沥青施工难题,金水区城市管理局还采用沥青冷补料,提高沥青抗冻性能与耐久性。

城管系统这一系列“创新服务”举措,让道路管养全面升级,给群众出行提供优质保障,让市民出行更加便捷安全。

治疗“病害”,提升“健康指数”

“集合,列队!”随着一声口令,市城管局市政设施事务中心各管养所巡查人员,身着橘色制服,精神抖擞、整装待发,在做好车辆检视、备齐反光锥、应急工具等出发前的准备工作后,就开始了一天的巡查工作。

市城管局本着“早部署、早发现、早处理”的工作原则,对破损路面进行“会诊治疗”集中整修,按照“圆洞方补、斜形正补、小块大补、浅洞深补”的修复原则,做好温度控制、施工工艺调整、设备保养、防冻等措施,重点关注道路的裂缝、坑槽、拥包等病害情况,并做好详细记录,科学制定维修计划,及时对账销号,使大大小小的坑槽得以快速修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路面裂缝是道路常见的病害,尤其是冬季,因气温降低、路面干缩,导致沥青路面裂缝扩大,路面污水极易渗入裂缝,破坏路面面层和基层稳定性。如何修补?市政养护人员有着自己的妙招,他们严格按照开槽、清除缝内杂物、吹尘、灌缝的步骤,力求做到开槽精准、清缝彻底、灌缝饱满、路面整洁,有效提升灌缝质量,确保高质量完成灌缝任务。

在做好道路修缮的同时,市城管局要求认真落实辖区大气污染防治管理措施,严格遵守施工安全规范,让施工安全与维修质量同步。下一步,市城管局将持续抓好冬季道桥设施维护与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打好冬季保畅“攻坚战”,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和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