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全球肾脏病患病率激增、诊疗水平不足、临床预后不佳、医疗负担重这一现状带来的严峻挑战,中国肾脏创新与转化联盟(China Kidney Innovation Association,CKIA)聚焦临床上迫切需要解决的痛点,深入分析肾脏病诊断、治疗和研究过程中的关键难题,基于创新性、前瞻性、科学性及可行性的原则,综合整理和提炼肾脏病领域“十大创新方向”。
专家组通过广泛征集、深入讨论和严谨 研究,高度凝练出涵盖创新诊断技术、精准治疗方法和前沿研究手段的十个创新研究方向,以期为未 来肾脏病的创新研究与转化提供明晰的思路和指引
肾脏病的细胞疗法
近年来,细胞疗法在再生医学、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个疾病领域取得了快速进展。在肾脏病领域,应用干细胞治疗多种急性肾损伤及慢性肾脏病动物模型显示出多靶点的肾脏保护作用,具有临床转化前景;
以嵌合抗原受 体 T 细 胞 免 疫 疗 法(CAR⁃T)为代表的免疫细胞疗法已经成功应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治疗,其在重症免疫性肾炎中的应用值得进一步研究与转化。
研发方向:
优化和研发安全有效的肾脏病细胞治疗制剂,建设完善肾脏病细胞治疗的质控体系。
开展干细胞治疗肾脏病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建立肾脏病干细胞治疗策略。
开展 CAR⁃T 细胞治疗重症、难治性免疫性肾炎的临床应用研究。
比如,在急性肾损伤(AKI)中就有相关论文论证。
2021年3月27日,《中华医学信息导报》刊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的一项突破性研究,题为“干细胞治疗急性肾损伤的新研究进展”。
该研究详细阐述了干细胞在急性肾损伤治疗中的新发展。2008年,科研团队启动了一项Ⅰ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间充质干细胞(MSC)在心脏直视手术后急性肾损伤患者中的安全性与疗效。研究涉及16名高风险急性肾损伤患者,他们接受了干细胞治疗。经过半年的跟踪观察,结果显示患者的肾功能有了显著的改善,并且没有记录到任何严重的不良反应,这证实了干细胞治疗的安全性。
继Ⅰ期研究之后,2017年,科研团队进一步开展了Ⅱ期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旨在探究干细胞在促进急性肾损伤患者肾功能恢复方面的效果。共有156名急性肾损伤患者参与了干细胞治疗。研究结果表明,干细胞治疗不仅安全,而且患者对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基于生物工程的肾脏器官研发
生物工程人造器官是有巨大潜力的高技术产业。在肾脏医学领域,应用正常人及患者来源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细胞)建立的类肾器官培养技术为开展针对人类肾脏病的发病机制、治疗靶点、药物安全和药效评估的研究提供了有效工具;而研发可供移植的生物工程肾脏器官以解决肾脏供体严重短缺的全球性壁垒问题,是终末期肾脏病治疗领域的重大需求。
研发方向:
开展微流控、新型生物材料等技术支持的类肾器官培养研究,提升类肾器官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成熟度。
开发类肾器官芯片,实现类肾器官的可控生产,用于肾脏病的建模和药物测试。
以类肾器官、脱细胞支架、3D打印、基因编辑等技术为基础,探索可供器官移植使用的生物工程肾脏培育技术。
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使用三种来自不同遗传背景的野生型人类多能干细胞(hPSC)系,并在体外可复制地将其分化为肾脏祖细胞。
这些细胞在体内多能干细胞衍生物的追踪中表现出基本的形态发生,并表达了MM /肾单位和UB /收集导管谱系标志物。干细胞皮下植入后,肾脏祖细胞形成了功能性肾单位。
干细胞作为再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肾脏病治疗中的潜力已逐渐显现。通过不断优化和研发安全有效的细胞治疗制剂,开展深入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我们有望为更多肾脏病患者带来福音。同时,基于生物工程的肾脏器官研发也为解决肾脏供体短缺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此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追求科技创新的突破,更要尊重每个生命个体的独特性与尊严,确保每一项研究成果都能真正惠及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