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三十六计之一的空城计,是古今以来最惊险刺激的心理战术,并且还取得了成功。
这也是诸葛亮战术曾经的巅峰之作,被后世传颂不休。
面对剑拔弩张的魏蜀之争,很多人担心,万一诸葛亮失策,司马懿长驱直入,那岂不是城破人死吗?
魏蜀局势
空城计发生在第一次北伐之际,正是诸葛亮最为意气风发之时。
这时刘备和曹操全都已经去世了,虽然蜀中刘禅登基,但实际的掌权者却是诸葛亮。
虽然遭遇了荆州之失和夷陵惨败,蜀国兵力损失惨重,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还是开启了北伐之路。
除了蜀国休整得差不多了,更重要的原因是魏国出现了政权更迭,局势并不稳定。
曹操去世后,传位给长子曹丕。
而曹丕在军师司马懿的帮助下,直接篡权夺位,汉朝彻底灭亡,从而建立魏国。
这件事情影响巨大,很多名门望族、世家子弟都不愿意臣服于曹魏,于是选择隐居不出,静待良机。
这导致曹丕手下并无贤臣谋士,只能重用司马懿。
当时司马家族也是中原望族,家中人才无数,个个都是人中龙凤,是可以和诸葛家族相抗衡的存在。
虽然司马懿和他的家族非常有实力,但曹丕并不敢重用,时刻担心对方夺取自己的皇位。
这也让司马家族和曹家一直保持着微妙的“合作关系”。
而登基称帝后的曹丕,自觉没有父亲那般深谋远虑,只好通过加大工作量来谋取心理安慰。
在他的勤恳之下,魏国好歹算是稳定下来了,但付出的代价却是他的身体,早早病重缠身,最终卧床不起。
在病床上,他决定传位给自己儿子曹叡,并且叮嘱他一定要提防司马家族,这是一把双刃剑,杀敌好用,但也容易伤己。
可能是年轻气盛,曹叡的想法非常简单直接。
既然父亲担心司马家族伤及自身,那就弃之不用,大不了维持三国鼎立局势不变。
于是他登基后,便有意无意地疏远司马家族。
而此时的司马懿也感受到危机感,毕竟当年曹丕夺位时,他们司马家族出了不少力,甚至成为了不少名门望族的公敌。
如果再被曹魏抛弃,那司马家族就彻底失势了。
虽然他看似无欲无求,其实内心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重夺权力。
除了司马家和曹家的暗斗,远在巴蜀之地的诸葛亮听闻曹丕去世,司马懿遭贬,朝中无谋士,军中无大将,果断选择出击。
就这样,第一次北伐开始了,并且连下三城,震慑天下。
面对蜀军的强势出击,刚刚登基的魏明帝又会如何应对?
两军交战
很明显,魏明帝并没有独对诸葛亮的胆魄。
毕竟“诸葛亮”这个名字,是他从小听到大的,别说自己父亲曹丕不敢轻敌了,即使祖父曹操也数次败在对方手中!
这次诸葛亮北伐曹叡,简直就是爷爷打孙子,那是顺风又顺水。
除了曹叡发慌,这些曹军大将和满朝文武也胆寒,谁知道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会如何兵出奇招?
当年敢与之对战的谋士和将领,大都老的老,死的死,现在一时竟找不到可用之人。
在众人的商议之下,于是想到了被贬黜的司马懿。
虽然魏明帝一点都不想用这位老谋臣,但碍于蜀军的压力,还是命人写下诏书,召集司马一族回到朝廷,接受任命。
而远在老家修身养体的司马懿,等待的就是这个机会。
他在接受诏书的一瞬间,没怎么推辞,赶紧上马任命,前往两军交战前线,生怕贻误战机。
因为他知道,一旦蜀军取得更多进展,到了中原地带,那魏国再无抵抗的可能。
他要将蜀军拦在祁山以内,避免战事升级。
想要拦下气势正盛的蜀军,稳扎稳打可不行,想要逼其退军,就要痛击其要害之处。
而这个地方就是蜀军占领的街亭,一旦此地被破,那么蜀军自溃。
而诸葛亮一听到司马懿出山了,立马提高警惕,派出心腹大将马谡,前往坚守街亭。
于是,两位顶级谋士在还没见面的时候,就开始了一场精彩绝伦的顶级较量。
此时还处于一人出招,一人解招的程度。
但是诸葛亮明显低估了司马懿攻打街亭的决心,而他更忽略了人性的薄弱。
魏军是由大将张郃带领,准备死攻街亭。
而蜀军的马谡却自觉为名师之徒,心高气傲,不听从军中老将劝诫,执意驻军孤山之上,最终因山上缺水而落败。
因此,蜀军丢掉了街亭,而诸葛亮所驻守的西城直接暴露在魏军面前。
此时西城中,除了诸葛亮,只有两千多士兵,还有一群文官谋士,和现在的军队指挥部差不多。
可是司马懿正率领着十五万大军,正在浩浩荡荡地向这边赶来。
面对军力相差数百倍的情况,诸葛亮又该如何应对呢?
空城计
三国时期最顶级的两位谋士即将在西城相遇。
可是司马懿手握十五万大军,并且刚刚夺下街亭,士气正盛。
而诸葛亮手中只有两千多人,还遭遇马谡兵败,正处于“兵败如山倒”的悬崖边。
如果换作其他将领,肯定选择弃城逃亡,但是诸葛亮偏偏不。
他安抚官员情绪,然后让士兵收掉军旗,脱掉战甲,换上普通人的衣服,并且大开城门,准备迎敌入城。
听到这样的安排,官员们纷纷高声劝谏:“丞相,虽然这次战败,但我们归蜀后,必然卷土重来,没必要投降!”
诸葛亮抚须笑道:“放心,我敢开门迎敌,对方不一定敢进来。”
众人看到诸葛亮这么自信,不安的心也就放下来了,毕竟在他们眼中丞相就是神一样的存在。
只见他叫上两名童子登上城墙,并且摆下古琴,焚起檀香,一首悠扬的曲子弹奏而出。
此时,十五万魏军从天边压过来,黑压压一片,震慑人心,居首的便是司马懿和一众大将。
他们匆匆赶来,生怕诸葛亮逃走了。
结果赶到西城时,却发现卧龙并没有逃,甚至连躲都没躲,此时正坐在城墙上弹琴。
如果此时有远程电话,曹叡那边一个电话打过来,问诸葛亮被擒了,还是逃了?
魏军肯定会一脸无辜地说:“启禀皇上,诸葛亮没擒没逃,他还在我们面前弹琴玩呢……”
不但诸葛亮没跑,就连城中的“百姓”也没走,他们拿着扫把,还在城门外优哉游哉地扫地,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的到来。
司马懿看了一会儿,低声道:“诸葛亮向来谨慎,恐防有诈,快撤!”
这些魏国大将刚刚跟着司马懿打了胜仗,所以对其心服口服,皆是唯命是从。
现在一听军师说“快撤”,于是掉头就跑。
就这样,诸葛亮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保住了西城,也保住了士兵和一众文官。
有人怀疑,司马懿也太好骗了吧,两军大战之际,哪有百姓不跑的,哪还有空扫地?
但这里根本不是诸葛亮思量不周,而是他有意为之。
正是这城门前几个错洞百出的“百姓”,才让司马懿看出来破绽,所以他才坚定的认为这是诱敌之计。
而诸葛亮之所以敢这么赌,也是因为他已经猜到,司马懿之所以突然得到重用,大概率是因为自己的北伐。
如果司马懿真敢进城杀了自己,那他回到魏国后,大概率是“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
所以司马懿不会让自己死得这么早,至少不会死得这么潦草,因为他需要时间重掌兵权。
正因如此,诸葛亮才设下这个空城计,即便对方能够识别这个计谋,估计也不会轻易进城。
就这样,三国的两位顶级谋士,在西城远远见了一面,然后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明争暗斗。
第一次北伐失败后,蜀国元气大伤,后续的几次北伐也终告失败。
而司马懿在掌握军权后,逐渐让司马家族成为魏国的“中流砥柱”,最后成功夺权,建立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