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女王”程雪执掌仅三个月后,海天赴港二次上市的计划再出新进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不久,海天味业发布《关于聘请H股发行并上市审计机构的公告》文件。内容指出: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同意聘请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为公司发型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的审计机构及公司完成本次发行上市后收个会计年度的境外审计机构。

稍早前的10月,业内其实就已传出海天味业筹备赴港二次上市的声音,募集资金约15亿美元,资金主要用于研发投入、业务布局、提升品牌形象等方面。

简单来说,海天味业的赴港二次上市计划,如今取得了新的实质性进展。

“酱油茅”A股之路

2014年2月12日,海天味业于上交所敲钟上市,公开发行7485万股,发行价格为51.25元/股,正式拉开这家全球酱油知名品牌登陆资本市场的序幕。

开盘首日,即创下“秒停”的资本神话,当日以66.41元/股的价格收盘,涨幅达29.58%。延续其“开门红”的发展势头,此后海天味业的股价、市值也是如日中天,最高曾达到125.54元/每股,市值超6500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是因为其在我国酱油市场的领先地位和市场表现,海天味业也被冠上了“酱油界的茅台”称号,简称“酱油茅”。

当然同股价一齐“狂飙”的还有其业绩。上市当年,公司营收额已逼近百亿规模,此后的多年中更是稳定保持着双位数增幅一路向前发展,仅用6年时间,营收规模成功翻番。截至2021年,公司年度营业总收入突破250亿元,归属净利润也达到了惊人的66.71亿元。

不过近两年来,随着调味品赛道的竞争加剧,“酱油茅”多年来打造的酱油、蚝油“两架马车”也有失速迹象,加之2022年“双标门”事件的消极影响,海天味业陷入了严重的业绩阵痛。

“酱油茅”业绩阵痛

2022年,曾有消费者就海天售卖的酱油产品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发表质疑,声称国内售卖的酱油产品中含有谷氨酸钠、三氯蔗糖等食品添加剂,但为何日本超市内售卖的酱油产品只有水、大豆、食用盐等。

该质疑很快引发了舆论的热议,众多网友认为海天“双标”对待不同市场消费者。尽管海天连续多日发表回应澄清,表示产品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及其标识均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且国内也有制造销售“0添加”系列产品,但舆情并未平息,也进一步对海天的业绩产生严重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6.10亿元,同比增幅锐减至2.42%;归属净利润更是同比减少了7.09%至61.98亿元,系公司上市以来净利润首次负增长。

2023年,公司的业绩仍未见好转,营业收入降低至245.59亿元,同比减少4.10%;归属净利润降低至56.27亿元,同比减少9.21%。

在业绩双双下滑的背后,除了“双标门”的消极影响外,更是折射出海天味业自身发展,尤其是核心业务的问题。

“酱油茅”赴港为何

引用中国调味品协会公布的数据可以了解到,近五年来,我国调味品市场整体的增速约为7.9%,但传统酱油品类的增速则只有7.3%,低于整体水平。另一边,颇受年轻消费者青睐的复合调味品因其使用便利、口味标准化等优势收获一众好评,市场份额持续攀升。

面对这一现实情况,海天先是尝试入局了饮料、预制菜、冰淇淋等赛道,近期又携手MG CAFE在多场线下快闪活动中做起了“酱油咖啡”的生意,尝试在新茶饮咖啡赛道做出特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从海天味业今年上半年的业绩情况来看,包含以上各创新业务的“其他业务”收入为21.46亿元,虽然同比增长幅度高达22.31%,但相比其主营业务来看,仅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要想长久保住“酱油茅”的地位,还是得依靠主营调味品业务发挥作用。

因此不难做出推测,海天味业此次奔赴港股寻求二次上市的主要目的,或许是想借助香港市场与国际市场交流便利的优势,助海天进一步融入国际市场,推进全球化发展战略。

我们都知道,其实上世纪末起海天就已开启其国际化之旅,产品销往美洲、东南亚、澳洲、欧洲等华人聚居的地方。而今,随着中餐在全球范围的影响力逐步扩大,也为传统中国调味品的海外市场拓展注入活力。

今年上半年,海天先后投资设立了海天国际贸易和HADAY ID两家子公司,同时持续深耕研发端,先后针对不同国家消费者的特殊需求,推出无麸质、清真等定制化产品。

未来,在扎根国内市场的基础上,于海外市场的表现或将成为海天的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