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元帅和粟裕大将,都是华野最为重要的两个人物。

陈毅应该是华野的灵魂人物,华野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及八路军山东军区部队基础上组建而成的,实际上的班底就是陈毅拉起来了,因此,华野的建立,陈毅居功至伟,没有陈毅也就没有华东野战军,粟裕也曾经说过:“华野离不开陈军长。”粟裕在做莱芜战役总结的时候,首先就明确强调:“这次胜利应归功于陈军长的直接指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实际上,华野的绝大部分军事策划都是出自粟裕,他才是华野军事行动的指挥者。这中间也不是一蹴而就,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1946年10月,毛主席第一次提出今后两军合并“军事上多由粟下决心”,其后,因陈毅在华中军区的指挥有所不足,干脆直接电令“军事指挥主要交予粟裕”。

1947年3月,“莱芜,宿北,鲁南战役,粟裕负主要责任。”“黄桥,天目山,粟裕负总责”,这些都非常明确粟裕是军事指挥的主要负责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8年4月,毛主席干脆让陈毅去了中野,粟裕为华野代司令员及代政委,全面主持华野军事和政委事务。

1948年9月,许世友质疑粟裕的军事部署不够好,毛主席也直接电复:“整个攻城指挥,由你们担负。全军指挥,由粟裕担负。”毫无疑义地明确指出许世友只负责攻城,全军的指挥是粟裕。

以上事实足以说明,在军事上粟裕是当之无愧的主要负责人,陈毅元帅也讲过:“华野军事主要靠粟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纵然如此,也还是将帅有别,粟裕在军事层面确实是顶级的,但陈毅更为全面,他战略眼光长远,虽然华野的军事行动主要是粟裕在策划,但军事的最终决策权,始终是靠陈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即使毛主席说“军事指挥主要交予粟裕”,但这有一个前提,“在陈领导下”,陈毅作为领导,拥有最终决策权,“领导同意”是不可缺少的流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即使,陈毅离开了华野,也是名义上的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和政委,同时又任职中原局第二书记、军事指挥小组组长、中原军区以及中野第一副司令,对上与中央直接沟通请示,向下与两大野战军的协调指挥,一旦出现陈毅、粟裕在一起指挥某一场战役,毛主席绝对会特别强调,最后由陈毅(可能加上刘邓)最终负责。

因此,虽然粟裕大将战功赫赫,但陈毅元帅始终在军事上的层级更高一些,将帅有别,因为陈毅在战略上更为宏观,华野的军事决策权也在陈毅手中,这也是陈毅最后能够成为元帅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