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央妈前几天刚刚发布11月份的金融数据。

这里面确实有好多指标出现了好转,但也有不少指标是不及预期的。

总体画风像极了赶上七月十五生个大胖小子——喜忧参半!

最近两个交易日里,大A出现了一波回调,是不是社融数据发出后引起的连锁反应?

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欢迎大伙儿在评论区发表高见。

咱们今天就从庞杂的社融数据里,摘出几个跟当下经济形势与楼市形势密切相关的数据好好聊聊。

首先,新增社融总体乏力,但债券融资与居民中长期贷款成为亮点。

11月新增社融2.34万亿,同比减少4.7%,去年同期新增社融2.46万亿。

也就是说,上个月的新增社融,不仅比预期中的2.9万亿低了约1/5,而且不及去年11月的水平。

这里面,企业端融资减少0.37万亿,连续第四个月修复资产负债表这事儿值得肯定,但企业端资金需求偏弱的问题不容忽视;

11月份,政府债券净融资增加1.31亿,同比多增1589亿,截至目前,政府债已连续7个月为社融主要支撑;

另一重要支撑来自于住户贷款,该项11月份增加2.37万亿,短期贷款增加4144亿,明显低于去年同期,而中长期贷款增加1.95万亿,同比多增669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短贷增幅低于去年同期意味着当月消费仍低于预期水平,但居民中长期贷款持续修复,主要得益于全国40城销量面积达17个月以来新高!

截至1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405.60万亿,同比增长7.8%。

很明显,9月下旬高层一系列针对宏观经济与楼市基本面的政策落地后,终于在房地产市场得到了正向反馈,楼市持续改善撑起了11月份社融的半边天。

此情此景,就好像社融的房刚要塌,好巧不巧就让强势的政府债券与回暖的房地产给支起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存款端出现异动,M2与M1剪刀差持续收窄,具有积极信号意义。

11月份,非银存款增加1800亿,同比少增13900亿。

其中,企业存款增加7400亿,同比多增4913亿,居民存款减少7900亿元,同比减少1189亿。

非银存款大幅少增,是M2同比增速再度滑落的主要拖累项——

11月份,M2总量311.96万亿,同比增长7.1%,增速环比回落0.4个百分点,同时也低于市场预期的7.5%;

M1总量65.09万亿,同比下滑3.7%,较前值6.1%的降幅相比收窄了2.4个百分点,这也是连续第二个月收窄。

M2增速回落、M1降幅收窄,M2与M1的增速差已从10月份的13.6%收窄到10.8% 。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M2增速回落没啥大不了的,因为咱现在根本就没有必要担心广义货币供给的问题,怎么让大伙儿接招儿才是重点;

反倒是M1降幅以及M2、M1剪刀差双双收窄,提示我们狭义货币流动性在改善,宏观经济开始呈现出筑底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用两句话来总结11月份的金融数据表现——

社融基本面仅仅是稳住了,但总体仍然比较偏弱,政府下场儿扩大融资与房地产的单边回暖成为支撑社融的核心动力;

宏观经济已呈现明显筑底迹象,但复苏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后续政策持续性、协同性与有效性仍是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1月份社融表现偏弱,有其客观因素。

譬如说,需求总体尚未修复,叠加传统信贷淡季,资金投放自然而然出现降速; 譬如说,当月用于存量债务置换的地方债净增1.2万亿,置换了部分高息存量贷款; 譬如说,银行体系当前加大了对不良贷款的核销处置力度,客观上拉低了存量贷款。

可即便如此,我们仍然能够从刚刚发布的这份11月社融数据中,找到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核心挑战——

首先,企业端资金需求仍旧整体偏弱。

总体来看,是内外环境不确定性持续的情况下,不少企业倾向于减少负债、降低刚性债务可能对企业带来的波动。

这里面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部分企业确实有新增信贷需求,但人家更多是趁着现在利率中枢被干下来之后“借新还旧”,对偿还之前的高息债。

说到底,就是资金转了一圈之后又重新回到了金融系统当中去。

意识到这一点,您不妨再回过头去瞅瞅咱们前面提到的“连续第四个月修复资产负债表”,是不是能悟出点新东西?

此外,老生常谈的结构性问题似乎仍然未见明显改观——

就是大型国央企以及大型民营企业信贷资质较好、信贷成本较低,但人家出于自身实际经营需要,可能当前并不需要多少新增信贷,硬塞给人家肯定不合适;

而另一边中小企业哪怕有相对充裕的资金需求,也苦于贷款资质平平或信贷成本较高(这俩情况往往同时出现),依旧面临着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

关于这个“老问题”,咱们今天讲一个“新鲜的”:

真的要好好琢磨琢磨是不是下个阶段企业信贷方面,财政发力的方向了。

其次,消费总需求不足的问题,仍然困扰着上下游两端的信贷需求。

11月份,居民短期贷款减少490亿,与2023年同期相比多减964亿。

与居民端的中长期贷款或企业端贷款相比,这个数量级明显偏小。

但如果你因此就认为该项不重要,那就是明显不拿村长当干部了…

前不久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消费数据,与本次的居民短期贷款数据刚好能对得上——

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6%、同比上涨0.2%; 其中,食品价格环比下降2.7%、同比上涨1.0%,非食品价格环比下降0.1%、同比持平。 按照城乡视角来看,城市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6%,同比上涨0.1%;农村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6%,同比上涨0.2%。

相信这份统计数据一出炉,不少群众的个人体感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这一情况持续,势必会让企业端的经营扩张计划承压,从而进一步抑制了信贷需求。

这就是我们常讲的“消费传导效应”。

随着某些众所周知的外部环境变化,2025-2026年度外贸承压无论是否已成定局,我们都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因此,消费这项拉动增长的主力必须发挥顶梁柱作用。

不夸张地讲,未来1-2年里的就业基本面与信贷基本面究竟会是什么走向,几乎全由它说了算。

归根结底,目前我们主要还是在三个方面集中发力——

宏观基本面上,通过一系列政策对抗当前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

资产端层面上,努力稳楼市、稳股市,防止资产价格进一步下挫;

在民生消费端,依靠更加直接有效且持续的政策稳就业、促销费。

原理是这么个原理,情况是这么个情况,但真正到了实施环节,还是要讲究方式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合目前的数据表现与群体体感两方面来看,着重需要做的工作有以下这么两项:

其一,财政发力务必要打中七寸。

从9月下旬开始,高层出台了一系列的经济刺激措施。

这里面不仅仅是有房地产支持政策,也有关于实体经济的支持措施。

总的逻辑就是要引导更多的资金、更多的源头活水流入资本市场及实体经济。

但问题是,刺激政策尽管一大把,但企业端与居民端就是迟迟不接招。

这里面既有收入预期的原因,也有资产价格持续承压的原因。

在这种情况下,确实需要政府端动用财政发力去盘活眼下的局面。

我们注意到,截至10月底,我们的政府债余额总共是78万亿,到了11月底,这一数字为79.33万亿,同比增长15.2%。

这一点,从11月份的金融数据中也有所体现:发债融资比重是非常有存在感的。

从公开资料里我们可知:当前发债资金主要流向支持地方化债、灾后恢复重建、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等方面,说更直白点就是支持地方“借新还旧”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可问题是,我们当前主要面临的问题是“总需求不足”,这部分的财政发力是不是有待提升呢?

前几天我登陆某宝支付首页抢消费券,放以前我对这事儿压根儿就不怎么上心。

这次格外上心,是想着当前消费都已经成这样了,给消费券应该会比较大方,“抢”大概率只是走个过场吧?

万万没想到,整点一到就提示我“当前系统繁忙,请稍后再试”,重复几次后刷新页面发现,消费券已被一抢而空。

不少老粉知道,哥们儿月供是个啥情况,消费能力不能力的咱不敢说,反正绝对有消费意愿。

本来想着,我愿意赶上周末带上一家老小去逛逛商场,贡献贡献消费,不挺好的吗?

咱这人也知恩图报,你发我消费券,我指定不让国家失望,可它偏偏让我抢,抢还抢不到…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情况类似。

能不能按人头多次少量发放“短时、满减、无差别、无套路”的消费券…

水平一般、能力有限,恳请各位领导、各路专家商议。

反正从一个普通老百姓的感受来讲,这绝对符合“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的精神。

其二,继续稳住房地产“药不能停”。

在11月的社融指标里,居民中长期贷款表现可圈可点:当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1.95万亿,同比多增669亿。

与之相对应的是最新公布的70城房价数据:

新建商品房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有17座,比10月增加10座,二手房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有10座,比上月增加2座。

分城市能级来看,一线城市房价率先止跌,强二线城市表现普遍较好。

这俩数据不说对得无懈可击,至少也是严丝合缝。

而且坦白来讲,这一表现在过去三年中都是非常非常罕见的。

然而,当着明人不说暗话——

这一把房地产“小暖冬”不正是9月份政策端持续发力的结果吗?

但从眼下的宏观经济表现来看,我们所看到的楼市回暖仍是独立于宏观基本面的单边行情。

因此,眼下最大的悬念在于:

这样的回暖态势究竟能持续多久?

楼市的持续回暖能否在不久之后与宏观基本面相向而行?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保持政策端与财政端的有效性、协同性和持续性正在变得无比重要。

让大家的工作稳定、收入看涨是稳信心的抓手,让大家的家庭财富、金融资产价格稳中有升同样是稳信心的抓手。

前不久刚刚胜利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已明确指出: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这样的措辞表述,无疑给市场吃了一颗定心丸。

只是关于新的工具与使用工具的效果,我们仍然需要拭目以待。

2025年快到了,咱们还是多看疗效吧!

文章最后,给大伙儿留个二维码,可以扫描添加大碗咨询师的微信。

小伙伴们可以把自己的问题抛出来,比如哪座城市能不能买、哪个板块能不能买?

待问题汇总后,娃哥会做统一回复哦!

置业逻辑:

环京:|||

武汉:城市分析

长三角:

大湾区:

沈阳:||

大连:||

其他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