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轴心国占领下的人民每天只能战战兢兢地生活。但也有一些正义之士,为了国家的自由与独立,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或明或暗地与凶残至极的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斗争。
在纳粹铁蹄蹂躏下的法国,也有这样一位为了民族自由独立而英勇抵抗,为祖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法兰西男儿。他就是让戴高乐都赞叹不已的法国抵抗运动领袖,民族英雄让-皮埃尔·莫兰。
一、英雄初登场
1899年6月20日,法国埃罗省贝济耶市的一个大学教授家庭里,诞生了一个可爱、健康的男婴,父母为他起了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让-皮埃尔·莫兰。
小莫兰的父亲安托万·埃米尔不仅是一位大学历史教授,而且还是当地一位著名的社会义工。
出生后不久,小莫兰就在父母家乡的教堂接受了洗礼,童年时的莫兰对绘画十分地喜爱。在他就读的贝兹尔-亨利四世中学只要提到莫兰,大家都会想起他画的漫画和他创作的文章。可见那时的莫兰,就已经是一个名震校园的艺术才子了。
1917年,莫兰顺利来到了蒙彼利埃法学院就读。
不久后,他又担任了埃罗省省长的内阁专员,这主要是得力于父亲的帮助。1918年4月,作为专员的莫兰得到了军队的征召,以一名普通士兵的身份加入了法军第二工程团。
此后不久,他随部队来到了尚梅斯,此后在塞纳-伊特瓦兹、凡尔登和萨隆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在部队的职务,从最开始的挖掘机驾驶员、木匠到后来在第七、第九工程团做电话接线员。无论在哪一个位置上,他都认真勤奋地对待自己的工作,从来不会马虎。
1919年11月4日,已经退伍的莫兰重新回到蒙彼利埃法学院就读,毕业后的莫兰荣获了法学学士称号。
次年,他又成为了郡政府的幕僚长,1925年,莫兰又荣升为阿尔贝维尔市副市长。1930年,他又来到了布列塔尼大区的沙托兰担任副市长,担任公职的同时,他还以“罗曼尼”的笔名向《巴黎日报》投稿了多幅政治讽刺漫画,为诗人特里斯坦·科尔比埃的作品画过插图。他同时还与当地多位艺术家保持着良好关系。
1933年,莫兰成为了托农莱班市副市长,期间他结识了时任法国空军部长的皮埃尔·科特。
在科特的麾下,莫兰从地方的副行政长官升到空军部的办公室主任,担任主任期间,莫兰向西班牙共和军提供了大量的飞机和飞行员,支持他们进行反法西斯专制的战斗。
1937年,莫兰担任了阿维隆省的省长,他也成为法国历史上最年轻的省长。
在任期间,莫兰极力反对法西斯德国的扩张政策和英法奉行的绥靖主义。
二、纳粹的“公敌”
1939年1月,此时的莫兰已经是厄尔-卢瓦尔省长。
法国对德国宣战后,他不止一次要求希望自己到战争的前线,因为他“不想安静地待在后方”。他甚至不顾身边人的劝告,执意想来到军校要求入伍参军。被拒绝后,他依旧凭借自己的身份多次反对纳粹的政策,为防不测他还给父母留下了一句话:
“如果德国人用手段,强迫我说一些谎言的话,你们要知道这不是真的”。
1940年11月,由于拒绝签署一份诬陷黑人士兵在战场滥杀无辜的声明,莫兰不幸被捕,在狱中他坚贞不屈,甚至不惜以自杀相要挟,由于他的坚定与正直,他最终被纳粹释放。成了维希政府的“眼中钉”的莫兰不久便被政府解雇。从那天开始,莫兰就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他将每次对抗纳粹的心得记录在日记当中,作为他开展地下活动的参考资料。
与维希政府彻底决裂后,莫兰便前往圣昂迪奥和马赛生活,不久他便加入了法国抵抗运动,并化名为“
约瑟夫-让·蒙赛尔”
与“自由法国”进行了接触。
1941年9月,莫兰来到了伦敦与“自由法国”的领导人戴高乐见了面,在得到戴高乐的信任后,莫兰开始整合国内小股抵抗势力的组织架构,希望形成一个统一的抵抗运动组织。
1941年12月31日晚,莫兰作为戴高乐和“自由法国”的代表,只身一人前往法国南部的萨隆,在那里莫兰见到了法国南部三个最著名的抵抗组织的领导人。在这之前,由于彼此的成见和内部斗争,三个组织在实战中经常各行其是,严重干扰了国内的抵抗运动。而且三方都只是将戴高乐作为名义上的领导人,根本不听从戴高乐的指挥。
面对复杂局面的莫兰没有退缩,而是通过耐心地劝说和组织,最终将原本一盘散沙的三个组织整合为一个整体,将其完全归纳在“自由法国”领导的之下,同时还建立了一些秘密联合组织,动员国内各党派纷纷加入到反抗纳粹统治的浪潮中来。
1943年2月14日,莫兰再次来到伦敦与戴高乐会面,这次见面除了向戴高乐汇报一年来抵抗组织取得的成果和本土形势之外。莫兰还提议成立一个能代表整个抵抗运动的权力机构——
民族抵抗委员会
,该提议获得了戴高乐的允许。莫兰也顺利地成为了该委员会的首任负责人。
同年3月21日,莫兰返回法国国内,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召开各级别抵抗运动领导人会议,部署下一步的工作;解决各派别的分歧和矛盾;将南方和北方的抵抗运动结合起来.....
1943年5月27日,民族抵抗委员会的首次会议在巴黎福尔41街58号举行。
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莫兰在平时还担任秘书、联络员等职务,甚至外地成员的食宿和物资的发放,莫兰也要求亲力亲为,可以说在莫兰生命中抵抗组织已经成了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如同一位抵抗组织成员所说:
“让·莫兰到来之前,法国只有零星的抵抗者;可在让·莫兰到来之后,法国有了完整的抵抗运动”。
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凶残的纳粹早已经盯上了他,抓捕他的大网已经悄悄地准备妥当了,只等着莫兰的到来。
三、坚贞不屈,壮烈殉国
由于纳粹的眼线众多,莫兰每到一处都会悄悄地寻找住处。为了战友和自己的安全,日常通信都是通过密信的形式展开,敌人曾对他进行悬赏捉拿,但都被他一一化解。可纳粹对他的抓捕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更加频繁,这让他随时处在了危险的环境下。
1943年2月1日,莫兰的战友,抵抗组织区域领导人克劳迪亚斯·比隆上尉被捕;3月,副指挥官亨利·曼赫斯也被盖世太保密捕;不久,另一名领导人德莱斯特兰也被捕,
消息传到莫兰战友的身边,大家纷纷劝说莫兰前往伦敦避难,但都被他拒绝了,他在写给戴高乐的信上说:“
维希政府和盖世太保都在设法抓捕我.....所以我的处境现在越来越危险......但如果现在离开,我无法保证接替我位置的人是否可靠,为了组织的安危,我必须留下来”。
1943年6月21日,莫兰与8名抵抗组织成员在里昂郊区卡鲁尔的一家私人住宅中开会时,盖世太保和傀儡政府警察突然闯进,莫兰与战友就这样被敌人逮捕了。
被捕之后,莫兰等人被关押在蒙吕克堡的一个监狱当中,得知这一切的战友曾经要设法帮助他越狱,但却没有成功。后来,莫兰等其他抵抗组织人员被转移到讷伊的盖世太保监狱,负责审理他们的是有着“里昂屠夫”之称的纳粹党卫军头目克劳斯·巴比。
一开始巴比像对待其他犯人一样的方法来诱惑莫兰,希望他供出抵抗组织的一切,但却被无畏的莫兰一一回绝。后来巴比还许诺用高官厚禄来瓦解莫兰的心理防线,但莫兰依旧不为所动。气急败坏的巴比终于露出了他的真实面目,对莫兰使用了惨无人道的刑罚。作为巴比翻译的戈特利布·福克斯后来回忆道:
“6月25日下午4时,我独自去里昂盖世太保总部的接待室。这时我听到二楼巴比办公室传来了一阵声响,仿佛有人在拖着什么沉重的东西。接着我就看到巴比拖着一个双手反绑的人......”
”巴比把他(莫兰)扔进了地下室,把他的脸往铁杆上撞。(莫兰)已经奄奄一息,背上的皮都被剥掉了,肋骨全都断了而且满身是血,可他却一声不吭。后来,巴比又回到楼上,他依然沉浸在愤怒之中,大喊道:“要是这家伙明天还不招,我就亲手宰了他”。
之后的日子里,巴比又对莫兰实施了一系列令人发指到极点的酷刑,但莫兰依然守口如瓶,纳粹的阴谋终究没有得手。失去信心的盖世太保于是将莫兰转移到德国法兰克福进行下一步的审讯,身受重伤的莫兰此时已经奄奄一息,但他依然坚持着自己的信仰。
1943年7月8日,法国抵抗运动领袖让-皮埃尔·莫兰因伤势过重,在转移途中不幸壮烈牺牲,年仅44岁。
当莫兰牺牲的消息传到伦敦时,戴高乐不禁痛哭失声,万分悲痛的他要求抵抗组织人员一定要找到莫兰的遗骸。法国光复后,他的遗体在巴黎拉雪兹公墓火化。1964年,莫兰的骨灰被安放在潘特翁的先贤祠,和其他法国的民族英雄并列安葬在一起,仪式上,时任法国文化事务部长安德烈·马尔劳称这位可敬的抵抗勇士
是“战斗在黑暗中的人民斗士”。
1983年莫兰逝世40周年时,法国各界也为他举行了极其隆重的纪念活动。
结语
让-皮埃尔·莫兰,这位英勇的反纳粹斗士,用他44岁的生命谱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伟大壮举。他对祖国的热爱和无畏强权的精神,将永远留在每一个热爱和平的人们心中。
参考资料:
1. 《维系政府统治下的法国》
2. 《让-皮埃尔·莫兰传》
3. 《二战法国抵抗运动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