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 | 金德路

在保险行业,行业周期与市场变化之下,一不留神就容易落后。

曾经一直“顺风顺水”的中信保诚,已经“水逆”两年半,仍没有走出来的迹象。

2023年,中信保诚迎来多年来的首次亏损,净亏损达7.96亿元。今年上半年中信保诚巨亏34.41亿元,今年前三季度,中信保诚的净亏损收窄至31.99亿元,但整体业绩表现相较于同行业水平略显逊色,在全寿险行业中依然垫底。

屋漏偏逢连夜雨,近日,刚刚退休半年的中信保诚前任总经理赵小凡被爆失联,截止现在已有1个月。业绩惨淡叠加前高管失联,这手牌本就已经难打,更大的不确定还在后面。

根据偿付能力报告,2024年三季度,中信保诚人寿收到了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1份年度监管情况通报、1次监管强制措施、1次监管问询函,直指公司2023年在公司治理、业务经营、资产负债管理、内控合规管理等方面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面对业绩下滑和偿付压力,中信保诚股东中信金控和保诚集团计划一年内两次增资50亿元。今年2月,第一笔25亿增资完成,今年11月,中信保诚董事会审议通过第二笔增资实施条件,如顺利,年内应该可以增资完毕。

但就目前中信保诚业绩而言,第一步增资未扭转颓势,第二笔增资能否有效救火,仍是未知数。

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中信保诚,曾经风光无限,如今业绩陷入困境,令人唏嘘。

中信保诚究竟怎么了?

01 高楼宴客,优等生的黄粱一梦?

在保险行业,中信保诚其实光环很多,不仅是中国第一家中英合资保险公司,也曾被誉为保险行业中的优等生,增长速度颇受市场关注。

2000年,信诚人寿在广州成立(2017年改名中信保诚人寿),中信金控和英国保诚分别持股50%。

虽然成立初期注册资本体量不突出,但中信保诚底子不薄,两大股东都是天花板级巨头。中信金控是国内最大的综合金融集团之一,旗下涵盖中信证券、中信银行、中信信托等在各自领域位列头部的金融公司。英国保诚则是有着176年发展历史的全球最大寿险集团,服务网络遍布世界。

成立后的中信保诚,确实没有辜负行业和股东的期待。

23年以来,中信保诚保险业务收入持续增长,曲线非常漂亮。2017至2022年间,中信保诚保费年均增长率超过20%。

直到2023年,其保险业务营收315.82亿元,较成立时期2000年的0.01亿元,增长超3万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保险一哥

在盈利端,2009年,中信保诚实现盈利,多年创出40%以上的高增速,2021年时,净利润一度达到29.15亿元,是名副其实的优等生。

但在2022年,这一高增长趋势戛然而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保险一哥

这一年,中信保诚保费收入达到311.89亿元,创历史新高,但利润下降66.7%至9.4亿元,连续25个季度保持为A的风险综合评级也将至BBB。

2023年,中信保诚保险业务营收正式告别高增长,营收基本持平之下,利润亏损7.96亿元,录得近14年以来的首次亏损。

今年前三季度,中信保诚营收同比略下滑0.61%,但累计亏损31.99亿元。要知道,就算在业绩不理想的去年,前三季度亏损数额也仅为3.95亿元,称之为断崖式下降毫不为过。

与此同时,中信保诚的偿付能力已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2023年年报中,中信保诚表示在宏观环境变化、行业深度转型、资本市场波动等外部因素影响下,新单利润、净利润同比下滑,偿付能力充足率承压,公司高质量发展战略转型正处于关键期。言语之外,偿付能力正面临挑战。

事实上,通过梳理近5年中信保诚的偿付能力,也能发现其中的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2020年,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都是249.38%,但到2024年上半年,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跌至谷底,分别为86.58%和173.15%,到2024年前三季度,两项指标均有所回升,但尚未回到2022年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表格数据来源:中信保诚年报

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回升后的中信保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在76家寿险公司中排名第38位,正好处于中位数。

虽然偿付能力有所回暖,但多年来中信保诚的高增速,已经肉眼可见的枯萎了。高楼宴客,不能说是黄粱一梦,但其优等生光环,就目前来看,已经消失了。

02 投资收益下降,退保金额高企

业绩压力之下,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原因。

针对保费增幅放缓,中诚信国际在跟踪评级报告中分析称与中信保诚人寿业务结构调整相关。

2023年,在偿二代二期资本约束下,中信保诚人寿压降规模型业务占比,银保渠道投连险、分红险、万能险等产品保费规模有所收缩。从产品期限结构来说,2023年中信保诚人寿趸交业务占比下降,期交业务占比有所增加,但首年期交业务占比同比有所下滑。

利润表现一方面受到准备金计提增加等因素影响,另一方面则跟投资端不无关系。

根据年度报告,2023年中信保诚投资收益为50.3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50.83亿元减少0.51亿元。时间再往前,2021年这一数据是51.22亿,2020年是52.51亿元,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中信保诚有两个点特别突出。一个是退保金额持续高企,一个是投诉案件高居不下。

首先是退保金额方面。

通过梳理近五年中信保诚退保金额,可以发现,退保金已经从2019年的4.44亿元攀升至2023年的17.27亿元,短短5年增长近4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表格数据来源:中信保诚年报

就部分产品而言,退保率仍有上升趋势。2024三季度,中信保诚的“「智尚人生」年金保险C款(投资连结型)”的退保金额在已披露的72家人身保险企业中位列第三,退保金额约为19.96亿元,退保率为6.86%。要知道,2023年该产品退保率仅为2.5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观潮财经

其次,投诉案件数量方面。

据中信保诚近三年业绩报告,2021年,公司保险消费投诉仅390件,2022年,受理投诉案件为6906件,2023年,受理投诉案件6788件。在这其中,涉及销售环节的投诉案件占比已经由2022年的68.7%,上升至2023年的81.7%,反映出中信保诚在销售环节仍有较大改进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表格数据来源:中信保诚年报

与此同时,2023年中信保诚赔付支出42.16亿元,同比增长41.7%;资产减值损失更是达到25.5亿元,同比增长552.2%,进一步吞噬了利润空间。

增资50亿虽然能短期内对资金压力起到一定缓解,但中信保诚的业绩能否重拾升势,依然靠的是经营状况。

03 中信保诚能否否极泰来?

飘摇之中,掌舵人的作用就会进一步凸显,但中信保诚,已经一年半没有董事长了。

去年6月,公司董事长黎康忠因个人原因辞职。直至目前,中信保诚还未公布董事长的继任人选。

一直以来,中信保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由两位股东方分别派遣担任。已经失联的赵小凡属于中信系,担任中信保诚总经理时间长达11年,辞职的黎康忠则属于保诚系,任职6年即退场。

中信保诚管理层的动荡远不止此,据统计,2023年以来,中信保诚副董事长、董事、副总、总助、财务负责人、合规负责人等多个岗位人员有所变动。

保险市场风云变化,世事无常,谁也想不到,曾经让中信保诚优势拉满的中英合资标签,在24年后反而可能成为致命的回旋镖。

近年来,中信保诚的内外股东之争一直备受关注。英国保诚以谨慎著称,但中信保诚近年来的投资策略则颇为激进。典型的案例就举牌光大控股。

2020年,中信保诚通过举牌光大控股,一举拿下光大控股9.02%股份,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2021年公司净利润的大幅增长,就是因为对光大控股的投资转为长期股权投资,使得中信保诚当期营业外收入大增至24.63亿元。但光大控股在2022年就交出了一份巨亏近70亿元的成绩单,并在2023年继续亏损近18亿元。

时间又过去四年,光大控股股价在牛市中仍未回到2020年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不可否认的是,中信保诚手里还是有牌打的。

2024年以来,中信保诚在产品布局方面逐步向长缴别、高价值产品的方向转型,分红险和健康险产品占比不断提升。截至2024年9月末,实现新业务价值23.7亿元,同比增长22%,新业务价值率同比提升8.8个百分点,算是一个好消息。

在堪称风口的养老金融方面,中信保诚目前已签约全国30家养老机构,居家养老康护服务网络覆盖248个城市,养老管家服务覆盖保单近5.4万张,客户数近4.2万人。在这方面,中信保诚的战略仍然是值得期待的。

在管理层面,今年6月,经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核准,中信系常戈正式出任中信保诚总经理。

资料显示,常戈为正高级经济师,金融学博士。在2014年加入中信银行,2022年调入中信金控,2023年4月—2024年3月任职中信金控财富管理部总经理,中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

常戈能否带领中信保诚扭转颓势,中信金控和英国保诚又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握手重回稳健经营之路,答案只能交给时间。但中信保诚,不能等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