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04年,即位12年的嬴立突然去世,年仅二十一岁,被称为秦宪公。
“宪”是美谥。古人认为“博闻多能曰宪”,因此被冠以“宪”谥的帝王显然是个好皇帝。不过,“宪”的还有一层意思是指“虽多能,不至于大道”。也就是说虽然博闻多能,但在个人品行修养或施政纲要方面仍有缺失,达不到最佳标准。
九岁登基,二十一岁去世,可以说,在他十二年的执政生涯中,绝大部分时间里,他都只是一个孩童,能有什么作为,居然能得到如此高的称赞?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嬴立短暂却又既不平凡的一生。
《据史记其始皇本纪》记载:“宪公享国十二年,居西新邑”。上文我们说道,宪公的祖父秦文公已经迁都“汧渭之会”,那么宪公为何还会住在西新邑呢?
据史料和考古发掘,“西新邑”由秦襄公始建,秦文公完竣。秦襄公首先建起了“西垂宫”,文公在此基础上续建了西新邑,西新邑与西垂官同在一地,就是今天礼县永兴镇赵坪村。秦仲、庄公、襄公居住的都邑“西犬丘”在大堡子山;文公居住的“西垂宫”和宪公居住的“西新邑”在赵坪村。
文公在位五十年,有充裕的时间、精力与物质基础营建新邑。文公四年到汗渭之会,开始营造城池,又建鄜時与陈宝祠,又伐戎,但他没有忘记对西垂故地的经营与西新邑的营建。
实际上,西新邑的建造既有利于大后方的巩固,又能持续支持东扩。文公在世时虽迁都汧渭之会,死后却仍葬西垂,表现出对西垂的恋恋不舍。西新邑完竣后,后宫家眷与太子等人住,他们没有跟随文公东进入陕。
当时作为太子的宪公,依然居住于西新邑。
为了确保秦国政权的稳定,秦文公弥留之际,指定了三位顾命大臣——弗忌、威垒和三父。同时,他们三人官拜大庶长,集政权、军权于一身。
宪公即位之初,三位顾命大臣虽然把持朝政、控制军权,但是基本能继续秦文公的遗愿,辅佐年幼的宪公继续推动秦国向前发展。
一、迁都平阳。
宪公二年,公元前714年,在三位大庶长主持下,秦国再次将首都迁往更靠近前线的平阳。平阳即现在的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虢镇太公庙村(岐山县西约四十里)。显而易见,此次东迁的目的与襄公迁汧邑、文公迁汧渭之会的目的是一致的,就是向东扩充地盘,扩大生存空间。
二、东灭亳戎
上文我们说道,平王东迁洛阳后,犬戎部落纷纷从高原上下来,各自占领一块底盘,关中自西向东,纷纷出现了荡社戎、亳戎、彭衙戎、大荔戎等犬戎部落。
新都平阳南边面对的是荡社戎、东北边是亳戎。迁都的目的就是来收拾戎狄、抢占地盘的,既然来到敌人门口,自然没有不打的道理。
于是,三位大庶长马不停蹄的引领大军,沿着渭河而下,准备拿下荡社戎的地盘。弗忌、威垒和三父各率一军,十一岁的宪公作为监军,也参加了这次行动。
威垒率领骑兵五百、步兵一千作为先锋,其他两位大庶长各引领大军,相隔五十里跟进。
谁曾想,孤军深入的威垒中了荡社戎的埋伏,主将威垒也身受重伤,见此情形,经过三人商议,大军只得往回退。但是在退兵的过层中,三父提出闪击亳戎,而后南北夹击荡社戎的方案,得到大家的认可。
于是,公元前713年,经过近一年的准备,秦军发动闪电战,一战灭了亳戎全族,占领亳戎全境,领土扩充至关中腹地,到达泾水。
这次胜利对秦国的影响深远,不但扩张土地,形成对荡社戎南北夹击的局面,最关键的是打通了前往东方的通道,加强了与东方诸侯之间的联系。
三、联姻鲁国
攻灭亳戎不久,大荔戎见秦军强盛,主动与秦国结盟,于是,秦国前往东方的道路通了。宪公终于可以告别光棍生涯了。
公元前712年,13岁的宪公迎来了自己人生中高光时刻,迎娶了鲁国公主。据说,宪公在迎亲这天,见到鲁国公主骑着一头白色高马,一时豪气勃发,飞身跃上鲁国公主马背,抱着鲁国公主驰骋于洛水之畔。
早在秦文公在世时,就为孙子谋定了这桩婚事。只是此前由于秦宪公和鲁国公主年龄太小,而且秦国到中原的通道还未打开,盘踞着多个犬戎部落,鲁国不敢贸然送公主到秦国。如今道路一通,两个孩子已大,自然该早日成婚。
周朝十分讲究礼仪,而鲁国是周礼最坚定的支持和拥护者,甚至将周礼发扬光大。宪公迎娶鲁国公主,自然是奔着学习中原文化而来的;而鲁国既然同意将公主远嫁于西陲秦国,也代表了对东方诸侯国对秦国的认可。
因此,此次联姻对秦国的意义非同小可。
结婚以后,宪公夫妻自然以大事为重——传宗接代,努力生下继承人。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婚后第二年和第三年,夫妻俩陆续生下两个伟大的儿子秦武公和秦德公。
四、迎娶周室公主
公元前709年,在关中东部芮国,发生了一起国君被驱逐的恶性事件。
芮国,位于关中东部河西地区,当时芮国国君的母亲联手小儿子,以“女人太多”为理由,将因芮国国君芮伯万赶出了芮国。
为了维护周王室权威,周桓王派军队逃往魏国芮国国君芮伯万,接到洛邑安置。秦国也不忘记自己是周王室的诸侯国,主动出兵芮国。
当然,秦国真实目的并不在此,而是继续向东扩充地盘。只是芮国太远,秦军劳师远征,虽然俘虏了芮国国君,但差点被荡社戎偷袭了老巢。
正当秦军进攻芮国的时候,荡社戎见秦军国内空虚,发兵直指平阳。万分危机之下,大庶长三父建议不救平阳,反而进攻镐京——荡社戎的老巢。
果然,荡社戎在回救镐京途中,遭遇秦军伏击。计策虽然好,只是荡社戎实力并不弱,双方旗鼓相当,打了两败俱伤。
回到平阳的宪公,没多久就收到好消息,由于此次秦国主动出兵帮助周王室,周桓王决定将女儿嫁给秦宪公。
于是,宪王又当了一次新郎。
通过与东方文明的联谊,秦国在农业、文化、技术、军事等方面广泛学习东方,各方面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五、灭荡社戎
荡社戎盘踞关中多年,各方面实力都不容小觑,之前多次交战,双方都没有占到多少便宜。而宪公的年纪,也在与荡社戎的不断交战中,成长起来,也愈发成熟起来。因此,在关于如何对付荡社戎方面,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一方面,使用离间之计,削弱荡社戎的实力。荡社戎盘踞之地,为西周的镐京,存在大量的西周遗民,甚至荡社戎的军队里,有一大部分的周室遗民。于是,秦宪公利用秦国为伯爵诸侯的身份,到荡社盘踞之地,到处散步荡社戎人赶走天子的消息,鼓动周人仇视荡社。经此离间,很多周人脱离荡社,纷纷加入秦国,荡社戎的实力被削弱,秦国的实力反而增强。
另一方面,不断扩大自己的实力,通过两次联姻,秦国与周王室、东方各国来的联系得到加强,各方面的文化、科技、军事、商业等方面的交流也愈发密切起来,在交流中,秦国的各方面实力显著增强,宪公尤其注重军事实力的提升,学习东方军事技术,大力发展车兵、强弩以及兵器铸造技术。
公元前704年,经过多年的准备,粮草充足、军力强盛的秦国向荡社戎出兵。任何一切,在绝对的实力面前都不堪一击,面对强大的秦军,荡社戎土崩瓦解,戎王引刀自尽。
经此一役,秦国势力抵达关中中部,一举跻身一流诸侯国之列,国土面积与齐国相当,成为西部强国。
攻灭荡社戎之后,秦宪公的威望日隆,对国政的把控日益强烈,逐渐培养起自己的亲信,从三位大庶长的手里夺取部分权利。
面对宪公的强势崛起,三位大庶长极为不安,担心宪公完全掌权后会对自己不利,三人天天在一块商议解决之策。
公元前704年,再一次狩猎活动中,宪公被野狼围困致死。
蛰居十几年的宪公,正准备要带着秦国军民大干一场的时候,突然去世,不禁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