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935年9月16日,中央红军又碰上一场生死大仗。前有险峻的腊子口,后有追兵紧追不舍,这关可真不好过!
这地方真的绝了,两边都是高高的悬崖,中间有条小河哗哗地流,挡着人过不去。想要过去,只能走那窄窄的小木桥,真是够刺激的!
哎,问题就在于桥对面国军的堡垒啊,他们守得死死的,我军根本过不去,感觉就像是被巨大的失败阴影给罩住了。
在这么困难的局面下,主席说三天内一定要搞定这个难题。那红军战士们最后是怎么克服困难的呢?
【一、险关腊子口】
1935年9月16日下午,红军战士们一路疾行,终于走到了腊子口这个地方。
他们是毛泽东、周恩来带领的红一方面军第1、3方面军和军委纵队。
他们一路狂奔,甩开了国民党上百万大军的围堵,爬过了冰冷刺骨的雪山,走过了空无一人的草地,终于来到了腊子口这儿。
腊子口这地方挺关键的,要是想从川西北走到甘南,那就得从这过。不过呢,这地方也是出了名的险峻。
这儿四周全是高耸入云的山,两边的石头崖壁都上百米高了,中间夹着条叫腊子河的,水流特急,深有三米,看上去挺吓人的。
想要穿越腊子口,只能走那座小桥,它架在最窄的地方,只有八米长,一米宽。这个地方守起来特别容易,想攻进去却难如登天,真可以说是“一人守桥,万人难过”。
腊子口,用藏语说就是“那个特危险的山口”,就连经常走这路的藏族朋友都怕得要命,更别说第一次来的红军战士了,他们觉得这儿更加艰险。
蒋介石听说红军要过腊子口,赶紧让国军新编第十四师师长鲁大昌派兵守住对岸,等着给红军来个痛击。
鲁大昌在腊子口桥头和两边山腰上,建了一堆硬邦邦的碉堡,桥头堡里还伸出了四挺重机枪,火力交织在一起,就像一张大网。这个隘口才两百多平方米,啥生物都别想活着过去。
半山腰那儿建了几个大堡垒,火力猛得很,时刻盯着小桥那边,有啥风吹草动都逃不过它们眼睛。
这里的地势真叫一个险峻,从古到今都难得一见。更别提现在了,红军的处境可谓是雪上加霜,糟糕得不能再糟糕了。
这时候啊,卓尼杨土司的一万多个骑兵从红军左边冲过来了,胡宗南的主力也从右边往红军逼近,再加上红军后面还有四川军阀刘文辉的人在追。红军可真是腹背受敌啊!
要是腊子口这关过不去,红军就进退两难,前头路都不好走了,简直不知道接下来该咋办。
毛主席在9月14日就下了死命令:“腊子口,三天内必须给我拿下!”
【二、艰难的战斗】
过了好多年,那些打过腊子口仗的老红军们再想起那时候,心里可能就仨字儿:“真够呛!”
嘿,朋友们,9月16日下午,那场大仗可算是正式开打了!
这场难啃的仗啊,是红一军第二师第四团打的。团长是黄开湘,政委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杨成武上将。
黄开湘下令,张仁初带的2营要当先锋,特别是他们下面的6连,直接冲上去猛攻腊子口的守军阵地。
虽然地形很不利,敌人的火力又很猛,突击队试着攻了好几次,但都没能成功。
那些敌人可真狡猾,红军开枪时他们就躲进工事里不出来。等红军一停火准备冲锋,他们就像疯子一样扔手榴弹炸红军。结果啊,桥头上到处都是炸弹碎片、木柄和哑弹,厚得跟地毯似的,有的地方都堆成小山了。
红军多次冲锋,总共冲了十几次,但每次都失败了。那个王良太带的第一突击队,最后人都快没了,就剩下俩兄弟,他自己也挨了七枪,伤得不轻。
红军多次受阻,但腊子口的敌军却嚣张得很,说:“哼,你们别想通过腊子口!”
黄开湘和杨成武啊,虽然失败了好多次,但他们也没白忙。经过细心观察,他们找到了敌人的两个大软肋。
敌人啊,他们就只在正面开火,两侧和山顶都没放人防守。再说说他们的碉堡,连顶都没盖好。就这两个小破绽,给我们后来的胜利铺了路。
16号黄昏,毛主席就去了离腊子口不远的黑多村,他在那儿打电话指挥战斗。同时呢,林彪、聂荣臻、左权、陈光这些红军的高级将领也直接去了现场,亲自指导作战。
听了黄开湘和杨成武的汇报,再结合他们的观察,我们最后敲定了用正面猛攻和侧翼偷袭相结合的策略。
杨成武带着二营直冲敌人阵地,黄开湘则带着一营的俩连和侦察连,悄悄绕过腊子河,爬上陡峭的山崖,然后从山上偷袭敌人那没有顶的堡垒。
晚上8点那会儿,红军得知消息,说明天一早鲁大昌就要派两个团来帮忙,同时呢,西边还有一千多藏族骑兵正往这边赶,情况十分紧急。毛主席立马下令说:“咱们得在天亮之前,把腊子口给拿下来!”
不过啊,红军眼前可有个大难题——这悬崖峭壁看着就吓人,光秃秃的,直上直下,该怎么爬上去呢?
【三、关键人物“云贵川”】
红军战士们开会说了晚上的打仗计划,大家都愁着怎么爬上那高高的悬崖。这时,一个才17岁的小战士勇敢地站了出来。
杨成武将军过了57年,还能清晰地回想起那个小战士的模样。他身材中等,颧骨特别突出,皮肤有点黑,眉毛很清晰,眼睛大而有神。没错,他就是个精神抖擞的苗族少年。
这少年参军时还没名字呢,战友们就给他起了个“云贵川”的绰号。嘿,没想到就是这个“云贵川”小子,扭转了战局呢!
“云贵川”说他家里那边常常得爬峭壁去采药和打柴,所以对他来说,爬个腊子口的峭壁,简直是小菜一碟,没啥难的。
给他一根长杆,杆子上挂个钩子,他就能用钩子勾住树根、崖缝啥的,顺着杆子就能爬到山顶。到了山顶,他再放下绳子,这样大家都能顺着绳子爬上去了。
“云贵川”这几个兄弟一出手,整个作战计划就变得清晰明了,咱们一下子就明白了。
战士们开始猛烈地正面进攻,他们不断发动冲锋,就是为了把敌人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让敌人一直疲于应付,耗掉他们的战斗力。
云贵川他们那个小队,悄悄地摸到了腊子河的下游。为了过河,士兵们找来几匹大马,轻轻松松就把云贵川他们给驮过去了。
过了河,云贵川就赤脚开始爬山了。他身手敏捷,用钩子勾住石头缝或者树根,就像猴子那样,嗖嗖地就爬上去了。
大家眼睁睁看着“云贵川”那小小的身影越走越远,心里都紧张得不行。好在最后,山顶上放下了一条用绑腿做成的绳子。
半夜里,杨成武的敢死队又一次没打赢。突然,他看见天上飘起一颗白信号弹,杨成武立马乐了,心想迂回行动肯定搞成了!
随着三枚红色信号弹划破夜空,总攻的号角正式吹响!
哎呀,那群士兵真是神出鬼没啊,直接从天上降到敌人头上。他们扔了一大堆手榴弹,那些没顶的碉堡里,敌人被炸得七零八落,死伤惨重。
进攻部队抓住机会发动猛烈攻击,两军夹击,敌人被打得落花流水,只能狼狈逃跑。
红军一口气冲破了敌人的第二道防线,成功拿下了腊子口,突破了敌人的包围,解除了危机,现在他们可以放心地继续往北走了。
多年后,腊子口那儿立了座纪念碑,上面写着杨成武上将亲笔题的“腊子口战役纪念碑”。每年都有好多人来这儿缅怀先烈,人气特别旺。
人们永远铭记那些英雄,他们不仅用智慧,还用自己的生命,为革命战斗到底。
他们的名字或许已经被岁月遗忘,就像“云贵川”那样,后来再也没听人提起。但他们的伟大,却永远不会消失,就像河水中的浪花,一直在时间长河里翻滚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