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朋友看了我写的关于教育的文章,来向我吐槽,说她家娃快被折腾死了。我问咋?说学校用了一套软件,加分扣分,是这样的:
看到理由没?超区域活动扣10分,按时交作业就加一分...
10倍差,让小孩怎么补呢?绝望不是么?只能躺平摆烂...家长问老师为啥扣分倍数这么大,老师说因为超区域活动影响了集体的利益...所以扣10分。
有没有发现,这就是经典的“集体主义”绑架,暂且不论什么叫超区域活动,就说这个事到底怎么影响了集体,谁是集体,集体的利益到底是什么的问题,我估计老师压根没想过....
这家长客气了,如果是我就直接怼回去:您拿那点钱还影响城市平均收入了呢!不知道老师是何想法。
这孩子现在就开摆了,家长心疼心说成绩爱咋咋吧,但老师依旧没完没了每天电话不断....眼看这娃距离疯癫也不远了,能摆烂都是自我防卫机制启动了....
这里面可说道的,挺多的,我们由浅入深好不好?
第一个层面,就是这个软件可不是学校开发的,是区里的,不知道市里有没有....而且这个区不是说普通城市的普通区,这个区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区。这里的学区房,讲真能买得起的,都不简单,更何况在这里买房都限购.....
又如何呢,这种软件能规训出什么样的人呢?就如同那个“集体主义“的说法,不就是机器上的螺丝吗?超区域活动,不就是如规定牛马一样规定活动区域么?一个小学生在小学的活动范围能超到哪去?军事禁区?
这种从小开始的规训还能有任何想象力创造力的孩子出现?想多了吧。
第二个事,就是老师的问题了...
还记得前阵子人民大学的那个社会调查吗?说小学老师的认知水平,跟低学历无业游民的差不多....另外一个人大心理健康教育跨学科平台首席专家俞国良带领的团队,对1998年至2022年间中国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发现300多万大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总的检出率是18.7%,相对应的55万教师的检出率是17.8%。
这个 ,我就有切身体会了。老看我文章的记得吧,我说过我娃初一班主任天天放学不回家,让小孩们互相检举打分的事?后来这老师走了,换了一个班主任是男化学老师,下课就走、下班就回家...讲真,我觉得换了老师后虽然初三学习紧张了,但人放松了....
这就是要看运气了,我是最怕那种所谓的”认真负责”老师的....遇到那种疯魔一样的积极逼型老师,真尼玛是小孩的噩梦...但很多家长未必明白这个道理....其实学校教点知识就行了,可千万别教做人....以那种低认知和心理状态,能教出什么做人的道理?无非PUA,无非扯虎皮当大旗....
我到现在都感谢娃小学的老师们,菜小老师压力没那么大,所以给了小孩一个宽松的小学环境,中学折磨了一年半,后面那个男老师真不错,高中则完全是放羊式高中.....让小孩自我管理,有啥活动老师都不管,学长学姐带学弟学妹自己弄,弄成啥样是啥样....你看,都基本没卷过,耽误啥了?不是照样上大学,照样成长了么?
当然,老师也是受害者,各种KPI压着,排名压着,不往下压咋办呢?也辛苦的要死,朋友跟我说他们小孩班主任每天可能有三个小时在找各种家长聊天,她不累吗?也累的....
ps,这真不是性别歧视,我感觉社会化程度相对低更加封闭的女老师出积极逼的概率,要远大于男老师。
第三个层次,聊聊集体主义吧
一个好的社会,是人人通过利己而利他...比如发明电灯的,发明电话的,发明手机的,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个人抱负,同时能赚大钱。但这种利己行为的结果,是利于全人类....而集体主义不是不好,而是应用的范围其实很小,比如战场上为了全局胜利,让少数士兵去执行危险任务也是迫不得已...当把这种无限扩大到生活,甚至到小学生头上,就是一种经典pua,集体又是为什么呢?不就是为了个体的幸福么,如果一个集体的成果,就是让孩子们不能”超区域活动“,这又是满足了谁的利益,不就是学校老师为了图省事么?
为了自己管理方便图省事,难道不是利己?结果还要用这么大的帽子扣孩子头上,把最自私的动机,包裹上最动人的语言,世界上还有没有更无耻的事?
最后一个层次,其实就很宏观了,跟生育率有关....
把小学生这个折腾法,其实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让不太适应的孩子们失去对生活的向往,对他们来说生命就是苦的,这个从小就知道了....长大后产生:不生是对孩子最大的慈悲的想法,不是很正常吗?
这已经超越了经济范畴,而是心理学范畴,谁敢说一点影响没有?我觉得是有的....
那天一个云南朋友说教训孩子别矫情,说以前小时候看到差不多大的孩子因为天冷站在新鲜牛粪里给脚取暖,现在小孩多幸福云云...
我反驳他:现在孩子比以前的苦,以前只是物质上的匮乏,但不至于每天这样精神折磨,规训....
至少我回忆起来,小时候的生活还是挺好的....没有任何电子产品吃的很也简朴,但小学到高中每天放学后都能跟同学玩着回家....小学回家基本是接着玩...整天小巷子里玩,这种快乐可比现在的孩子多太多了。
再苦不能苦孩子?呵呵呵......
(免责声明:本文为经济学教授据公开资料做出的客观分析,不构成投资或者购买建议,请勿以此作为投资或者购买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