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你也跟我一样,被中国的咖啡品牌给忽悠了?在中国,不存在纯粹的咖啡生意,有的只是饮品生意。
今天下午跟一个做某咖啡品牌的加盟商聊了会儿,晚上到家时,手机看到的第一条公众号推送,就是星巴克新设立了一个首席增长官,这可是他们之前没有的角色。哎,为啥要设个增长官?是不是意味着其增长出问题了?甚至咱们大胆揣测下,是不是不赚钱了,是不是意味着一杯成本 3 到 5 元却卖 28 、29 元的时代过去了,靠着强大品牌溢价、完全不要租金只收 8%扣点的时代也过去了。
结合这两条消息,我斗胆讲讲自己对中国咖啡生意的看法。中国的咖啡品牌,店里卖得最好的从来不是美式,而是那些加了果汁、加了茶的茶咖和果咖。咱们不能因为这两个品牌动不动就开 2 万家店、1 万多家店,就说中国人现在开始喝咖啡了,其实并非如此。
你可别忘了,排名第一的咖啡品牌,当初陷入低谷时,是一款椰云拿铁救了场,椰云拿铁啥意思?就是一杯椰子味的咖啡饮料。甚至您现在打开各种 APP 小程序,在它们的菜单里会发现,那些咖啡都能选糖度。
即便在中国普及咖啡的雀巢,其速溶包装卖得好的也从来不是咖啡,而是像奶茶一样甜甜的味道。别说如今星巴克日子不好过,就连在中国几个特殊城市很红的皮叶咖啡 teams ,到了普罗大众的生活中,您甚至可能都是第一次听说。这就是真实的现状。
我想到一个特别好的例子,我车子现在停的这地方,10 年前还是一片菜地,可今天周围已高楼林立。但不能因为今天的景象,就说这个城市已经迈入国际化大都市行列,并非这样,10 年前,这里还是菜地。一代人的消费观念不可能这么快转变。
所以咱们这个城市只是披着省会都市外壳的大农村,亏的不只是局部,而是整体,这就是整个中国 960 万平方公里消费水平的一个缩影。所以对于众多创业者也好,对于众多加盟商也罢,你一定要清楚,只有脚踏实地,了解真实的人间百态,知晓真实的消费水平究竟如何,才能助你更好地判断一个生意能不能做。所以想在中国做咖啡生意赚钱,做的不是咖啡,只有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