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3年,19岁的陈嘉庚回乡成亲,却发现自己的弟弟调皮捣蛋。他气愤地将弟弟绑在一棵树上鞭打了一顿。没想到,最后他说服新婚妻子拿出2000块钱,做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这个年纪不学习,总是调皮捣蛋,以后能有什么作为?”陈嘉庚对妻子抱怨道,妻子也很同意他的观点。
在新加坡帮助父亲经营生意时,陈嘉庚就经常看到早上一群小学生背着书包去上学,这在国内是很难见到的。
而且他了解到,外国人的识字率都很高,欧美国家的文盲率只有10%,日本的识字率也在30%以下,只有中国90%以上的人都不识字,有钱人家的孩子才能接受教育。
但是他就感觉,必须提高中国的受教育率,才能让祖国重新站起来。
1893年,陈嘉庚带着未婚妻张宝果回到家乡福建集美成亲,成亲之后他就注意到5岁的弟弟一直在家调皮捣蛋,也不去上学,成天和别的孩子打架。
为此他和母亲都很苦恼,将弟弟绑在树上鞭打了一顿,可是这也不能改变什么,因为家乡唯一的一所私塾已经关停了,孩子们没地方上学,只能在家玩耍。
不接受教育,就不能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为此陈嘉庚更加确定了要在家乡办学校的理想。
他和新婚妻子商量,将办婚礼剩余的2000元钱都拿来办了一所徐晓,名为“惕斋学塾”,让孩子们有学可以上。
办好学塾的事候后,他又回到新加坡帮助父亲经营,时不时就寄钱回来维持学塾的运营。
1912年,母亲去世让陈嘉庚再次返乡,不仅为母亲守孝,他还带回钱财创办小学、中学、师范学校、专科学校等,并且在校内建起科学馆、图书馆、体育场等,著名的“集美学村”雏形就此诞生。
不过在他回到新加坡时,却发现父亲的米店早已支撑不下去了,甚至还欠下30万元的外债。
在新加坡的法律中,没有父债子偿的规定,但陈嘉庚还是主动担起了还债的责任。
他创办一家黄梨厂专门生产菠萝罐头,凭借自己的经商头脑经营得有声有色,之后又扩大规模创办橡胶厂,成为有名的“橡胶大王”。
仅4年的时间,他就将父亲欠的外债还完,还因此结交了很多人脉,生意越做越大。
赚到钱了,他第一个想的不是享乐,而是要回国创办学校。
1921年,厦门大学成立,其中陈嘉庚捐赠了100万,还请来了林文庆担任第一任校长。
1928年,济南惨案发生后,陈嘉庚很是愤怒,动员华侨抵制日本,遭到日本人的保护,他的橡胶厂被烧掉,使得工厂一度陷入停滞。
但他并没有妥协,烧了这一个,还有其他的,为了支持厦门大门的经营,他卖掉了好几座橡胶园。
但厄运还未停止,次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他的橡胶事业也陷入停滞,需要外界投资。
为此他找到汇丰银行副总经理,这位副总经理说:“投资可以,但是你必须停止对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的捐款。
这位副总经理倒不是出于恶意,他认为陈嘉庚之所以被影响,是因为他的绝大部分资产都捐给了学校,如果停止就能挽救他的企业。
可是陈嘉庚听闻这个条件后,马上就拒绝了汇丰银行的投资,最后他在新加坡的企业倒闭,但对于学校的捐助却从未停止。
据统计,从厦门大学创办到1937年他无偿捐赠给政府,他捐助的费用高达1217万,达到他财富的90%。
1937年无偿捐赠出去,只是因为他实在无力支撑,才不得做出这样的决定。
其实不只是兴办学校,在抗日战争打响后,他也积极领导南侨总会支持祖国的抗战事业,在4年的时间里他们捐款金额超过15亿。
陈嘉庚一人就捐了100多架战斗机、1000多辆战车,还有数不清的军火和救济粮。在他临终前,还留下遗言:把300万存款留给国家。
正因为他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毛主席称赞他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1961年他去世时,国家为他举行国葬,国旗覆在他的遗体上,周总理亲自为他执绋,2000多人为他送别。
参考信息:福建纪检监察:游子心,赤子情,他的影响超越国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