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海外耕耘40年后,圆号演奏家韩小明几个月前回到母校上海音乐学院任教。

在日前举行的第四届上海音乐学院鼓浪屿音乐周上,记者见到这位一头银发的“明星教授”被厦门市音乐学校一群学铜管乐器的孩子们团团围住,与他自拍留念,请他在乐谱上签名。

1985年,22岁的韩小明成为德国广播爱乐乐团圆号首席,令人振奋。指挥家余隆曾评价:“韩小明可谓改变了中国圆号界的根本格局,带领着中国圆号走向新的历史高度。

今年,25岁的中国圆号演奏家曾韵正式成为交响乐“天团”柏林爱乐乐团圆号首席,令圆号这件“小众乐器”再度被国人瞩目。在厦门,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跟韩小明聊了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厦门市音乐学校的大师班后,圆号演奏家韩小明给学生们签名 吴桐 摄

记者:

很多人说圆号是交响乐团里最容易出错的乐器、最难演奏的乐器,为什么?

韩小明:你知道把一把圆号的管子全部掰直了有多少米吗?最长的有五米多。在铜管乐器里,管径越长,越难掌控。因为圆号管径很长,气流要通过几米长的通道,才能把音符吹出来,所以,很容易吹错音。

记者:

那怎么减少失误?

韩小明:靠基本功,多练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韩小明接受记者采访

记者:

你22岁就成为德国广播爱乐的首席,当时是靠什么脱颖而出?

韩小明:很幸运。我去美国留学,是因为指挥大师小泽征尔的推荐。在美国刚刚站稳脚跟,我想说去德国看一看。到了一看,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感觉在德国演奏贝多芬、勃拉姆斯的作品,那些旋律跟德国的建筑、人文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后来我又去慕尼黑音乐学院读书。

开学是在十月,夏天没什么事,九月看到德国广播爱乐乐团招生,我就报名去考试,正好是指挥大师郑明勋的乐团。他当时也才31岁,那是他的第一个音乐总监职位,他招募了我。所以,我跟着他工作了六年。

记者:

一个好的演奏家就能成为一个好老师吗?

韩小明:不一定,因为有些人从小就是“天才”,他不知道什么是“难”,所以很难理解学生的“难”,也就不能帮助他们跨越这些障碍。

我觉得一个好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不能总是批评,要看到他们微小的进步,给他们自信。当然,老批评不行,老表扬也不行,要把握好这个度,去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情。

我近些年倍养了很多的学生,现在的中央音乐学院圆号教授满燚和上海音乐学院圆号教授顾聪,他们都成为了优秀的教师,他们现在的学生也已经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金奖,第三代人才已经出现了,让我感到非常高兴和自豪。我已步入花甲之年,也是人生经验最丰富的时期,我会继续努力培养更多的圆号人才。

记者:

你鼓励学生们多上大师班吗?

韩小明:在音乐之路上,从小的基本功很重要,启蒙老师很重要,大环境也很重要。我认为,一个老师是不够的,我一直都鼓励学生去参加一些大师班和音乐节,可以看到不同的名师,听见不同的音色,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和诠释都不一样。没有人是全能的,我也不是,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开拓视野很重要。

现在互联网上什么都有,昨天晚上在世界另一个角落里有一场演出,第二天你就能在网上看到,就看你是否有心去学习、去分析。我觉得孩子们学音乐,要知道最高的标准是什么,这样他们才知道朝什么方向去努力。

就像大提琴家王健的课,他总是抱着琴示范,学生跟着他拉,一来一往,就知道差距在哪里。我也一样,上课的时候,我都会吹给我的学生听。当然,上海这座城市起到一个纽带的作用,在这里,学生可以听到全世界最好的交响乐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韩小明在上海音乐学院鼓浪屿音乐周上

记者:

曾韵为何能得到柏林爱乐的青睐?

韩小明:曾韵12岁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个孩子以后肯定不得了。

记者:

怎么看出来的?您现在作为老师,要接触很多学生,怎么发掘一个孩子在音乐上的潜力?

韩小明:曾韵12岁演奏的莫扎特就跟人家不一样,是超越技巧的。他的音乐能感染我,这很玄妙。他理解莫扎特,因为莫扎特就是一个天才。怎么说呢,可能几百年就出一个莫扎特,在中国,可能很多年也就这么一个曾韵。并不是说谁教他,或者什么环境培养他,天才不是用金钱就可以复制的。

记者:

“天才”可遇不可求,对于天资不那么卓越的人,怎么去培养?

韩小明: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成为教授和演奏家,如果学生能在自己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就是成功。我有一个学生,大四毕业的时候,我对他并不满意,但他后来考入了上海爱乐乐团,通过了试用期,现在他吹得很好,我们现在还是很好的朋友。

前阵子上音97年校庆的时候遇到他,他对我说,以前上我的课,很多东西没有理解,是后来通过工作、通过舞台实践,才慢慢理解了我当初对他的要求。

培养学生需要方方面面的经验、智识,需要时间和耐心。或许未来,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我们在教学上有所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韩小明的大师班

记者:

所以每个人开窍的时间是不一样的?

韩小明:要给他们耐心,但有时候,时间不等人,错过了就来不及了,这是很残酷的。

记者:

可是那么多琴童的父母,都盼望自己的孩子是那个天才。我们应该怎样更理性地看待天才?

韩小明:首先家长要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明白学音乐是为了什么。现在的家长都太宝贝自己的孩子了。我看到过一个15岁的孩子,是家长帮忙背着乐器来上课的。还有一些学生读到大学,对音乐史了解甚微,许多作曲家和他们的作品都说不上来。所以路还很长,要慢慢去走。

记者:

刚刚的大师班上,你对学生们说:“交响乐是集体的交响,首先要学会聆听,不要自己吹自己的”“大家的心要融在一起”。现在的学生情况如何吗?

韩小明:无论一支交响乐团,还是一个企业,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所以在乐团里,最重要的就是教会他们怎么互相聆听,怎么互相合作。交响乐是symphony,要达到和谐,没有交流可不行。

来源:转载自上观新闻

编辑:彭畅

审核:张卓

小音家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