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认识这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玩友@新人新人 买手串,老板送了一个小赠品,他玩着手感不错,但又不认识。
嗨,看着挺眼熟的,这不是那啥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荔枝核,对不对?大夏天还吃了一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问题来了,这玩意儿是荔枝核吗?并不是,虽然它跟荔枝核长得真挺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玩意儿叫缅茄,产自中国一种珍稀树种,它的果实有点像平时我们见的豆荚,但是跟普通的豆荚比起来,它可以算是巨无霸型豆荚了,据说每个豆荚能长到18里面,里面有3—6粒,每年12月间成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缅茄,谐音 “免邪”,传说其有驱魔避邪护身之功效,所以缅茄果常被制作成佛珠或护身符,寓意吉祥安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缅茄做成手串的,倒是不常见,老盘也没见过几个人玩过缅茄手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缅茄手串不常见,但很多人更喜欢用缅茄做雕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缅茄上面是黄色的,下面是黑色的。黑色的部分,很像豆子(其实缅茄本来就是豆子);黄的的部分有蜡的质感, 不是很硬,可塑性非常的强。 很多手工制作者都喜欢拿着缅茄来做雕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到缅茄雕刻,首推高州缅茄雕刻,这可是曾经“为国争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说,在广州的高州,生长了一棵490多年树龄的缅茄树,高州缅茄发展到现在,也已经有400多年了。 缅茄雕刻工艺唯属高州一地,国内其他地方的缅茄树即使能结果,其籽也因没有蜡头而不能用于雕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缅茄雕刻事业的发展。1956年陈振武、陈世文、张文梓、陈汉铨等人联合组成高州县附城雕刻社。还新创作了《梅花》、《菊花》、《松龄鹤寿》、《天安门》和《猴山》等现代题材的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7年缅茄雕刻作品在北京参加全国农业展览会时,国家副主席刘少奇还把缅茄雕刻作为“国礼”赠送给来访的苏联国家元首伏罗希洛夫。

"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缅茄雕刻开始衰落,只有个别老艺人爱好,业余仍事雕刻,其艺方免失传。

现在,很多手艺人也尝试着用缅茄雕刻,缅茄雕刻恢复昔日的技艺,就只能交给时间,拭目以待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雕刻,缅茄还有一种新玩法:做雕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材质的原因,缅茄也是非常好的雕刻材料,用缅茄雕刻,也有一种盎然古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朴大气的缅茄印章,让很多人心生喜爱,看得老盘也心痒痒的,想要入手一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玩家,用缅茄雕刻的印章做三通,这个想法也挺有意思,也更有新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些人可能要迫不及待入手了,要问哪里能买到呢?其实在某宝上就能买到缅茄原籽,几毛钱就能买一个,你可以买上一堆可劲造。

曾经被当成国礼的缅茄,现在只卖几毛钱,都少有人问津,这背后包含多少唏嘘?喜欢缅茄的人,不妨点个“在看”,分享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