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农历六月,陈毅率领新四军第一支队挺进茅山地区,外有日军封锁、内有伤员的情况下,陈毅以茅山为中心的建立了苏南抗日根据地。茅山乾元观,将雅致古朴的松风阁腾出来,给新四军做司令部。
在此之前,乾元观已在宁静中遗世独立两千多年。乾元观是秦朝方士李明修建的炼丹院,而后因南朝人陶弘景辞官隐居于此而闻名。宋朝时,朱自英在此为宋真宗打醮求嗣,第二天赵祯降生,真宗大喜,赖建“乾元观”。
新四军进驻乾元观时,观内的主事者为惠心白道长。他虽是方外之人,却有对苍生和百姓的悲悯之心和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不仅接纳新四军入乾元观,还与陈毅成了好友。
惠心白道长在茅山地区的民众中很受敬仰,因此他联络当地的乡绅名流,为新四军筹措粮食、药品。观内的道士们也在他的带领下,帮助新四军照顾伤员、观察敌情、传递情报。这个设立在道观里的苏南地区临时党政军中心,一度被称作“小延安”。
1938年秋,得益于惠心白道长和全观道士的帮助,伤员们恢复了战斗力,陈毅带着新四军即将开启新的征程。临行前,陈毅与惠心白道长告别,称别后一定写信给他,让他等待胜利的佳音。
由于新四军屡次给日寇造成沉重打击,日寇对茅山革命根据地恨之入骨,对茅山地区的一次“清乡”行动正在酝酿发酵。
得到风声后,一位心地善良的伪保长跑到乾元观来送信,告诉惠心白,鬼子要来了,让道士们暂时不要在山里劳作、修行。
惠心白密信召回了山中的弟子,并凝重地告诉大家:本观将有灭顶之灾,劝大家脱下道袍、还俗避难。大多数道人没有走,在惠心白的言传身教下,他们选择留在乾元观。
很快,日寇对茅山根据地疯狂“扫荡”,没有找到新四军的踪影,便攻进了乾元观。日寇凶狠地逼问新四军的动向,每问一次得不到回答,便用刺刀杀害一名道人。面对道友的鲜血,道人们各个无畏,只回答:“不知道!”
他们的不配合,激怒了丧心病狂的日寇,短时间内,日寇在乾元观杀害了12名道人。惠心白自知在劫难逃,但不愿千年道观遭日寇践踏,于是在被害前,他放了一把大火,将陈毅住过的松风阁和观内的宰相堂等共100多间祠、院焚毁。13名道士血溅当场,两千年道观化为废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然后日寇的暴行没有止步,又对茅山的三宫五观进行了大扫荡,残杀了20多名无辜道士,焚毁了道观的大殿。日寇的凶残,没有使茅山的道士们和百姓屈服,反而使他们更加英勇无畏。他们开始密切配合新四军抗日,有人光荣牺牲,也有人立下功勋。
道教讲究道缘,这不仅是缘分这个浅显的概念,更是一个哲学体系。其中包括责任感、善念、宽和、敬畏生命……这些思想,正是乾元观的道士们和新四军的战士们都具备的,再加上共同的爱国情怀,乾元观就与新四军产生了道缘。
而道缘的促成者,是一位江湖人称辛三仙的名医。很多古代小说中的“神医”,性格都有些怪癖,辛三仙的“怪癖”在于爱国,坚决不为日军治伤病。但由于他名声在外,为避日军的纠缠和迫害,只好躲到了乾元观,在山里采药,为百姓治病。
陈毅带领新四军来到茅山地区后,队伍里有很多伤员得不到医治。听闻乾元观里有位名医,又能就地取材解决药品不足的问题,于是陈毅决定去乾元观请辛三仙。但由于辛三仙性格怪癖,堂堂新四军军长不得不三顾道观,一度传为佳话。
前两次来乾元观,陈毅压根没见到辛三仙。第三次来时,新三仙的态度有所缓和,委托道士给了陈毅一张字签。上面写了半幅对子:鸦啼鹊鸣,并立枝头报祸福。
这可对了一贯爱诗的陈毅的脾气。他通过这半幅对子也明白了辛三仙的寓意,日寇和新四军,祸福不同。陈毅马上对出了下联:燕来雁去,相逢路上传春秋。“燕”指共产党,“雁”只国民党,两党在抗日道路上相逢,但政治主张不同。
陈毅的才华和诚意打动了辛三仙,第二天就得以相见了。一见到辛三仙,陈毅礼尚往来,也出了个对子:三顾道观,三拜三仙山心动。辛三仙果然了得,马上对出:四咏雄文,四仰四军事理明。两人相视一笑,辛三仙提出以酒款待陈毅,陈毅推脱身体有恙不能喝酒。
辛三仙大为陈毅一搭脉,说道:药能治假病。陈毅马上对曰:酒不解真愁。这一来一往,辛三仙已经对陈毅十分欣赏,既不能喝酒,辛三仙便邀请陈毅对弈。陈毅借着棋局,对辛三仙阐明了他的请求:有伤即治疗,胜局有指望。辛三仙一直对“打仗的人”都很防范,这才明白是陈毅是请他给抗日的新四军治伤,当下同意。
于是在辛三仙的引荐下,陈毅认识了惠心白道长。惠心白听说辛三仙愿意给新四军治伤,马上提出在乾元观腾出地方给新四军做指挥部和战地医院。
然而1938年那场大火,让茅山三宫五观几为废墟,香火兴旺了两千多年的乾元观,在后来的几十年里无人问津。
1993年,全真龙门第25代道士尹信慧来到此地,准备开始重建乾元观。而此时的乾元观,是杂草倒着的两块石碑、干涸的古井、屋顶漏得可观星的茅屋……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重建的乾元观在1994年对外开放。至此,乾元观不仅是道教圣地,更是革命圣地。这一虔诚之地如一面历史之镜,映射着多年前新四军指挥部的数次鏖战、茅山抗日根据地的军民团结、数十位道士的不屈不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