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纷飞中,女兵满目哀伤的拥抱了濒死的小战士留下一吻,而这一刻被记录,成为名叫“死吻”的永恒。
《轮战》中有一则回忆录,记录了38年前中越战争中,战火纷飞下的一抹浪漫底色。
年轻的赵维军生命永远定格在了19岁这一年,但他鲜活的灵魂,却永远留在了女兵张茹的心中。多年后再次相见,又是怎么样的场景?
«——【·四起的硝烟·】——»
1979年,中越战争打响,而其中老山战役,是漫长十年中越战争中尤为重要的一个转折点。
这场战役打得惨烈,我方士兵发誓,就算守到只剩最后一个人,也要将老山守住,打退越军,也正是有如此前仆后继的牺牲,才彻底浇灭了越军抢占老山的计划,夺回了祖国的失地。
而这场战争中,失去生命的,就有年仅19岁的赵维军。
赵维军在18岁就参加了中越战争,老山连绵的战火,就是他青春最鲜明的底色,在老山作战的日子里,年龄很小的他吃得了苦,耐得了劳,凭着一腔保家卫国的热血,在老山的山林间与危险交锋。
每天都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唯有守护国土的信仰在他心中日渐浓烈。
可命运并没有眷顾这个勇敢的小战士。
1986年在他执行任务的一天,不慎踩上了地雷,被敌人的埋伏炸飞了出去,尽管双腿已经血肉模糊,但他忍着剧痛,呼喊自己的战友,让他们不要靠近,这里有危险。
那时的他刚过完19岁生日不久。
当战友们小心避开敌人布下的埋伏后,找到了躺在地上奄奄一息的赵维军,他的双腿早已皮开肉绽,血肉深处还夹杂着碎裂的弹片,有些伤口深可见骨,其惨烈程度无法想象。
看到战友们都毫发无损的赵维军,终于松了一口气,在一声声呼喊中晕了过去,剧烈的疼痛让他失去了意识,同行战友立马背起他就往大本营跑去。
“双腿肯定是保不住了。”
战地医生们几乎是一瞬间就对赵维军的双腿判了死刑,于是当机立断给他做截肢手术,昏暗的防空洞中,枪炮的声音无时无刻不回荡在周围。
就在这战火纷飞硝烟四起的情况下,截去了赵维军的一双腿,然而这俨然成了他生命倒计时的开始。
战地医院的条件并不好,潮湿脏乱早已成了细菌的温床,术后的护理和恢复是他们面临的最大困境,而这恶劣的环境最终成为了赵维军的催命符。
«——【·血色浪漫·】——»
而就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却上演了一场人间至真至纯的血色浪漫。
张茹,1983年入伍,彼时她也正在中越战争的战场上,肩负着救死扶伤的战地护士职责,她眼睁睁地看着比她年龄还小的赵维军重伤致残,甚至到了生死攸关的境地。
这深深地冲击着张茹的内心。
张茹从小跟着爷爷长大,作为当时光荣的老红军,爷爷总是跟她讲述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种种英雄事迹,这对她幼小的心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于是成年后的张茹也毅然决然地从了军,并在1984年跟随部队,奔赴越南反击战的前线。
战争中,身边的战友一个接一个地倒下,无一不刺痛着张茹的内心,但最让她痛苦的,还是年仅19岁的赵维军。
赵维军截肢手术后,恢复并不是很理想,每天高烧不退,伤口反复感染,张茹作为战地护士,每天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赵维军的伤势。
或是敬仰,或是痛心,或是惋惜,或是不舍,张茹坚定着自己的内心,哪怕是帮他保住一条命呢,让他有机会看看我们打赢的那一天。
术后几天,赵维军从昏迷中清醒过来,张茹小心翼翼地开导着他,这些陪伴和鼓励,让赵维军从失去双腿的阴影中慢慢走了出来。
但好景不长,他的伤口感染恶化严重,赵维军也再次陷入昏迷当中,眼看着这个年轻的孩子生命体征正在渐渐消失,张茹始终不能接受,于是下定决心再次动了手术。
二次手术后的赵维军高烧退了下去,这给张茹很大的希望,她坚信在自己细微的护理下,赵维军一定能慢慢好起来。
“维军弟弟,你一定能好起来的。”
“姐姐,我想回家,我能回家吗?”
“能回。”张茹不断地鼓励着这个虚弱的生命。
偏偏天不遂人愿,赵维军状态平稳了没几天,情况再次急转直下,伤口恶化严重,尽管张茹不想放弃,这次已是回天乏术,再救治下去也只能是徒劳浪费药品,增加患者的痛苦。
这一消息如同巨石般砸在张茹的心口上,翻起痛苦地涟漪,明明有那么多方法可以治好他,但在这条件有限的防空洞里,一切都显得那么无能为力,明明答应了带他回家,怎么能将他一个人丢在这里。
“护士姐姐,谢谢你的照顾,能抱抱我吗?”这成了赵维军留在这个世上的最后一句话。
此时的张茹已泣不成声,她用尽全力抱住了这个破碎不堪的少年,并在他的唇角轻轻落下一吻,告别了这位英勇的军人,这一吻又被人们称为“死吻”。
无关于儿女情长,而是对战友的情谊,对生命的尊重,是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柔情浪漫。
«——【·一念老山·】——»
停止呼吸的赵维军,面庞依然朝向着东北方向,那是他魂牵梦萦的家乡——兰州,他多想再回家看看,但战争就是这么残酷,来自天南地北的孩子在这里陨落,他们也只能在这里远远眺望着家乡。
赵维军长眠在了老山。
1989年,为期十年的中越战争终于迎来了尾声,而老山战役中,牺牲的千千万万个“赵维军”被永远埋葬在了那里。
只因赵维军唤了张茹一声姐姐,她便在心里记下了,多年来,她曾拜访过赵维军的父母,年迈的母亲总是在院子里一坐就是一下午,她肯定是在怀念自己的儿子,又或是在为儿子感到骄傲,佝偻的父亲总是拿着烟斗,默默地抽着烟。
见到张茹的赵母紧紧拉着她的手不肯放,似乎在感受那一丝来自儿子残留的温暖,已经哭花的眼睛再次泪流不止。
“我永远不会忘了维军,他是个英雄。”
听到这里,抽着旱烟的赵大爷也算是露出了一抹欣慰的笑容,但张茹看得清楚,老人家的眼角也噙着泪意。
不光是赵维军,这些年来,张茹凭借自己掌握的信息,去好多烈士家中拜访过,替那些远在老山山林间的战友们尽了尽孝心。
时隔29年,2015年,已经50岁的张茹,再一次来到了老山,踏上了这片记录他们血色青春的土地,多少战友在这永远地倒下。
他们是母亲的孩子、孩子的父母、人们的兄弟姐妹。
当再次来到赵维军的墓前,张茹还是控制不住泪如雨下,几十年过去了,曾经和赵维军一起在兰州军区服役时的画面还历历在目,在老山并肩作战的日子还浮现在眼前,但转眼,他已成为了一座矮矮的土堆。
“对不起,姐姐食言了,没能带你回家。”
张茹仔细地将战友们墓前的杂草除尽,再为他们捧一抔新土,她坐在战友们的墓中,像是陪伴着家人一般,久久不愿离去……
«——【·英魂永垂不朽·】——»
张茹用她的“世纪一吻”,让赵维军从万千牺牲将士中被人们所铭记,而更多的烈士,只化作了统计簿上的一串冰冷的数字。
数字无情人有情。
如今我们生在这个和平的年代,都是无数个“赵维军”替我们负重前行换来的,这些烈士的恩情我们也永不能忘。
他们的肉体长眠在了中越边境处,但他们的灵魂会随着风飘向很远的地方,飘来这个和平发展的盛世看一看。
我们的国家迎来了美好的新生,而他们也一样。
无数在那边境战役中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士们,都能透过张茹的眼睛,看到新时代正在快速崛起的中国,看到他们用生命捍卫的疆土没有让他们失望。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但壮士,当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