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哲| 个人介绍

“有一分重点领域的探索之热,

发一分科技报国的萤火之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哲,中共党员,电子工程系2022级普博生,来自智能感知实验室,师从刘一民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复杂波形的雷达抗干扰与信号处理加速技术。现任电子工程系无研225党支书,曾任清华大学研究生会部门工作负责人、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研究生会副主席等职。曾获北京市优秀毕业生、清华大学优秀共青团员、清华大学研究生“一二·九”之星、清华大学研究生综合优秀一等奖学金、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冯重熙科研优秀奖学金等荣誉奖励。

大鱼前导、小鱼从游

在2019年硕士入学时,张哲参加了清华大学第十三届研究生新生骨干培训班(暑期团校),令他印象最为深刻的仍是在开班仪式结束后于六教C300教室的那个上午,由方慧坚老师带来的第一场报告《清华的历史与文化传统》。其中令张哲最为触动的一句话是“当你们在清华4.8平方公里的校园内学习科研的时候,要时刻想到祖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即使仍没有开展研究生阶段的科研工作,方老师的这句话让张哲对自己选择的专业方向和即将面对的学习科研生活在内心变得愈加坚定,也让他明白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职业选择,清华教导每一个从这里毕业的人应该心系家国。

在进行研究方向的选择时张哲也面临着大多数研究生同样的困惑,即使自己的研究领域是雷达,但对于雷达系统中具体方向的选择,不仅仅需要很多专业课的基础知识,而且需要通过系统观念从整体上去了解其工作机理并确定合适的研究课题,甚至涵盖了很多新兴的研究方向。在一次组会上,课题组刘一民老师曾说“我们应该主动去好奇、去探索、去选择别人没做过、做不出的难题”。在导师的鼓励下,张哲选择了复杂波形条件下的雷达抗干扰与信号处理加速技术研究。由于复杂波形是一种有效的抗干扰手段,因此其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预见的是,该项技术的研究可以让雷达对目标的探测能力迈入一个新的台阶。

每次走进电子工程馆一层,“严谨、勤奋、求实、创新”八个大字就会首先映入眼帘,这些文字在时刻警醒着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同时也在守护着清华学风传统的底蕴。对于电子工程学科而言,学到和得到中间有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做到。不包括理论研究,电子学科中一个具体的研究领域都需要一个研究生脚踏实地动手实践,这种方式得来的知识收获非课本学习能够比拟。张哲的研究课题恰好有着在实际场景中验证有效性的迫切需求,借助课题组内的雷达原理样机,在组内师生的悉心帮助下,由他负责的复杂波形雷达信号处理器与雷达前端完成了闭环,可以进行有效的、实时的目标探测。也是在那段仿真验证原理、开发测试、系统联调不断重复的过程中,仅仅一个小型的雷达原理样机让他从单纯理解信号处理开发工作的状态逐渐过渡到对完整雷达系统工作机理具有初步的认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哲随课题组师生开展原理样机实验

立足祖国热土,数次深刻的社会实践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世界局势下,科技自立自强有着前所未有的战略意义。在服务国家重点领域的一系列需求中,雷达在当今信息化作战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绝知此事要躬行”,原理样机与实际的雷达系统无论从系统复杂度还是工作中面对的复杂环境都有着非常大的区别。由于学校试验条件所限,为了验证复杂波形信号处理器能否有实际应用价值,张哲曾多次往返于北京和祖国西部,与实际雷达系统进行多次联调联试。

第一次来到新疆若羌县的调试现场,他看到无际的戈壁、万里的蓝天后不禁感慨祖国的幅员辽阔,同时感慨曾经艰苦的条件下先锋前辈们在此彻夜奋斗的不容易。在先辈们的精神感召下,张哲下定决心在这片无数先辈奉献过的热土上留下自己的奋斗痕迹,他同其他联调测试的同志们一起,从数据接口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最终经过不断地测试,反复地调整,之前的研究成果经受住了实际雷达系统在真实工作环境的考验,并取得了较好的目标探测结果,在国内实现某项重点雷达技术落地的多个“首次”。甘肃的嘉峪关、酒泉,新疆的马兰、若羌都记录下了他曾经工作过的身影,这些地点成为了他在研究生阶段一幅幅难能可贵的回忆画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哲手机相册中记录的西部风景

在西部的科研实践经历让“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等理念深深刻在张哲的内心。在科研学习中,他在多次实际工程应用中积累的基础上探寻科研问题,将“杂波与有源干扰复合下的雷达探测”这一充分具备实际价值的课题作为进一步探索的科研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哲随课题组王磊老师开展调试工作前留影

见贤思齐、全面发展

“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制度是清华精神中宝贵的传统,在入学后,张哲也积极参与社会工作,曾经任职于校系多个岗位。在清华大学研究生会期间参与过学术活动与国际活动的相关工作。在举办例如对话诺贝尔奖得主的“巅峰对话”等具体活动的过程中,他积累了丰富的活动筹备经验与沟通对接能力,逐渐学习到整体上对活动小组进行工作划分;在作为部门工作负责人的过程中,学会慢慢担负起团队建设、文档规范、活动协调、宣传运营等常规任务;在多部门协同完成一项大活动的过程中,他学会与来自不同院系的优秀战友们共事,学会了在任何性质的工作中保持谦虚谨慎、团结同志的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外研究生新生欢迎会活动后工作人员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巅峰对话”对话诺奖活动后工作人员合影

在电子工程系工作期间曾担任系研究生会文化工作负责人与支部党支书,他立足于电子系研究生同学们的科研、生活特质,采取多沟通、高效率的方式开展工作。在社工过程中,无论是理论学习层面还是实践活动层面都对张哲有着长足的能力提升,其中一些学习到的工作方法与文档规范也在科研学习和课题项目的开展中得到了正向反馈。

此外,张哲长期保持着音乐这一科研之余的爱好,他相信并且已经习惯了劳逸结合的生活方式,即在面对每天的不确定性中保持自己的生活稳态。曾经担任过研究生“一二·九”合唱院系领队,同时一直负责学生阿卡贝拉清唱社A-Tempo乐团团长一职,曾参加多个院系学生节、研究生“一二·九”合唱、校歌赛决赛等演出活动。丰富的舞台演出经历让他学会如何更好地展示自己,和科研一样,在舞台上闪耀的一瞬间也来自于台下认真反复的排练。有音乐和乐团伙伴的陪伴是张哲在研究生生活中一抹难得的亮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A-Tempo乐团学生节演出

结语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总书记曾指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学生阶段亦如此,张哲作为一名工科博士生选择的方式,是在大西北等广袤的热土上学习清华先辈的家国情怀,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在清华先锋精神哺育下,发萤火之光,做无愧于自己,无愧于时代使命的先锋!在追寻清华先辈精神、清华先锋品格的道路上继续勇毅前行!

清华之友—先锋奖学金是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英雄文化专项基金捐赠设立的奖学金,旨在支持和鼓励优秀学生成长进步。该奖主要奖励品学兼优,热心助人,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的同学。该奖项自2020年设立,全校每年评选十人。

供稿 | 张 哲

排版 | 陆柯羽

审核 | 王晓丽 高成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