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女士,肝癌,上次复诊时,本来让住院抽腹水,结果在用中药外敷后,腹水消退了。看到效果了,袁希福院长就嘱咐病人坚持服药。没想到此次复诊,患者双腿双脚严重皮疹,红斑,行走不能,一问是吃长期吃靶向药的副作用。身上痒,天天晚上半夜难受醒。
这么严重的副作用,为什么不停?按理说都该耐药了?病人自诉“医生已经让停了,自己不敢停”。
为什么这么坚持?病人以为这药能救命,吃了就能好,哪怕有副作用也是咬着牙坚持。可实际呢?上次肺癌病人拿过来的“安罗替尼”说明书,明确写着对照组试验,吃靶向药就比安慰剂多存活2.9个月。2021年全网宣传的“120万一支的抗癌针”?如今为什么没人再提了?大家都以为吃了能好,结果是吃了也不行。要是知道这个结果,病人还能这么苦苦坚持吗?不会了。
袁希福院长并非抵触靶向药,而是认为“化疗、靶向药都是试用”,先试一试,再决定用不用。有效就继续,无效还有严重副作用,自然要停下来。
治疗上,切莫一条路走到黑!
治疗上,多一种治疗手段作为兜底方案,无疑是有益之举。要知道,肿瘤治疗过程中充满了诸多不确定性,一旦某种治疗方式无效,患者付出的代价便可能是生命。
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靶向药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其价格相对高昂,动辄数千乃至上万元,这无疑给患者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靶向药还存在耐药风险,一旦出现耐药情况,治疗便会陷入困境。另一方面,靶向药物的作用机制是针对特定的靶点基因发挥效用,可食道癌患者体内的癌变基因并非寥寥几个,而是数以百计甚至千计。即便靶向药成功消灭了与之对应的靶点基因细胞,也仅仅是减轻了肿瘤的负荷,肿瘤本身或许依然存在。基于这些因素,我们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必须保持理性。
故而,在服用靶向药期间,绝不能放弃其他综合治疗手段。中医药、放化疗等只要条件允许,都应当配合使用,以此形成多维度、全方位的治疗合力。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患者提出这样的疑问:“这么多种药都吃了,到底是哪种药在起作用呢?” 但在这种生死攸关的时刻,又何必非要去厘清究竟是哪种药物的功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