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群雄逐鹿,司马懿不动声色,后来居上,终成乱世赢家。
然而,他耗尽一生构建的霸业,在不到五十年时间里,迅速破灭。不仅让司马氏断子绝孙,还让华夏陷入300年至暗时刻。
01
公元265年,司马懿死后第15年,他孙子司马炎挤走曹魏,一统三国。
上位后,他总结曹魏失败原因:
曹魏时期为避免宗室坐大,对待宗室十分刻薄,导致曹姓诸王形同虚设。
而司马氏能够取代曹魏,全靠氏族门阀支持。
然而,这些门阀是墙头草,唯利是图,谁出价高就倒向谁。
司马炎知道自己上位不正,且不得人心,加上士族门阀势力的壮大,他感到深深危机,担心后人效仿他的做法。
为巩固司马氏江山, 他想了一个好办法,用宗室制衡大家族们。
于是,他大封司马氏宗室子弟为王,一口气封了27同姓诸侯。
后来,不断给这些诸侯王下放权力,因此导致宗室藩王手中权利不亚于淮南王刘长,各个手握军政大权,威震朝廷。
然而,司马炎只看到了宗室的力量。却没看到宗室权利过大,开始不听使唤,对皇权虎视眈眈。
因此,这为后世司马家族埋下一个雷。
02
司马炎本身能力强,威望高,上位后他大权在握,稳住西晋初期局面。
按理说,他的继承者只要不愚蠢,哪怕是个中庸之才,再加上顾命大臣们的辅佐,基本上能够控制政局。
八王之乱也就不会有机会发生。
可他怀有私心,在选继承人时,犯糊涂。造成妖后贾南风钻空,干涉朝政,直接导致八王之乱。
当时,他手里有张王牌——弟弟司马攸。
论才识能力地位,都在司马炎之上,史书夸他是贤王。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选。
虽然,司马家族有司马师司马昭兄终弟及的先例;但是,
司马炎不甘心皇权落于其他旁系。
他不顾儿子司马衷是傻子,他还是义无反顾驱逐弟弟,选择儿子为接班人。
因为,司马炎的想法很理想。
司马衷傻,但孙子司马遹聪慧。他颇有人君之像,等他继位就好了。
所以,他不顾大臣卫瓘与和峤的劝诫。坚持扶那个“何不食肉糜”的白痴皇帝司马衷上位。
具备这两个条件后,八王之乱的祸根就算埋下。
八王之乱分为两个阶段。
03
第一阶段,由贾南风的一手策划。
公元290年,司马炎病重托孤,原拟四叔司马亮与外戚杨骏共辅政。
但杨骏想独揽大权,趁女婿昏迷之际,怂恿身为皇后的女儿杨芷,改立杨骏为唯一辅政大臣。
司马炎病逝后,司马衷继位,杨骏辅政,太后杨芷摄政。
西晋政令皆出于杨氏。杨骏位极人臣,达到人生巅峰。而司马亮担心被迫害,离开了都城。
此时,关键人物贾南风登场。作为司马衷的皇后,开国功臣贾充的女儿,她对权利的渴望不低于杨骏。
于是,西晋朝堂形成三大势力——司马诸王和杨骏、贾后。
冲突首先爆发在贾后与杨骏之间。杨骏知道贾后心思且难控制,便派人接管禁军,企图控制都城。
而贾南风,颇有政治头脑,她秘密联络汝南王司马亮和楚王司马玮,请他们带兵进京诛杀杨骏。
司马玮带兵进入洛阳后,杨骏还在犹豫不决。
贾南风趁机以皇帝司马衷的名义宣布杨骏谋反,解除其武装,灭杨氏三族,废除太后杨芷。
事成之后,司马亮和卫瓘辅政。楚王司马玮因诛杀杨骏有功,执掌禁军。贾皇后也趁机安排亲戚入朝为官。
这表明上看没问题,但有人不服气。司马玮想自己出力,司马亮摘瓜。
他对司马亮心生不满。同时,贾南风不甘只有一杯羹,她想独揽大权。
利用这点,她有一个一石二鸟、借刀杀人的计划。她先密令司马玮诛杀司马亮和卫瓘。
然后趁司马玮立足未稳,以他伪诏杀害司马亮、卫瓘为由,将其处死。
司马家最先出场的两位男主,司马亮司马玮率先下线。
至此,贾南风开始掌控朝政,贾氏族人升迁。
不禁有人好奇,司马玮能带兵进京,又为何束手就擒?
纵观这三次变动,我们会发现蛛丝马迹,诛杀杨骏、司马亮、司马玮,都出现了一个必不可缺的道具——皇帝诏书。
也就是,这时候西晋还不是真正的乱。
司马衷虽然智力有限,但是皇权威严尚存。
司马玮杀司马亮后,贾南风以伪造诏书之名,就轻松让司马玮束手就擒。
由此可见,当时皇权上对武将、下对士兵,还是有震慑作用。
尽管政变本身就是对皇权的威胁,但大家在破坏规则的同时还是有所忌惮。
因此,八王之乱的第一阶段,政治斗争的血腥程度相对没有那么惨烈。
死了两个大臣杨骏、卫瓘和两个藩王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
而一代妖后贾南风,则成为执掌天下权柄的无冕女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