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21岁的孙家栋在哈工大学俄语。元宵节时,就在他在学校食堂打好了红烧肉,准备开吃时,学校领导突然到食堂,宣布了一条重要消息,孙家栋的一生从此改变。
原来,校领导接到上级的紧急通知,要马上招人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并且要即刻出发。
孙家栋听到后,连最爱的红烧肉都不吃了,也不回家过元宵节了,连夜坐火车前往北京报名参军,正是因为这一次的选择,改变了孙家栋一生。
元宵节那天,孙家栋姐姐让他回家吃饭,但他却嘴馋想吃食堂的红烧肉,就在他想吃红烧肉时,学校广播传出招人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消息,并且表示机会难得要即刻出发。
整个食堂都安静下来,要知道,参军可是无比光荣的事,何况还是成为令人向往的空军。
孙家栋从小就向往空军,所以在听到这个消息的瞬间,那碗香喷喷的红烧肉都不吃了,甚至顾不上和姐姐说一声,他第一个报了名,然后匆忙踏上开往北京的火车。
孙家栋俄语学得很好,他成了空军第四航校的俄语翻译,在航校里,他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也在不断学习航空知识,积累经验。
1951年,新中国要选公派留学人员去苏联学习,经过多轮考核与选拔,孙家栋被选中前往苏联的茹科夫斯基工程学院,学习飞机发动机专业。
在苏联学习时,孙家栋日夜苦读,努力钻研,并在195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最后以所有科目全满分的优异成绩,拿到了苏联颁发的斯大林金质奖章,成为全苏联军队院校毕业学员中,获此殊荣的13名佼佼者之一。
对此,他说:“得了别的国家的荣誉不算什么,我要拿自己国家的荣誉。”
从苏联毕业后回国,孙家栋被分配到了国防部,跟着钱学森一起从事导弹研究工作,那时整个导弹团队里,只有钱学森见过真正的导弹,但在钱学森的带领下,他们慢慢研究和掌握了相关技术。
1960年,导弹“东风一号”发射,七分钟后,弹头精确命中了550公里以外的目标。“东风一号”的发射,填补了我国导弹领域的空白。
之后,孙家栋继续在导弹领域研究,还在“东风二号”导弹中担任重要职务。
1967年,中央组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钱学森点将孙家栋担任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技术总负责人,他二话不说就接下任务,从此开启他长达40多年的卫星设计生涯。
上任之后,孙家栋从各个领域中精心选调18位业务骨干人才,组建卫星研制团队,多个部门联合召开了关于卫星方案的讨论,经过大家热烈的讨论,决定将卫星的名字命名为“东方红一号”。
接着开始修订制造卫星的简化方案,卫星的方案是一早就有的,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必须要简化流程突出重点,才能让卫星研制工作顺利推进。
那时,组织希望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水平,要高于苏联和美国的卫星,可孙家栋仔细研究后发现,如果按照之前设定的技术目标,以当时的条件很难完成任务。
孙家栋觉得,目前首要的目标是让卫星上天,于是他把一些难度较大,暂时难以完成的项目,放到第二颗卫星中,先集中精力用最短的时间让卫星上天。
毕竟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他耐心地跟团队解释,团队成员们一开始并不赞同他的想法,但听完他详细的计划后,专家们也觉得很有道理。
然而,当他们把前期的工作准备得差不多时,却找不到能做最终决策的人,孙家栋心里着急,他找到时任国防科委副主任的刘华清上将,鼓起勇气说:“我是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孙家栋,负责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总体设计。”
说完,就把一摞厚厚的图纸文件摆在刘华清面前,刘华清翻了翻,面露难色,说:“我不分管这个,也不懂卫星呀。”孙家栋一听,着急地说:“你懂也得管,不懂也得管,你们拍个板,我们就可以继续!”
刘华清思考了一会儿,意识到这件事不能再拖,总得有人站出来承担责任,所以他对孙家栋说:“技术上你负责,其他问题我负责,这件事我拍板了。”
但新的困难很快出现了,东方红卫星设计完成时,大家发现卫星表面的反光率很低,这样在地球上根本无法用肉眼看到,这就意味着全世界人民用肉眼看不到卫星。
于是,他们日夜不停地在办公室讨论解决方案,经过几天几夜的努力,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将卫星外形改成一个直径一米,拥有72面的球形,这样在反光时就能看到闪烁的光点。
1970年4月9日,东方红一号卫星一飞冲天,那一刻,全中国都沸腾了,中国成为全世界第5个有能力独立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1976年11月26日,孙家栋领导设计的中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成功发射,中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
2004年,孙家栋出任探月工程首任总设计师,那年他75岁,2007年10月24日,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11月7日,嫦娥一号成功进入环月工作轨道,而此时的孙家栋,在角落里悄悄背过身去,掏出手绢默默擦眼泪。
2013年,84岁高龄的孙家栋,依然坚守在航天一线,担任北斗卫星导航工程、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的总设计师。孙家栋说:“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孙家栋的一生,是与中国航天事业紧密相连的一生,他像那个时代的很多人一样,为了国家的事业,默默无闻,不求名不求利,将自己的心血与汗水毫无保留地贡献给国家。
这种舍身忘我的深明大义,值得我们永远敬仰和缅怀。他是国家的英雄,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我们应该永远铭记他们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