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克诚怼林彪从不留情面,四平城外接到他不情之请,却说:马上办
幻梦人生
2024-12-16 13:16湖南
黄克诚大将,是开国十位大将中比较有性格的一位。不仅功劳大,见识大,脾气也大。他最鲜明的特点是敢说敢言,只要是不合情理、不合实际的事,不管是什么领导都敢顶撞,不管有多深的交情也敢翻脸。
当然,黄老的脾气,乃是建立在他超高的境界,以及一心为公的情怀上,不是胡怼乱怼只呈个人意气。当年进军东北,他就曾公然怼过林彪3次,而且次次毫不留情面。
一、黄克诚一怼林彪
说起来黄克诚和林彪,两人其实很有渊源。朱毛红军会师后,在我军最早的几个主力团,黄克诚当了35团团长,林彪则是28团团长,可谓并驾齐驱。
我军历史上,井冈山时期的经历是无与伦比的,从井冈山时期就坚持斗争并能坚持到抗战、解放战争的,意味着功高勋著、资历深厚。黄克诚之所以有时敢“顶撞”人,与他的老资格也有一定关系。当然,这不是全部。
之后江西苏区反围剿、长征、陕甘宁时期,黄克诚都与林彪分开了没在一起,包括全面抗战的八年,黄克诚一度成为林彪手下的旅政委,但林彪当师长没几天就被阎锡山部队误伤,后来赴苏联治病,两人此后8年再无交集。
有趣的是,到了1945年进军东北,黄克诚的军旅轨迹又和林彪交汇了。
这时,两人的身份差别固定下来了。
林彪是东北我军的最高指挥员,日后令国民党军闻声色变的101是也。黄克诚则是林彪麾下的战将,新四军第三师师长兼政委。
下级要听上级的命令,这是天经地义之事。然而林彪给黄克诚下的第一道命令,就被黄克诚给怼了回去。
什么命令呢?林彪决定,在锦西(今辽宁省葫芦岛市)集中主力打一场大歼灭战,彻底堵死国民党军北进抢夺东北的道路。
黄克诚当时长途跋涉累得腰上的旧伤发作,正躺在担架上让人抬着急行军,一看到林彪这个命令,马上就火了,冲着他的副师长兼参谋长洪学智说:“打!拿什么打!坚决不能打!”
于是赶紧找到林彪,直接说:“不能打!”
林彪一愣:“为什么?”
阅史至此,相信不少人的第一反应也和林彪一样。黄克诚出于什么考虑呢?
这和当时形势有关,林彪太不了解部队、不了解敌我力量对比。
1945年底我军挺进东北的部队其实不多,一部分来自山东罗荣桓带来的5个师6万多人,一部分来自河北,一部分是黄克诚从苏北急行军赶来的新四军第三师,共3万多人。
当时集结在锦西一带的兵力,账面上看着挺多,共有5万人。但由于长途跋涉后部队十分疲劳,物资也没有补充,部队战斗力很虚弱。挺进东北之前,有人传言东北到处都是枪炮、到处都是粮食弹药,来了可以随便拿。结果来了一看,啥也没有。
而且东北天气十分寒冷,将士们穿着山东、苏北带来的单衣服,又冻又饿,此时去和装备精良的国民党主力军硬拼,岂不是白白浪费生命。
林彪一想也对,于是听从了黄克诚的建议。黄克诚比林彪大5岁,林彪对他倒是一向十分看重的。林彪刚从苏联治病回来,就直接来到东北担任军事上的最高指挥员,虽说山东五个师都是当年八路军115师发展出来的,但八年没见面,林彪确实不了解。更不要说早就脱离八路军建制,成为新四军的黄克诚所部了。
黄克诚不光怼了一顿林彪,还越级给远在延安的毛泽东发了一封电报,原电不再抄录,大意是说,现在情况不能轻言决战,必须先让部队安顿下来。
延安回电:完全同意。
有人不免要问,黄克诚把林彪怼了不就行了,为什么还要越过东北局和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也就是后来概称的“东总”),直接向毛泽东反映情况。
这不是单纯的越级反应。当时东北我军还没有整合起来,虽然有了指挥部,但林彪连他手下的师长、旅长们面都没见全,到底有多少部队也了解得不够彻底,帅不知将,哪能打大仗!黄克诚纯粹出于忧国之心,才向中央提起这茬,好让上级真正沉下心来,想清楚下一步究竟该怎么打。
这是一怼林彪。
没多久,又来了个第二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