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吉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大东山水 江城焕盛”吉林市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九场——桦甸市专场。桦甸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夏丹,桦甸市委常委、副市长陈礼,桦甸市副市长许一博,桦甸市副市长王军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桦甸市经济社会发展
有关情况介绍
桦甸市委副书记、代市长 夏丹:
桦甸山清水秀、资源丰富、人文厚重。近年来,我们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认真落实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全面聚焦“生态旅游胜地、健康产业新城、新型能源强市、绿色矿业基地”四个城市定位,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坚持实干为先,用实效说话,以实绩答卷,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经济运行量质齐升。我们始终把抓经济、促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交出“高分报表”。去年,全市GDP增长8.3%,增速位居全省县市区首位。今年上半年,GDP增长8.5%,保持了稳中有进、持续向好的态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从全省第14位跃升至第5位,并一举获得县域经济振兴发展优胜市和争先进位优胜市两项殊荣。
二是项目建设提档加速。我们牢树“项目为王”理念,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外引内培双向发力。修元科技1.8万吨大豆蛋白粉深加工、白云生态金针菇食品深加工等50个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开复工建设,总投资达到60.5亿元。总投资12.9亿元的中科院国家天文台120米射电雷达系统、百亿级规模的中金夹矿资源整合等战略性、支撑性项目顺利启动。大豆未来健康食品产业园、均泰东方医学影像设备生产研发等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成功签约。
三是农业发展风头正劲。我们坚决守牢国家粮食安全,出台了支持大豆产业振兴、肉牛全产业链发展等一揽子政策,推动大豆、肉牛、鲜食玉米三大优势特色产业扩规模、增效益。大豆产量达到2.65万吨,大豆产业园获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鲜食玉米种植面积达到3.89万亩,德硕年产2000万穗甜糯玉米速冻保鲜仓储项目二期建成投产;肉牛饲养量和交易量分别达到33万头和12万头,均创历史新高,金牛牧业成功创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四是营商环境迸发活力。我们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持续加快营商环境整体提升建设,1689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可办,项目审批用时压缩到10个工作日以内。深入开展“九解一协调”活动,解决企业最直接最现实问题446件。开发区综合考评从全省第17位跃升至第13位,吉林地区排位第一,继续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城市信用体系建设排名全国前列。
五是民生保障质感十足。我们坚持将80%以上的财力用于民生支出,10个方面55件民生实事稳步推进。新建城市社区老年食堂6个,15分钟医保服务圈实现城乡全覆盖。高考成绩再结硕果,4名学子考入清北高校。积极开展民生问题“大调研大起底”活动,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3000件。高质量举办了第7届全民运动会、第19届白桦节等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自豪感不断增强。
下一步,桦甸市将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引领,落实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任务书”“路线图”,围绕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这一战略目标,坚持小切口破题、大纵深发力,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加快建设生态优美、活力彰显、营商一流、生活幸福的新时代样板县城。
一是以改革之力,育强经济发展新动能。我们将着力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聚焦“四个定位”,加快生态、矿产等优势资源的转化,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企业扩能升级,打造新质生产力。特别是通过谋划实施一批优质项目,在保障经济效益产出的同时,为桦甸百姓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释放出更多的消费潜力。
二是以改革之力,开创城乡融合新局面。我们将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继续实施好城市更新行动,深化城市品牌创建,提升改造农村路网,加快人参、林蛙、中药材等新兴产业的生成培育,通过精准发力,以点带面,激活全局,努力打造宜居城市、美丽乡村、富民产业。
三是以改革之力,塑造开放合作新优势。我们将持续完善服务型政府建设,深入实施营商环境提升专项行动,深化政务服务改革和“九解一协调”服务2.0版,依法保护各类市场经营主体合法权益,以一流的营商环境涵养投资兴业沃土,让群众满意、企业舒心。
四是以改革之力,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考虑到当前在民生领域还存在诸多短板,我们将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真正让桦甸百姓能够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玩有所乐、住有所居。同时,持续巩固民生问题大调研大起底成效,进一步畅通民生诉求渠道,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努力将群众的急难愁盼变为美好期盼。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举措,实现全面振兴,正当其时。我们将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实质及核心要义,苦干实干,精准发力抓好各项改革任务落实,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为吉林市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建设形神兼备的新时代新江城贡献更多桦甸力量!
吉林市广播电视台:桦甸市城市定位清晰,产业特点鲜明,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势头良好。请问,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方面,桦甸市开展了哪些工作?
桦甸市副市长 许一博:
农产品加工业是桦甸的支柱产业之一,全市目前有吉林市级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43户。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户、省级龙头企业16户。今年,我们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大关”,实现109.7亿元、增长11.1%。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方面,重点做了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政策引领。我们出台了支持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三年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既有务实的推进举措,也有满满的政策干货,将进一步促进桦甸市农产品加工业质量效益和总量规模实现“双提升”。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6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全产业链条初步形成,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数量翻一番,农产品销售收入达到130亿元以上。二是强化项目支撑。今年,我们开工建设14个农产品加工项目,总投资22.7亿元。其中白云生态食品项目,建成后可年产金针菇及各类深加工食品5.7万吨,将成为东北最大的金针菇生产加工基地;修正药业大豆蛋白粉深加工项目,建成后可年产大豆蛋白粉2.6万吨,将成功填补省内非转基因大豆精深加工产品空白。三是强化科技赋能。我们鼓励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深化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桦牛国家级科技小院、出彩农业•江南大学植物健康食品联合实验室、甜糯玉米产业研究院先后挂牌成立,助力科技供给与产业需求精准有效衔接。四是强化品牌推广。出彩农业的“吉粮”大豆油已占据我省食用植物油市场份额30%以上;大豆面条成功进军欧洲市场,广受欢迎;白桦汁产品刚刚斩获2024年中国旅游商品大赛银奖;“桦牛”曾入选金鸡百花电影节、北京冬奥会指定牛肉产品;“眼镜小猫”瓜子被授予名牌产品称号;“好芯”酸菜深度开发,即食酸菜、酸菜水饺等产品即将投放市场。当前,我们在龙嘉国际机场T2航站楼建设的桦甸城市展厅已经正式投入运营,并设立了农产品展示区,让更多“桦字号”的优质农特产品迈向全国、走进千家万户。
吉林市经济广播电台:请问桦甸市在城市建设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果?
桦甸市委常委、副市长 陈礼: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近年来,我们坚持建管并重,注重内外兼修,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城市品质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重点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市政功能日臻完善。近年来,我们共维修改造市政道路12.6公里、雨污管线11.71公里,新建供水管网5.93公里、供热管网46.65公里。更新改造5个公园广场、新建3处公共停车场,有效满足了市民日常生产生活需求。特别是交通建设领域实现质的飞跃。延长高速(桦甸段)四年工期三年完成,彻底结束桦甸不通高速的历史。长安大桥完成危桥改造,于今年10月末顺利通车。二是城市管理精益求精。我们精细化开展城市管理和综合治理,近年来,累计整治“飞线”点位2226处、清理各类垃圾140余万吨、拆除各类违法建筑202处约7500平方米。修补路面方砖500余处1.05万平方米、临街商户台阶647处,修复马路条石、树围石820余处。三是城市环境显著改善。近年来,我们累计栽植补植灌木2173株、花卉45.6万株、草坪11.3万平方米,打造城市绿道2.1公里,全市绿化覆盖面积达到731.1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43.88%。同时,在城市边角的方寸之地见缝插针,精心“绣花”,将曾经的闲置地、零星空地变身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累计修建10处口袋公园和44处小微绿地,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品位,扮靓城市颜值。目前我们正在开展“红林伐区 植绿入城”冬春行动,将1000余株健康、树形优美的林木移栽至城区,为城市四季常青添砖加瓦。四是住房保障更加有力。安居方能乐业,我们紧盯群众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今年重点实施了华宇锦苑、江山鸿府、中兴·紫金华府三期等一批房地产项目,今年预计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42.2%。同时,加快老旧小区改造,目前,我们已改造小区182个,面积90万平方米,惠及居民12250户。
下一步,我们将再精心谋划一批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超长期特别国债,持续推进城市地下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改造建设,加快提升城市安全韧性。坚持从城市发展所需、人民群众所盼出发,进一步提高城市品质和公共服务水平,推进桦甸市城市更新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江城晚报:桦甸市旅游资源丰富,请问在发展文旅产业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还有什么打算?
桦甸市副市长 王军:
桦甸地处长白山北麓,居松花江上游,是山水萦绕之地、文化传承之乡。春看山花烂漫、夏游湖光山色、秋赏红枫白桦、冬览山野雾凇,四季皆景景如画,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美乡村旅游名县等殊荣。其中红石国家森林公园拥有松花江三湖保护区内面积最大、红叶指数最高的红叶景观带;红石湖是“鸟中大熊猫”中华秋沙鸭的最佳观赏地;夹皮沟金矿被誉为“百年黄金第一矿”,是国内开采时间最长、开采年代最久、竖井最深的金矿。杨靖宇密营被国家确定为东北抗日联军保留最好、规模最大、遗留设施最全的抗联密营遗址;民间至今保留的开山、祭江、抬参等放山习俗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山水人文优势,先后建成森林慢谷、名峰山庄、枫雪部落、南楼山、红石森林氧吧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精心打造康养休闲、避暑养生、民俗体验、教育研学、工业感悟5条精品旅游路线。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3个,北部乡村游、东部生态游“两翼齐飞”的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今年国庆长假期间,桦甸市旅游市场持续火热,累计接待游客18.6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亿元,较去年分别增长62.4%和75.7%,创历史新高。
下一步,我们还是要积极承接好吉林市“大东山水迎天下”的文旅发展胜势,讲好桦甸旅游故事,建设“百亿级文旅产业强市”。一是抓好项目建设与提升。推动森林慢谷度假区4A级景区提升、枫雪部落乡村旅游产品升级、白桦林观景休闲基地项目建设,打造红石湖“雾凇走廊”之路、“红色抗联”之路等“网红”打卡地,加快松花湖桦甸段“一线十景三区”旅游开发布局。二是抓好文化传承与创新。深挖杨靖宇东北抗联红色文化、夹皮沟百年黄金工业文化等历史底蕴,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三是抓好宣传推广与营销。高质量办好白桦节、冰雪嘉年华等各类旅游节庆活动,提高桦甸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桦甸白桦节已被文旅部确定为吉林省重要节庆活动之一,成为桦甸市重要的文旅名片。我们诚挚邀请各位媒体朋友来桦做客,感受这座北国金城的独特魅力!
中国吉林网:据了解,桦甸市成功创建了吉林地区首个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市,请问桦甸的生态优势有哪些?在创建过程中采取了哪些工作举措?
桦甸市委副书记、代市长 夏丹:
提起这项荣誉,我们感到很自豪。绿色是桦甸生态的鲜明底色,近年来,我们坚持生态兴市战略,成功创建吉林地区首个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市,这不仅是桦甸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标志性成果,更是对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树牢“两山理论”的一次生动实践。桦甸的生态资源禀赋,可以说得天独厚,森林覆盖率高达66.13%,是吉林东部重点林区、省级森林城市。松花江、辉发河水系连接251条中小河流,串起白山湖、红石湖、松花湖“三湖连珠”;肇大鸡山、红石两座国家森林自然公园,负氧离子平均浓度为4790个/每立方厘米,原始生态美名远播。
一是坚决打好蓝天、绿水、净土保卫战。全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已连续4年保持90%以上。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我们累计投资7.55亿元,谋划实施了17个绿水长廊项目。“淤泥还田”绿色发展新模式曾入选中国2022年度地方深化改革案例,成为全国唯一水生态与黑土地保护有机融合的典型案例。二是深化无废城市建设。我们持续完善优化城乡垃圾处理体系,全市生活垃圾、医疗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特别是在畜禽粪污治理上,我们建成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畜禽粪污网格化管理机制被省畜牧局作为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三是深入实施村庄清洁、城乡绿美等行动。我们累计打造“千村美丽”村73个、“百村示范”村7个、美丽庭院干净人家31140户,累计更新造林6.23万亩,清收还林34.5万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综合考评连续两年进入全省一类行列,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下一步,我们将着力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继续抬高标尺,争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同时,加快“中国天然氧吧”创建,让桦甸真正变成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会“呼吸”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