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馬英九基金會邀請大陸7所大學共40名師生,於11月27日來台參訪9天8夜,訪問團成員包括奧運桌球金牌得主馬龍和射擊金牌得主楊倩等傑出青年。正如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表示,兩岸氣氛低迷時刻,賴當局核准陸生團訪台,意義非凡。尤其此次審核過程相當順利,賴當局也低調表示樂觀其成。其實,賴清德上台後,獲准來台的大陸學術團體屈指可數,陸生團此時訪台,多少有助兩岸關係和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實上,繼2019年中止陸客來台後,近20年來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兩岸文教交流因此畫下休止符,也影響大陸對台高教的觀感,增添台灣地區日後在大陸招生的難度,十分可惜。殊不知,如同美國著名的“族群接觸假設”等學說,不同族群之間如能不斷接觸與交流,可減少偏見與誤解,增進了解與接納度,發展長久的友誼關係。更何況,兩岸人民是同文同種、同屬於中華民族,更需要常來常往、經常交流。賴當局同意陸生團訪台,被視爲是兩岸關係釋出善意的第一步。賴清德曾於上台前強調,兩岸應該展開自信交流,台灣地區人民與人為善,也希望兩岸能夠朝和平方向發展。台棒球隊最近在世界棒球12強賽奪冠,寫下歷史新頁;此時,大陸奧運金牌得主馬龍與楊倩訪台,也可視為開啟兩岸體育及學術交流的良機。馬龍在台灣地區享有很高的人氣,這次訪台,安排訪問台灣地區6所大學與1所高中,很多學子都熱切一睹這位世界級球星的風采,更盼望能有機會跟他打個幾球、接受提點。

展望兩岸關係的未來,繫於青年世代的互動與理解。相較於政治對峙,青年交流以真誠互動為核心,有助於化解長久以來的敵意與誤解,是推動和平的重要契機。這次交流活動內容包括文化參訪、學術互動及體育活動。青年交流的價值不僅在於增進彼此了解,更在於創造雙方共同的情感基礎。以馬龍與楊倩為例,他們不僅是體育界的典範,也能透過體育交流帶來鼓舞人心的故事,這樣的互動能讓彼此看到人性、夢想與努力的共通點。

以馬英九邀請陸生團訪台為例,2023年申請時曾遭刁難,此後即使民進黨當局放行,綠營側翼也將陸生團視為“統戰威脅”。然而,一年過去,兩岸教育雙向交流已悄然恢復,除了大陸研修生來台人數2024年1至9月達到2068人、接近2023年2523人的總數以外,多場兩岸大學校長論壇也在台順利舉行。而2024年馬辦向陸委會送件申請的過程較為順利,輿論也未出現雜音。其實,民間交流是兩岸和平的基礎,只有基礎牢固,才會有各個層級、官方或半官方對話與溝通機制的建立與維繫。

正因如此,如今看來,大陸也以馬英九基金會組織兩岸青年互訪為“台階”、營造民間交流良善的氛圍,便有機會順勢解禁學位陸生來台就讀。相信賴當局內部不少有意恢復兩岸交流、改善兩岸關係的人士,都從中看到了“門道”,這正是馬英九基金會此次邀請陸生團訪台時,順利獲得核准的原因之一。而台方陸委會也強調,樂見兩岸交流。此次40名大陸青年菁英訪台,雖是“小交流”,但意在帶動“大交流”。因此,任何期待兩岸恢復大交流者,都會樂觀其成,不會橫加阻撓。因此,無論兩岸關係如何跌宕起伏,鼓勵兩岸青年學子的交流與合作,不僅可促進雙方年輕人的了解和良性互動,更能發揮彼此高等教育互補的效果,及充實台灣地區高等教育生源,提升雙方教育質量的機會,因此期望兩岸青年學子的交流能持續不墜。

再進一步言,兩岸青年交流是以青春與熱情為底色的活動,透過青年交流建立的友誼與理解,是促進兩岸和平的基礎。而兩岸分歧的解決,終究要回歸到人民的理解與共識。馬龍一抵台就說,“有春暖花開的感覺”,北京清大學生彭弋航到台北的孔廟見到抓周,欣喜見到傳統文化,她還想學閩南語,這不都代表了台灣地區的軟實力和文化底蘊。很多陸客來台後都說,台灣地區最美的風景是人。馬龍、楊倩等大陸師生此次來台,若能感受到台灣社會富而好禮、中華文化底蘊深厚,反而有助於他們,增加對兩岸和平的真切感知與珍惜。賴當局應善盡待客之道,尊重並禮遇大陸師生團,讓兩岸交流形成善意循環。

總之,兩岸多數民意都希望交流合作、和平穩定,這應該成為雙方“求同”的最大公約數。馬英九率台生團訪陸、邀請陸生團訪台,雖然參與者僅百人,但應成為台灣社會跨黨派的兩岸和平公共財,並透過青年菁英的指標性交流,帶動更多兩岸青年的大交流。鑒於“陸生納保”問題已解決,兩岸教育部門宜以此為契機,第一步促成大陸交換生來台規模恢復至疫情前的每年2萬人,第二步重啟大陸學位生來台就讀。要言之,只要兩岸能謀求雙方民間交流的“大同”,兩岸民眾在交流中體認到雙方同文同種、心靈契合,由此循序建構出兩岸都是一家人的“大同”,勢必能處理政治上的“大異”。

最後,儘管在主客觀形勢下,兩岸仍存在歧異與歧見,若大方向上願意朝著更多交流、更多互動的可能性前進,相信總會找到辦法。磨合本是一步一步進行的,過程中或許會有波折,但可盡量減少惡言相向、惡意論述,避免增加兩岸關係的緊張。一言以蔽之,以平常心對待來訪的大陸青年,讓兩岸關係開啟善的循環吧!尤其,馬英九以個人之力,邀請陸生來台參訪,在兩岸窒息的氣氛中,找尋一些可以喘氣的空間。馬英九卸任後勇於帶領兩岸學子相互穿梭兩岸,為兩岸和平發展埋下種子,這種良善的作爲,堪稱爲一種不平凡的勇氣展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香港经济导报

作者:潘锡堂 台湾辅仁大学两岸关系学暨国际关系学教授、海峡两岸学术文化交流协会副理事长

编辑:芦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