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国庆前夕,周世钊来到长沙探望旧日的校长张干。久别重逢,周世钊带来了毛主席的邀请函,约张干赴京参加国庆观礼。张干虽然心中有许多话想对毛主席说,却始终难以开口,尤其是当年曾坚持要开除毛主席的往事,始终萦绕心头。那时张干为何如此执意?这一切,或许只有当年的“驱张运动”才能给出答案。

1914年,张干成为了毛泽东青年时期就读的湖南省公立第一师范学校的校长。从1927年起,他在湖南多所名校教书,培养了不少学生。他从教42年,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然而他一生最悔的事,就是在1915年曾提出要开除毛泽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干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十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里只剩下一个身体虚弱的母亲和几个常生病的孩子。随着几个哥哥姐姐的相继去世,全家只能靠大哥耕田维持生计。即使这样张干的家人还是硬着头皮将他送进学堂。

张干从小就很聪明,平时帮家里做活时,也会偷偷背诵老师教的书。晚上他常常挑灯夜读。村里的大人都觉得很佩服,常说:“要是家里每个孩子都像张干一样努力,怎么会不成才呢?”张干也成了村里人鼓励孩子们努力读书的榜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确实没有让人失望,1905年他通过了县府的选拔考试,顺利进入了湖南省中路师范学堂。1911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还被破格留校当了数学老师。到了1914年,学校改名为湖南省公立第一师范学校,这就是毛主席后来就读的地方。

当时这所学校是公益性质的,不收学生的学费和餐费。而毛主席也正是在1914年秋季,从第四师范转学到了这所学校的预科三班,这才和张干有了交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13年,毛主席报考了湖南公立第四师范学校。当时,校长看了他的作文,连声夸奖:“这样的文章,我这个年纪的人,能写出来的没几个。”毛主席才20岁,能得到这么高的评价,可见他当时的才华。

最终毛主席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第二年春天,第四师范和第一师范合并,学校决定把春季录取的学生和秋季录取的学生一起编入一年级,毛主席就被安排在一年级的第8班。这样一来,毛主席比第一师范的学生多读了半年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过多久,湖南省议会出台了一条新规,要求从下学期开始,每个学生每个月都要交10元学杂费。对于现在的人来说,10元可能不算什么,但在当时这是一笔不小的费用。特别是对那些家境贫困的学生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那个时候大部分家庭都很穷,学生们很难从家里得到帮助,这10元几乎让许多学生陷入辍学的困境。

当时张干是湖南省立一师的校长,他多次向省议会反映学生们的意见,请求减免学杂费,可省议会却以财政困难为理由拒绝了他的请求。张干也只是个普通人,没什么办法,只能按省议会的要求执行命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果,许多学生误以为张干是主动向当局讨好,为了自己的利益才提出收学杂费的,他们纷纷指责张干。毛主席看到这种情况,起草了一份《驱张宣言》,其中对张干的做法进行了尖锐的批评,指出他为了讨好上级,办学不力,误了学生的前途。

第二天,整个校园都贴满了《驱张宣言》,学生们也开始罢课,并高喊“张干一日不走,我们一日不上课”的口号,掀起了一个轰轰烈烈的“驱张运动”。张干看到这份宣言后,虽然欣赏毛主席的才华,但气得不轻,冲动之下决定开除毛主席和其他17名参与闹事的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几位老师像杨昌济、徐特地等人不同意张干的决定,他们坚持认为不应该开除毛主席等人,反而应该理解学生们的情绪。如果校长坚持开除学生,他们就全体罢课。

张干见状,也知道事态严重,只好放软了态度,收回了开除的决定,改成了给几名学生记大过。虽然这样,学生们依旧不满,纷纷表示,张干不离开学校,他们就继续抗议,最终张干被迫辞去校长职务,离开了湖南省立一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这件事真的就像学生们说的那样,张干为了自己个人利益而牺牲学生吗?

从张干的角度来看,其实也有他的苦衷。当时汤芗茗为了省钱,停发了学校的经费,学校的新规也是上面强硬下达的。张干为了争取到一分钱的拨款,几乎天天跑到学校和政府之间去找人帮忙,但结果每次都空手而归,连学生的伙食费都无法支付。

为了凑够钱,张干甚至不得不卖掉自己的个人物品,去买米救急。他知道自己当校长时,做事比较苛刻、不近人情,但这些都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禁止学生参与除学业以外的活动,是因为他担心学生们会像前任校长孔昭绶那样,走上危险的老路,前途一片迷茫。张干不愿意让学生去冒这个险,甚至宁愿采取苛刻手段保住大家的性命。

对于他来说,虽然抵抗不成,倒不如在乱世中保持低调,“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保存实力,等到时机成熟再去实现更大的目标。

从那以后,张干和毛主席几乎没有什么联系,两人之间的僵局也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之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9年7月,张干因为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太好,于是辞去了省立六中的校长职务。回到家乡后,他用自己多年教书积攒下来的积蓄,买了一块田地,想着能过点好日子。

然而生活却并没有因此变得宽裕,反而因为种种原因,张干的日子变得越来越困难,甚至有时连米都没有,饭都做不出来。为了维持生计,他不得不重回学校,再次当起了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0年国庆前后,周世钊去看望了自己那位曾经的老校长张干。张干对这个学生记忆深刻,两人聊起了许多往事。得知周世钊准备去北京后,张干还没来得及开口,周世钊就主动问:“老校长,我这次去北京,您有什么话要带给润之吗?”

听到这话,张干心中五味杂陈,他停顿了一下,最后叹了口气说:“没什么特别的,你就代我问声好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世钊于是带着这个简短的问候,去北京见了毛主席。毛主席非常热情地接待了这位35年没见的老同学。刚开始周世钊不好意思提起张干的事。但不久后,毛主席举办了一场家宴,周世钊作为老朋友自然也在邀请之列。

在宴席上,毛主席和当年一起教过书的老师们,徐特立、谢觉哉、熊瑾玎一边吃饭一边回忆起当年在一师的时光,谈论着那些教书育人的老师们,聊着那个朴素的教学楼和艰难的岁月。

突然毛主席停下了话题,放下酒杯,看着周世钊,认真地问道:“我们的老校长张干还健在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世钊听到毛主席的询问后,马上介绍起张干的近况:“他还在教书呢,现在在妙高峰中学,一直没离开过教室。”毛主席有点意外地回应:“看他当年的气势,三十多岁就坐上校长的位置,我还以为他会继续往上爬呢,结果他一直在教书,即便解放前后都还在教室里吃粉笔灰,真是不简单。

大家也跟着聊起张干来,王季范提到:“润之,其实张干当年处分你,可能更多是因为你触碰了他的威严,而不是什么政治原因。”毛主席听后感觉有点内疚:“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的情况,也不能全怪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世钊听后有些难过地说:“张干一家六口,现在日子过得很紧张,他自己病得不轻,经常卧床不起。全家都靠他那点薪水维持,有时候连饭都吃不上,真是苦啊!”毛主席听后也很意外,有些责备地说:“你怎么不早点告诉我?像张干这样的老教育工作者应该得到照顾。

几天后,毛主席特意写信给湖南省的政府负责人:“张干老先生是湖南教育界的资深人士,现年七十多岁,一辈子教书,从没有干过坏事。现在听说他家里人口多,生活非常困难,建议湖南省政府每月至少给他一些米和经济补助,帮他养老。

收到毛主席的嘱托后,王首道立刻亲自去拜访张干,带去了急需的大米和现金。张干看到这一幕非常吃惊,没想到自己的学生毛泽东没有因为过去的矛盾记恨,反而在高位上还想着关心自己这个普通老教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干感动之余,也写了一封回信,详细告诉了自己的近况,并且祝贺毛主席最近在苏联签订了条约,认为这对整个中华民族都是大好事。

从此以后,张干和毛主席之间开始保持了一段时间的通信。张干身边的许多人也知道了这位看似普通的老人竟是毛主席的老师,都纷纷来拜访他。张干也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自己和毛主席当年的故事,大家从中了解到毛主席年少时的模样,毛主席在年轻时的理想和奋斗。

第二年秋天,正在休暑假的张干收到了一封特别的请柬,寄信人正是毛主席。这次毛主席邀请他去北京,想要叙叙别后的情谊,信中还提到几位曾是毛主席老师的人也会一同前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对张干来说,无疑是一个让人激动的好消息。每当有客人或年轻人来访,张干都会拿出这张请帖,给他们看看。对于他来说,这是毛主席的邀请,更是他四十多年教书生涯中的一份荣耀和骄傲。

到了出发的日子,67岁的张干简单收拾好行李,踏上了北上的列车,心中依然激动得像做梦一样。到达北京后,由于毛主席工作繁忙,他安排工作人员陪同张干和其他几位老师参观故宫,还说中午会派车来接大家到家里吃饭。

张干听后高兴地笑了,捋了捋自己已经半白的胡子,感叹道:“来北京这么久,终于能见到润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久,一辆小轿车停在了故宫门口,接着他们向新华门驶去,最终停在了毛主席的住所丰泽园前。张干远远就看到毛主席站在门口迎接,身形依旧魁梧。

“张校长您好!”毛主席热情地握住了老校长的手,眼神里满是对这位久别的老人的深情。

“您好,润之!”张干用熟悉的乡音回应,激动得几乎要掉泪。“请进,快请进!”毛主席笑着躬身示意。

张干深情地看着眼前的学生,感慨道:“当年闹学潮的时候,可能是被你的脾气、才华和逻辑给吓到了,才在气头上想着开除你。现在想起来,真是对不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摆摆手,说:“当时确实太莽撞了,要是现在这样冷静下来,了解事情的真相,‘驱张运动’也就不会发生了。

张干听着毛主席的话,眼里满是泪水,深深地感到愧疚:“总之,还是我不对,作为一名老师,我深感愧疚。

在接下来的宴席上,毛主席不断为张干夹菜、送汤,态度十分亲切。席间毛主席还特意派人送来了一些实用的礼物,包括布鞋、褥子、袜子、牙刷等。工作人员笑着补充说:“这些都是主席用自己的稿费买的,绝不是公款,您放心。”张干听了笑着点点头:“他还是那个脾气,做事一丝不苟,不仅工作认真,做人也很干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之后的国庆庆典上,张干收到了去天安门观礼的请帖。当他站在高高的天安门城楼上,看到广场上无数的人民向自己的学生毛泽东致敬时,心中涌起了难以言喻的自豪感。

张干在北京的时间并不长,准备回家的时候,工作人员再次送来了一个包裹,笑着说:“张校长,毛主席原本打算亲自送您回去,但最近工作太忙,只能由我代替他送别。”工作人员打开包裹,里面有些零用钱和一些补品:“主席希望您保重身体,生活上也能过得更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到长沙后不久,张干被聘为湖南省军政委员会参议员,每个月能领取一些工资,基本能够保障一家六口的生活。生活有所保障后,张干的压力减轻了,脸上也渐渐多了笑容。湖南的各界人士也对这位毛主席的老师非常尊敬,常常关心照顾他,让张干的晚年生活过得更加安稳。

晚年时,张干每次想起毛主席对自己的关心与帮助,都被深深感动。他常常对别人说,毛主席真的是宽宏大量,能够摒弃过去的矛盾,以德报怨,实在是令人佩服。他总觉得自己一辈子都不知道该怎么报答毛主席的恩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7年1月2日,张干叫来儿子,费劲地说出了最后的嘱托:“你替我写封信给毛主席,感谢他对我的帮助,我真想再见他一面……”说完这句话,张干安详地闭上了眼睛,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