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笔千里:穿越的家谱——宿松县下仓吴氏始祖考证之二

作者:吴雪奇

一、概述

发表完《壹笔千年:穿越的家谱—宿松县下仓吴氏始祖考证》后,与几支少微公后裔取得联系和交流。经与徽州宗亲及一位八十余岁的宗长联系查证,并没有在他所藏的族谱里找到茂权公的信息。后来不经意在网上另一支永兴吴氏资料里却看到这个熟悉的名字,且于与其父亲延寿公名字相连接。开始还以为是巧合同名,后查证发现这是真实的历史,本族始祖原来根本不是从徽州迁入,而是从江西兴国迁入,当初只是将另一支始祖误以为是我们的始祖。这真是一笔千里,南辕北辙。

二、永兴吴氏源流与分迁

六十五世良材因功授彭泽主簿,擢永兴令(今阳新),三年卒于官,士民留葬其地;

六十六世煜徙居湓浦(今九江);

六十七世璞迁居归化里黄沙;

六十八世延福迁瑞昌;

六十九世茂权迁宿松下仓;

七十七世士吉迁兴国;

七十八世子道迁兴国丰潭;

八十一世仲文徙居广济马口寺前杨桥,为广济、蕲春、黄梅、肥西、大冶、武宁、宿松、太湖诸始祖;

八十五世士端徙蕲阳,立弟仕璋三子景魁为嗣;

八十五世仕秀徙梅川;

八十六世元俊迁梅川,景星徙梅川;

八十七世道静迁蕲阳;

八十八世文明徙青林州中庙,立胜户,谷英徙盘塘,文贵徙石港,文仁之子祖兴宦游江西其后世定居皖、肥西;

八十九世贞六迁黄梅考田,贞八迁浠水,贞九与堂弟复兴迁黄冈吴家宕,文继居花桥,朝二、朝八迁大冶姜桥,千一迁宿松长溪,千二迁太湖,千三居黄梅,干七、千四徙浠水,千九迁黄冈时和坊,映寿迁源境同岭,应立迁武宁,万六迁蕲春竹林湖,万七迁蕲春黄厂,万八迁蕲菩堤坝,文亨迁蔡家埠,黄梅张兴坝外曹家。

三、良材公世系

【62】吴竞,河南开封祥符府人,唐玄宗开元九年任国史院编修,著作郎。世称直笔太史,娶吕氏。生子二:如海,如渊。

【资料】(公元六七〇年至七四九年)字不详,汴州浚仪人。生于唐高宗咸亨元年,卒于玄 吴竞像[1]宗天宝八年,年八十岁。励志勤学,博通经史。初直史馆,修国史,拜右拾遗。神龙中,与崔融、刘子玄撰则天实录。开元初,为谏议大夫,依前修史。俄兼修文馆学士。居史职殆三十年,叙事简直,人多称之。后为恒王传。竞尝以梁、陈、齐、周、隋五代史繁杂,乃别撰梁、齐、周史各十卷,陈史五卷,隋史二十卷。卒后,其子又进竞所撰唐史八十余卷。竞家聚书颇多,尝目录其卷第,号吴氏西齐书目。

【63】如海:生卒年不详,生子三:镕,铭,铸。

【63】如渊:其后不详。

【64】镕:其后不详。

【64】铭:生卒年不详,生子三:良材,良玉,良古

【64】铸:其后不详。

【65】良材:生子二:煜、烨

【65】良玉:其后不详。

【65】良古:迁居江西,其后不详。

【66】煜:良材长子,生卒年不详,字宗之,居九江市浔阳区湓浦,天性仁厚,克承世业,每逢岁荒捐资济人,世人德之。娶陈氏,生子二:璞,璟

【66】烨:良材次子,避讳改爗字。字似之,文林郎,克承儒业,簪德弗士,迁居湓。子二:瑗,嘉。

【67】璞:煜公长子,字从庆,九平章事,迁居归化里黄沙桥头,大幕田。生子二:延盛,延福。

【67】璟:煜公次子,迁居兴国排市蒋坑桥南,娶郑氏,生子五:延昭,延寿,延祖,延世,延庆。

【67】瑗:烨公长子,字从道,十一平章事,天性明敏,闻见不群,读书人皆服之。迁双千里青阳港西黄板桥,娶王氏,生子一:延章。

【67】嘉:烨公次子,迁江西星子县,为星子吴氏始祖。

【68】延盛:立庄新桥贵湖田。生子四:再翕,再疏,再文,再剩。

【68】延福:璞公次子,生子四:再想,再收,再评,再议。

【68】延昭:璟公长子,子孙分迁石壁,瓦桥,果石,排市,蒋坑,舒溪,白沙,通山,武陵,广济,湘溪等处。生子一:祁一。

【68】延寿:璟公次子,生子二:茂兴,茂权。

【68】延祖:璟公三子,生子三:茂显,茂霸,茂忠。

【68】延世:璟公四子,生子一:茂璘。

【68】延庆:璟公五子,生子二:茂简,茂实。

【68】延章:瑗公子,迁高坑,今都昌宕里氏是其裔。读书守礼,庭训子孙,郡邑子弟多从之。子孙后迁兴国,通山,瑞昌等地。生子四:茂达,茂贇,茂范,茂迥。

【69】再翕:延盛长子,字文明,四平章事,居桥头,葬黄沙。生子三:忠集,忠遇,忠愈。

【69】再疏:延盛二子,字文威,六平章事,居桥头,葬蜀山下。生子二:仲和,仲栋。

【69】再文:延盛三子,字文扬,九平事,居新桥,葬湖塘山。生子三:仲躬,仲舜,仲安。

【69】再剩:延盛四子,生子一:仲珑。

【69】再想:延福长子,生子七:仲尹,仲政,仲感,仲念,仲庆,仲御,仲贵。

【69】再牧:延福次子,生子三:仲珍,仲才,仲稹。

【69】再评:延福三子,无后人。

【69】再议:延福四子,生子一:仲勤

【69】祁一:延昭子,生子一:珦

【69】茂兴:延寿长子,生子一:元想。

【69】茂权:延寿次子,生子六:元晏,元宝,元贵,元亮,元正,元迁。

【69】茂霸:延祖长子,元亨,元光。

【69】茂显:延祖次子,生四子:元宏,元寿,元聪,元吉。

【69】茂宗:延祖三子,生子四:元海,元明,元深,元湮。

【69】茂璘:延世子,生子二:元德,元智。

【69】茂简:延庆长子,生子二:百俭,百禄。

【69】茂实:延庆次子,生子二:百鸿,百雁。

【69】茂达:延章长子,行九,葬青阳港东,生子三:元勋,元用,元秀。

【69】茂贇:延章次子,无后,行十四,葬石沉坑。

【69】茂范:延章三子,行十五,赞善大夫,葬黄土岭。生子三:凤,鹗,鹏。

【69】茂迥:延章四子,生子五:举,元益,元凯,元椿,元相。

从以上红色字体可以看出,【68】延寿公→【69】茂权公与2005年《宿松吴氏家谱》中世系正好连接上,不仅名字完全一致,而且这个世系正好与以上世系一致,至于道寿公写成瑀之子可能是璟字之误。那么问题来了:良材公(永兴吴氏始祖):生于公元(848年—904年),茂权公是良材公五世,也就是说茂权公不是明朝迁入宿松下仓,而是更早的年代的宋、元期间从湖北或江西迁入的。而将廷夏公视为始祖,是因为茂权公之后的世系数据缺失。还有一个最大的疑问就是这一支吴氏家族称为茂权股,而茂权公为何又不是一始祖呢?现在我们再从茂权公同世系的茂迥之后来查证历史证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茂迥世系考证与缺失疑问

考永兴派《吴氏世系》六十七世名瑗,子一,名延章(六十八世),延章第四子名茂迥(六十九世),与茂权公同世系。茂迥子仲举(七十世),仲举举子一为中复(七十一世),茂迥子五人:仲举,元益,元凯,元椿,元相。

仲举公三子,长几复,次中复,季嗣复。谱载仲复公宋景祐年登第,为官清正,不畏强权,被宋仁宗称曰铁御史也。中复公有二子,长立礼,次立本。

立礼官拜御史,移住今甘肃静宁。立礼公有二子,就是南宋抗金名将吴氏兄弟玠和璘。所以宋史称玠,璘为甘肃静宁人氏。玠,璘二公后人非常兴旺,玠公五子,栱,扶,捞,扩,揌。而璘公十二子,援,掖,护,撼,挺,拭,拯,拔,捅,扬,揆,撙。其子挺子承父业为国守边。挺五子,暲,曦,晓,晲,啤。

吴曦(1162年―1207年),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南宋中期将领、叛臣。

信王吴璘之孙,定江军节度使吴挺之子。初因祖父功勋补任右承奉郎,后历任中郎将、高州刺史、濠州团练使、利西路安抚使、太尉、四川宣抚副使、兴州知州等。开禧二年(1206年),吴曦叛宋降金,并请求金国封他为蜀王。

开禧三年(1207年),吴曦自称蜀王。吴曦称王仅四十一天被杀。死时年四十六岁。

吴家三世建功西垂,屡受奖赏,爵高王侯,在川、陕一带民间有口皆碑,多有传颂。但是,由于吴曦犯叛国大罪,吴家80年所积累的荣耀功勋都毁于一旦而付之东流。

吴曦的反叛,造成其二个叔父捅和揆,及二弟睨,晓死于非命和家族成员的四下逃亡。宋朝庭除留下吴玠名下的几个后人看管奉祭宗坟外,其余后人被强行迁移江,浙,皖,等各地。所以造成了玠,璘后裔今天四处分离的局面。

笔者怀疑此段吴氏家族历史是此后茂迥公世系及茂权公世系家谱数据的缺失的原因。

五、茂权公详细世系图

泰伯→二代祖→季简→三代祖:叔达→四代祖:周章→五代祖:熊遂→六代祖:柯相→七代祖:疆鸠夷→八代祖:馀桥疑吾→九代祖:柏卢→十代祖:周繇→十一代祖:屈羽→十二代祖:夷吾→十三代祖:禽处→十四代祖:君转→十五代祖:颇高→十六代祖:勾卑→十七代祖:去齐 →十八代祖:寿梦→十九代祖:季札→二十代祖:重道→二十一代祖:启蕃 →二十二代祖:诩,又名翌→二十三代祖:售→二十四代祖:庸→二十五代祖:勾馀→二十六代祖:蹶由,名直→二十七代祖:申→二十八代祖:芮→二十九代祖:臣→三十代祖:回,又名明→三十一代祖:右→三十二代祖:著(羌)→三十三代祖:衍陵公→三十四代祖:全,稽考旧谱一作允陵长子→三十五代祖:隆→三十六代祖:复兴公→三十七代祖:章公→三十八代祖:汉,字子颜→三十九代祖:成,又名价→四十代祖祖:亘→四十一代祖:如胜→四十二代祖:恢,原名镬→四十三代祖:乾英,字季英→四十四代祖:懿,原名瑚→四十五代祖:彦→四十六代祖:建→四十七代祖:猛→四十八代祖:廉→四十九代祖:莹→五十代祖:季怀→五十一代祖:绍→五十二代祖:悠→五十三代祖:延之→五十四代祖:昶→五十五代祖:云→五十六代祖:诚→五十七代祖:均→五十八代祖:钦→五十九代祖:授 →六十代祖:文蔚→六十一代祖:源 →六十二代祖:兢→六十三代祖:如海→六十四代祖:铭 →六十五代祖:良材→六十六代祖:煜,良材之长子→六十七代祖:璟,煜之次子→六十八代祖:延寿,璟之次子→六十九代:茂权,延寿次子。

五、结论

此茂权公就是迁松始祖,实际历史正如笔者所怀疑的,这个可能是完全存在的。至于上编文所说的家祖传说的两亲家同时迁松就当是别人的故事听。至于本族迁松始祖之后资料,还有待寻找新的历史证据才能给出答案。不管历史的真相是什么,但2005《宿松吴氏家谱》中缺失世系是毫无疑问的。基于此还望与相关研究学者和有识之士探讨。

二〇一八年三月八日

参考文献:

1、《宿松吴氏家谱》2005年版;

2、光明之门网;

3、世界吴氏网;

4、吴氏在线

5、百科文库;

6、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