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债、楼市和股市这“三座大山”由来已久,为什么治理起来如此棘手、难见成效?

文:陈九霖(北京约瑟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陈百应(北京林应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2024年11月5日,全球瞩目的美国大选终于落下帷幕。特朗普再次当选为美国总统,即将于2025年1月20日入主白宫,开启“特朗普2.0”执政任期。从特朗普竞选时期的涉华言论、到组建美国史上最强“鹰派”内阁,从对华再打“关税牌”到“退群”外交、科技封锁意图……目前来看,一系列操作下来,“特朗普2.0”还是熟悉的“坏水配方”。

在特朗普1.0时代,网友们曾将其港版名“川普”调侃为“川建国”,意指“帮助中国建设国家”,暗指特朗普1.0时代推出的各项对华政策,是将国际合作伙伴“推”向中国,帮助中国更好地发展。那么,此轮“特朗普2.0”,中美经济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经济是否准备好拥抱一个推动自身改革和发展的新机遇了呢?

“特朗普2.0”与我国经济下行风险

今天,中美力量的对比不同于8年以前。8年前,中国对美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的份额是约17%。如今,这一数字已经降到11%;截至2024年8月,中国已和42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签署过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超过4.1万亿元人民币;中国的制造业产出占全世界产能的35%,而美国只占12%。在“特朗普2.0”时代,中国也在升级旧有打法,尝试以“积极防御”来取代“被动应对”,并伺机借助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拉拢欧盟、CPTTP和RCEP国家、“一带一路”等合作伙伴组建外贸统一战线。

然而,相比于“特朗普1.0”时代,在“特朗普2.0”时代,经过了四年的沉淀和团队重塑,特朗普对华关税理念日趋成熟、更成战略体系。同时,从特朗普委任马斯克组建“政府效率部”,以及在FBI、军队等关键部门选派“忠诚”政客等措施来看,特朗普的对华“作战效率”也有所升级:在特朗普所在的共和党已经控制了参议院,并且赢得了众议院的基础上,“政府效率部”可能进一步作为独立于政府的第三方机构,绕过冗杂的机构直接执行特朗普政策等职能。这也意味着,随着特朗普对华全方位打压政策加码,一个商界和政界统一的、更有效的美国政治体制将给中国带来巨大压力。

国际局势风起云涌。要应对政策更为多变、攻势更为凶猛的“特朗普2.0”,我们必须以强化中国经济韧性为支撑。但是,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从2014年-2023年,中国GDP的增长持续下降。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仅有4.8%,低于5%的预期目标,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仍面临着诸多的挑战。按照西方经济的一般周期,在一个8-10年的周期中,要经历⼀个⾼峰、低⾕,再到⾼峰的循环。而中国经济一反西方经济周期常态而持续下跌,是否处于其独特的经济周期当中?这一经济周期对于应对“特朗普2.0”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进一步地讲,对于不利于应对“特朗普2.0”的经济挑战,应该如何应对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经济正在触底回升

熊彼特提出:“经济周期是由多种周期力量叠加而成的”。这对于分析当前中国所处的经济周期尤其适用。中国经济发展,既有新旧生产力更迭的长期因素,也存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带来的中长期矛盾,同时,伴随着实体经济需求变化的短期冲击,在短期、中长期和长期因素中,动力和阻力此消彼长、相互较量,塑造出中国经济的现实形态。而中国经济的这三个阶段,正好契合了‌传统经济周期、‌朱格拉周期和‌康波周期所刻画的经济周期。

‌传统经济周期‌:也称为基钦周期,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基钦提出的,周期长度为3-4年(36-48个月),主要反映实体经济的需求波动,‌主要适用于短期经济波动分析。它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

‌朱格拉周期‌:由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提出,周期长度约为7-10年,主要反映企业设备更新和固定资本投资的变化‌,适用于中短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判断。它包括繁荣、危机、萧条、复苏四个阶段。

‌康波周期‌:由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提出,长度50-60年,主要反映新旧技术-经济范式的更替,适用于长期经济发展趋势预测。它包括创新、成熟、衰退、萧条四个阶段。

结合当前中国经济情况,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康波周期、朱格拉周期和基钦周期三者的复杂叠加之中。具体来说:

从长期来看,中国正处于由数字经济引领的新一轮长波周期(康波周期)的上升阶段,反映了新旧技术的交替‌。

从中长期来看,中国‌当前处于‌朱格拉周期底部左侧,表明中国正处于设备投资和固定资本投资的低谷期,需要企业通过创新和技术升级来寻求新的增长点‌。

从短期来看,‌由于全球经济形势的复杂多变,中国经济的短周期(‌基钦周期)特征变得不那么明显,实体经济需求疲软‌。

无论是从单个周期理论来看,还是从三个周期理论的叠加来看,三个周期理论关于中国经济的现状都指向:1.中国经济正在触底回升的过程之中;2.中国经济要重视科技与创新,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3.一定要搞好市场经济,尤其是发展私有(民营)经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经济回升加速还需“爬坡过坎”

尽管从经济周期理论角度所得到的结论是中国经济正处在触底回升的过程之中,但是,从居民日常角度来看,他们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是:生活成本高、收入增长慢、就业压力大、投资风险高、财富分化差异大、消费降级依然在延续……让人不禁要问“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之间的温差咋就那么大”?普通人为什么感觉不到中国经济正在触底回升?

其实,这种“温差”的存在,恰恰反映出中国经济回升加速还需“爬坡过坎”,只有正视和突破中国经济面临“三座大山”和“三大挑战”,才能真正破解“有效需求不足”这一问题,以更强的实力、更足的底气,把握“特朗普2.0”带来的战略机遇,不断扩张中国全球战略的版图。

地方债、楼市和股市,是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万家灯火;是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经济需要翻过的“三座大山”。

地方债:截至2024年10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超过45万亿元。此外,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去年年末全国14.3万亿元的隐性债务余额,隐性债务占GDP比重超过10%。地方政府的债券持有者,超80%是银行(城市银行或商业银行)。如果以2023年城市银行资产规模占银行业总资产规模16%来估计,城市银行的居民存款总额不过23万亿左右,而地方政府用债券从地方银行拿走的钱却高达34万亿。不仅如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地方隐性负债情况五花八门。一旦曾经隐蔽的隐性风险穿透,这种局部地方隐性债引起的危机可以打击全局,可以产生传染性,造成政府公信力的急剧下降和市场营商环境建设过程中的负面损失。

楼市:在房地产的巅峰时期,它一度占到我国家庭资产财富的七成,哪怕是在今天,这个比例也在50%以上,可以说,一个中国家庭的财富结构,有一半以上都是房产,当房价开始下跌的时候,财富就会呈现一个缩水,进而严重影响消费。房价还有下跌空间:今年下跌5%左右;明年下跌20%-25%;后年或“止跌回稳”;2027年可能微升2%左右。即使微升,恐怕也难以抵得上房贷利率。即使通过出租赚取利息,租金也只有房价的2%左右,相当于60倍PE的股票,谁会去买那么贵的股票呢?

股市:由于房地产的下行已经持续了数年,国人的投资需求被挤压了数年,稍有风吹草动,投资者迫切赚快钱的需求,也在无形之中加剧抬升了股市。截至 2024年11月29日,道琼斯指数较2008年最低点上涨了约338.84%;上证指数较2008年最低点上涨了约99.75%,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为44910.65点,涨幅为146.56%;上证指数为3326.46点,涨幅约为26.19%。然而,本轮股市上涨却没有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大幅直线攀升。因此,有人认为这是“反弹”,也有人认为这是“反转”,速胜论和悲观论两种极端观点各执一词。但无论速胜或悲观,都反映出股市长期低迷,已严重影响企业融资、市场情绪和整体经济的增长。

让经济回升与“特朗普2.0”机遇同频共振

可以说,地方过度依赖土地出让金的发债模式,推动了房地产繁荣。当房地产“大势已去”的时候,损失的财富很难通过房地产的上涨而恢复。那些不断积累的财富,必然要追寻更高回报率的投资。然而,中国股市长期低迷,新的投资渠道几乎没有,145万亿元人民币存款被困在低收益的银行储蓄之中,信贷系统持续承压、企业融资愈发困难、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存在堵点、居民财富进一步缩水、消费预期持续走低,最终导致社会变革,也反映出中国经济正在触底回升的过程之中。但是,普通人微观感受到的却是经济下行带来的“凛冽寒风”。

或许有人会质疑,地方债、楼市和股市这“三座大山”由来已久,为什么治理起来如此棘手、难见成效?笔者认为,这是因为“三座大山”根深蒂固、相互交织,尤其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问题外部还有问题、风险外部还有风险,在触及核心问题前,还需要内外兼修、以守为攻、以攻为守,妥善应对“三大挑战”(制造业产能过剩、高杠杆率、国际经济环境),让经济回升与“特朗普2.0”同频共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修炼内功,以守为攻:

当前,制造业产能过剩和高杠杆率是中国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结构性问题之一。产能周期如同钟摆,多数时间在过剩与紧缺之间摇摆。无论是传统钢铁行业,还是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等新兴行业,都存在较为明显的产能过剩情况。例如,2023年,我国光伏组件产能约等于国内需求量的4倍、全球需求量的2倍;新能源汽车产能约等于国内需求量的2.1倍、全球需求量的1.2倍。产能过剩并非绝对坏事,在应对“特朗普2.0”以及国内外突发事件时能起到良好的缓冲和后备作用。但是,中国产能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方面,由于前期“一窝蜂”式的投资建设,中国产能冗余度相当高,以光伏组件、锂电池、新能源汽车“新三样”为例,产能利用率最高仅有61%;另一方面,产能分化程度较高,呈现出低端产能闲置和优质产能不足的局面。产能过剩对经济的影响就是资源利用率下降了、投资回报率不及预期。事件倒退五到十年的话,你会看到企业投资的时候踌躇满志,但现在来看,由于股市、楼市、金融领域投资机会的减少,行业内卷进入白热化,投向实体经济的钱产生的回报率不断递减。

与此同时,企业杠杆率也在不断提升。2024年9月,中国宏观杠杆率达到了297%,在缺少与之匹配的高回报率的发展机会下,如不及时遏制沉重的债务,可能加剧企业应收账款拖欠、资金空转、市场信心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在原本的经济上升周期中形成阻碍。

对此,笔者认为,一方面,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制造业质量和效益;另一方面,在10万亿元的化债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监督检查机制,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严控存量债务置换节奏;也一定要搞好市场经济,尤其是营造更为良好的营商环境,大力支持民营企业挖掘“银发经济”、现代服务业、国际贸易等蓝海市场,削减效率低下项目的立项、审批和投入,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提升应对外部风险的底气和韧性。

2、提升外功、以攻为守

“特朗普2.0”时代,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和地缘政治风险等因素,将进一步影响中国的出口和投资。根据一些研究机构的数据,预计我国在经济方面也将面临一定程度的下降压力,下降0.25~2.5个百分点不等,此外,中美贸易可能下降5~10个百分点。

然而,目前一个普遍共识是,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是针对全球所有国家,这同样也给中国构建外贸统一战线提供了机会,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把盟友“推”给了中国。例如,欧盟是美国的传统盟友却也是竞争关系,2021年9月,法澳签订12艘舰艇的世纪大订单,可最后结果是这单生意被美国撬了墙角而抢走了订单,这也导致马克龙召回驻美、驻澳大使。不但如此,欧盟的阿尔斯通事件也是增加了美欧之间的嫌隙,尤其是现在中欧在空客方面签订了大单,而特朗普上台后肯定想要中国购买美国波音飞机而非空客,在这方面又是中国的一个可以借助欧盟去反击美国的筹码,而德国则更是跟中国在各方面都有着很深的绑定。

所以,由此可以看出美国的盟友并不是铁板一块,特别是那些有实力的盟友他们也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在拜登时期美国还可能会出让一些利益,竭尽全力地去维护各个盟友关系让他们团结起来。而特朗普推行的美国优先势必会导致原本团结的美欧联盟,反而出现嫌隙将欧盟往国内推。因此,国内也应该学习之前拜登的做法出让一些利益,借助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拉拢盟友组建外贸统一战线。

总而言之,中国已经不是8年前的中国。借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东风,期待中国经济继续迎着风浪前进、向着高质量发展进军。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