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爆料,今天去改套餐业务,无意间看到了给我的标签:非家庭决策人,敏感用户。我有点不太了解为什么给我这样的标签,找了个专业人问了下,终于知道我很少接到产品推销电话的原因了。给用户标签是为了他们推销方便,学生一般会推比较有性价比的套餐推,中年人推荐带宽带的套餐,老年人推荐老年套餐,并附带一些健康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我的这两个标签:非家庭决策者是指非家庭户主的意思,敏感用户是指收到一些营销短信容易产生投诉的用户的意思。该怎么做,大家明白了吗?

  • 这究竟是咋回事?

我们来看看该网友提供的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某平台界面呈现的画面,用户标签:非家庭决策人,敏感用户,几个庞大的文字格外显眼。这就是提示工作人员,这个客户的主要特征,方便“对症下药”,如何开展营销推广活动。

  • 针对此事,网友们纷纷议论,各抒己见。

有网友现身说法,我以前换了移动8元套餐后基本两天一个忽悠我换套餐的电话,开始是网络电话,后来是个人手机号,都拉黑不过来。我忍了它们一个多月然后录音,让它们说自己那个营业厅的做好记录,去投诉了。他们现在三四年了,没接过推销移动套餐的电话了。

有网友表示,家庭决策者不一定指业主,而是指能做主的那位,举例,你是一个老人,户主也是你,儿子结婚单过了,那么上门推销时,你同意要了,但儿子得知后,很可能不同意,然后你也就不同意了,这种情况下,儿子就是家庭决策人。

有网友评论,据说有2000多个标签。做业务就是需要这样的分类,才有效率,不然无规矩电话轰炸,很反感。

有网友直言,儿女不管的老人就是大肥羊,儿女心疼钱的人一般宰了之后,客户会找工信部投诉,这种的不敢得罪。

有网友爆料,内部人员告诉你一个内幕,不贪图任何人便宜,推销电话一律拒接,有事咨询人工客服。

总之,这种客户群体分类的做法,这是营销中一种常见的方法。简单说,就是客户画像。通过数据积累,数据分析,得出客户的重要特征,以方便工作人员未来工作的开展,寻求精准客户,提升工作效率。

当然,作为消费者而言,或许并不知道自己被多个部门或公司进行标签设置。但是,这些都无需过于担心,做人谨记: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消费也好,做人做事也好,只要不贪图小利,坚信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很多忽悠套路不攻自破。

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