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五个月,马翔宇举报商务局集体腐败一事,有了相对终局的结果。
据“苏州日报”消息:
祝欢对商务局采购项目中存在的内定供应商、围标串标等问题负有责任,在接受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巡察时提供不实材料,在组织函询时不如实说明问题.....
经市委批准,给予其留党察看一年、撤职处分,从正处职降为正科级。
核查中还发现,苏州工业园区商务局服务贸易处原处长宋云龙在该局采购项目中参与内定供应商,并涉嫌其他严重违纪违法问题,正在接受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其他相关人员,以及前期处理有关反映问题过程中存在执行制度不严、工作质效不高、工作方式方法简单等问题的单位和人员,均已分别被处理。
据财新网报道,调查结果是苏州专项工作组与举报者马翔宇进行了交流后公布。
马翔宇本人表示,获悉调查结果后喜极而泣。
从这个通报中不难看出,祝欢在前几次面对巡察和组织问询时,都存在蒙混过关的现象。
如果不是举报人马翔宇以“破釜沉舟”的的决心“背水一战”。
相关工作,可能还会面临更多的挑战。
尤其是对比祝欢从“正处”降为“正科”的着陆,马翔宇付出代价太大了。
降为正科,在苏州这个地方,退休工资还是有万把多块的。
马翔宇呢,之前写了封告别苏州工业园的信,疑似准备离开。
他这样的选手到了别的地方,很大概率会成为别人眼中的“刺头”,而不被待见。
挑战潜规则之难,难在哪里?
难在个体想用道德的力量,去挑战深入人心的潜规则。
这样的人,大多数是“孤臣”。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的很多改革,单打独斗的几乎都失败了。
因为“孤臣”不好当,“孤臣”难有朋党。
没有朋党,就难成大事。
《人民的名义》里面,沙瑞金是怎么搞倒汉大帮的呢?
先拉拢了以李达康为代表的秘书帮,再拉拢以侯亮平为代表的钦差帮,最后拉拢以易学习为代表的清流党。
最后形成合力,这才扳倒了汉大帮。
如果沙瑞金不是这样搞,而是光靠自己写举报信,那么结局很有可能就是当年官拜二品的海瑞……
当个体以殉道者的身份去蚍蜉撼树,大概率是会被淹没的。
这是马翔宇的困境,也是陈行甲无奈辞职的原因。
我最近研究历史,发现香港影视圈对于雍正的描述,多偏于黑暗。
觉得雍正残酷不仁,手腕严厉,杀兄弑父,动不动就用“血滴子”杀不听话的大臣。
而大陆对于雍正的描述,多偏向于正面歌颂。
尤其是《雍正王朝》里的雍正形象,就是一个“孤臣”的形象,每日朝乾夕惕,但处处不被理解,被小人编排。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其实历史上的雍正是有一定矛盾的,一方面他的改革确实有利于人民,但另一方面,他的性格又过于偏激阴沉,不被人喜欢。
而《雍正王朝》这部剧之所以要烘托称赞他“孤臣”的形象,某种程度上也是和那个时代有一定联系的。
某种程度上说,《雍正王朝》里的雍正,有着很多朱同志的影子,主创者也是想借剧中雍正的形象,来呼唤改革,呼唤刷新吏治。
历朝历代,吏治问题都会在王朝达到鼎盛之时,逐渐暴露。
历史学者吴思,就在《潜规则》中总结了出了“新官堕落定律”。
即便朱元璋杀人如麻,也抵挡不住缺乏制约和监督的官员,迅速走向腐化。
这就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刷新吏治,一定要要改变选贤面向,改变考核方法。
我们不仅要让祝局长们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
更要让马翔宇们有发挥的空间。
不能让真正的干才、实才,在系统内难以升迁。
尤其是要敢用说真话的人,警惕善于溜须拍马的“两面人”。
比如面对一些挑战,真正的干才会怎么指挥,怎么做事?
我们不妨看看电影《大决战·辽沈战役》里林彪的台词:
“刘亚楼,你记一下。我做如下部署调整,以4纵、11纵,加两个独立师强化塔山防线;2、3、7、8、9五个纵队,加纵17师,包打锦州;10纵加1个师,在黑山、大虎山一线,阻击廖耀湘兵团;12纵加12个独立师,围困长春;5纵、6纵两个师监视沈阳;1纵做总预备队......”
没有一句空话、虚话、废话。
当然,也全是要担责任的话。
万一指挥失误,影响战局,林彪是要负责的。
那么有没有不担责任,很圆滑,赢了还能抢功劳的话呢?
我试着写一段:
“各部要清醒认识当前会战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细化各级职责,落实各项工作的推进;各级主体要明确责任、压实责任,不断夯实基础,统筹部门协调工作,认真履职尽责;拿出敢于担当,敢于拼搏,敢于作为的行动力,深刻领会战略意图,贯彻落实好四野指挥部的各项部署。”
都是正确的话,漂亮的话,但有多大的实用意义呢?
不要让马翔宇们成为“孤臣”!
建设法治中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要发现和拔擢一批敢想、敢说、敢做的“孤臣”。
必须要营造一个让“能者上,庸者下”的体系环境,让“孤臣”不孤,让“孤臣”有朋。
只有通过内部换血,加速治理队伍的迭代升级,才能守住改革航向,打破历史周期律。
虽然这件事很难,但一定要改革下去啊!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