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上海12月15日电(段艳冬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12月14日至15日,2024上海医学论坛系列论坛之一、复旦塔夫茨营养国际论坛暨中国营养青年科学家论坛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举行。来自国内外高校、药企、食品企业、初创科技公司等各领域从事营养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以及关心营养事业发展的各界人士围绕大食物系统、营养和健康相关研究与实践问题展开深入研讨,分享各自在前沿领域的成果和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论坛现场。复旦上医供图

大食物系统是一个全球性的、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关注的是食物生产、加工、分销、消费和废弃的全过程,并研究这一过程对环境、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大食物系统的目标是实现食物生产和消费的可持续性,确保全球食物安全,并减少食物系统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爱丽丝·利希滕斯坦发言。复旦上医供图

如何将大食物系统融入政策?塔夫茨大学营养科学与政策学院教授、美国农业部老年人类营养研究中心高级科学家爱丽丝·利希滕斯坦介绍,美国膳食指南由各个机构和部门自行制定,由于各个部门和机构关注的健康议题有所不同,因此所制定的膳食指南也各有侧重,“这些来自不同机构、各具特色的膳食指南,在相互协作与整合下,共同为提升公众健康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原党委副书记、院长单杨介绍,目前中国的行业协会已经关注到果蔬食品在维护人类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果蔬食品加工与产业正向着绿色化、信息化和高效化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方方发言。复旦上医供图

塔夫茨大学弗里德曼营养科学与政策学院教授、营养流行病学与数据科学系主任张方方(音译)以“无法回避的真相:我们对超加工食品的依赖及其对健康的影响”为题发表演讲,指出了超加工食品的全球消费趋势及其对健康产生的负面影响。

超加工食品近年来是营养学界讨论的“热词”。超加工食品是工业生产的食品,经过多级加工,导致其原始形式发生改变。这些食品的典型特点是含有大量成分,通常含有添加剂、防腐剂、人造香料和不健康脂肪。超加工食品的例子包括含糖谷物、薯片、碳酸饮料、快餐、包装零食和冷冻即食食品。

此前,哈佛大学等机构的研究员在《自然·通讯》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创造了一种名为“FoodProX”的特殊人工智能工具,该工具可以分析美国农业部食品和营养数据库的训练,以确定各种常见购买和煮熟的食品的超加工程度。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3%的美国食品供应经过超加工。天然浆果和柑橘类水果在营养排名中名列前茅,而高糖麦片、甜甜圈、披萨、蛋糕、花生酱和果冻三明治等超加工食品排名最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凯瑟琳·塔克发言。复旦上医供图

马萨诸塞大学洛厄尔分校扎克伯格健康科学学院教授凯瑟琳·塔克以翔实的数据和案例,阐述了B族维生素在维护老年认知功能方面的重要作用。她指出,合理适量地补充B族维生素,有助于延缓老年认知衰退,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人类表型组研究院研究员郑琰深入探讨了肠道微生物群和微生物代谢物在心血管代谢疾病精准营养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并强调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可以显著改善心血管代谢疾病的预后,为精准营养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研究员郑琰发言。复旦上医供图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青年研究员牛越分享了鱼油在抵消空气污染对心血管不利健康影响方面的干预研究成果。她指出,该研究是在真实生活和暴露场景下开展,研究成果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和外推价值,为我国居民选择降低空气污染健康影响的个体化防护措施提供了依据,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据悉,本次论坛由正在筹建中的复旦大学营养研究院承办,这是一所校级营养学研究实体机构,聚焦重大慢病防控与老龄健康促进等国家需求,以营养的人群学研究为发展核心,围绕营养流行病与数据科学、临床营养、基础营养、食品安全与食品政策共4个研究方向,组建国际顶尖的营养科学研究人才梯队。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