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甘肃在线讯(文:梁家瑞 赵雨豪报道)人体暴露在寒冷环境中,可因冷刺激导致热量被大量消耗从而引起局部性或全身性损伤即冷损伤,其中局部性冷损伤可分为非冻结性冷损伤(如战壕足或冻疮)和冻结性冷损伤两种。非冻结性冷损伤指在相对低温(10℃以下)和潮湿环境(相对湿度≥60%)中发生的冻伤,在南方的冬春季节较为多发。冻结性冷损伤,俗称冻伤,指人体暴露于0℃以下低温而引起的组织冻结融化损伤。
冻伤的发生是多种损伤因素下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原因是低温和潮湿,也与风速、采取的防寒保暖措施、耐寒适应能力、个体营养状况以及防冻伤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等有关。我们将分别从冻伤的主要表现与危害、冻伤的救治方法及如何科学预防冻伤进行全面的介绍。
一、冻伤的主要表现与危害
冻伤多发生在肢体末端,常见于足部,其次为手、耳、鼻、面颊等身体部位。冻伤的严重程度不同,其症状表现也不尽相同,主要表现为区域组织血流停滞,皮肤苍白或青紫、冰凉、丧失知觉,严重者会出现皮肤软组织和骨头坏死、昏迷甚至心脏骤停。
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组织冻伤带来不同的疾病预后,根据2019版国际标准《荒野医学协会冻伤预防和治疗实践指南》,建议使用4度分类法进行冻伤分类:Ⅰ度冻伤损伤表皮层,受冻皮肤早期苍白,复温后局部充血,轻度肿胀,受损部位有轻度刺痛、瘙痒、灼热感,1周左右痊愈,不留瘢痕;Ⅱ度冻伤损伤达真皮层,表现为皮肤水肿明显,表面有水疱,水疱内有澄清或血性液体,受损皮肤剧烈疼痛,3周左右脱痂痊愈,可能存在皮肤敏感、多汗等后遗症;Ⅲ度冻伤损伤深达皮下组织,表现为皮肤可转变为紫红或青紫色,皮肤温度较低,感觉消失,有散在厚壁血性水疱,痂皮脱落后形成溃疡,愈后常有疤痕和功能障碍;Ⅳ度冻伤损伤皮肤全层、皮下及肌肉、骨骼等深层组织,可导致截肢伤残,预后较差,表现为皮肤呈紫蓝色或青灰色,触觉和痛觉消失,皮肤温度低,中度水肿,冻伤区和健康组织交界处可出现厚壁血性水疱,局部渗出多,3周左右冻区干燥变黑,组织干性坏死,自行脱落形成残端或需截肢。其中Ⅰ、Ⅱ度损伤称为轻度冻伤,Ⅲ、Ⅳ度损伤为重度冻伤。
二、冻伤的救治方法
冻伤的基本治疗目标是迅速复温,防止进一步的冷暴露以及恢复血液循环。首先,迅速脱离冷环境,移至防风保暖场所,用毛毯或衣物包裹,使机体保持适当温度,维持足够的供血。
快速水浴复温适用于各种冻伤,将受冻肢体浸泡于40~42℃温水中,液面高于冻伤部位2~3cm,直至冻肢融化,一般需15~30分钟。耳、鼻等冻伤部位由于无法浸泡,可用40~42℃湿毛巾局部热敷。复温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水温。如果冻伤程度达到Ⅱ度,复温后需立即外涂冻伤膏。冻伤达Ⅲ~Ⅳ度时必须立即送医治疗,送医过程中保护好冻伤部位,勿挤压磕碰。
野外作训期间如果没有温水,可将冻伤手脚放在腋下、腹部复温,也可用棉衣、睡袋包裹保暖。如没有冻伤药膏,到达宿营地后可让炊事班把白萝卜切成厚片烤热,涂擦冻伤部位,起到活血消肿的作用。
此外需卧床休息、保护伤口避免再次创伤。冻伤合并低体温者,最重要的是肢体复温以前先完成体液复苏和恢复核心体温,以预防突然出现的低血压和休克。同时可采用药物治疗,如止痛和抗菌药物,以及血管扩张、抗凝和抗血栓药物,以及改善血液循环。
三、如何科学预防冻伤
(一)普及冻伤防护知识,掌握防护方法
部队到寒区训练或执行任务时要加强防冻知识的宣教,使官兵熟知容易诱发冻伤的情况并掌握基本防护方法。
(二)科学组织耐寒训练,提高寒冷适应能力
需遵循循序渐进、因人而异、持之以恒的原则。循序渐进即坚持环境温度由高到低、锻炼时间由短到长、体力负荷由小到大。每次锻炼以不出汗为宜,防止急于求成造成意外伤害。耐寒训练要长期坚持,即使身体已经有一定的严寒适应能力,每周也需至少进行3次耐寒训练。遇到严寒侵袭和风雪天时,应加强手足、耳朵和鼻子的保护,防止冷损伤。寒区官兵耐寒锻炼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长跑锻炼,一般从秋末冬初开始,可利用早操时间进行。跑前要做准备活动,长跑时科学穿衣。第一周每天跑3~4公里,以后逐渐增加至5~7公里,至少持续2个月。二是冷水锻炼。每日早晚用5~10℃的冷水洗手、洗脸,每次10分钟,连续1个月。三是冷空气锻炼。官兵可增加冬季室外活动时间,多与冷空气接触,每天5~6小时,持续至少2个月。官兵进行耐寒锻炼时,可在同一时间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锻炼方法,或以一种方法为主,同时配合其他方法。
(三)合理军事训练和任务,加强组织管理
陶冶等研究表明,户外站立时间≥1小时将增加冻伤的发生风险,因此应根据气候环境条件,合理安排训练、任务和休息时间,制定相应防护方案。冬季野外驻训期间防止过度疲劳,特别是在徒步过程中应注意休息。
(四)配备防寒保暖物资,做好防寒保暖
做好物资储备工作,及时发放棉服、手套、棉靴等防寒保暖装备,尤其做好手足部位保暖;勤换鞋袜、鞋垫;适当储备高蛋白(牛奶、鸡蛋等)与高能量食品(牛奶、巧克力等)、急救药品、手电筒、军用小钢锹等。
(五)做好饮食供应保障,合理安排饮食
为官兵保障热饮热食供应及膳食保障,提高身体御寒能力。
(六)做好冻伤救治,确保冻伤人员得到有效救治
一旦发生冻伤,严禁原地跑步、火烤、局部拍打、揉搓冻伤部位。不能用温度高于50℃的热水袋或热毛巾热敷、雪搓或冷水浸泡冻伤部位。
亲爱的战友们,冻伤相关知识我们就介绍到这里,望广大战友充分掌握,科学训练,增强自身抗寒能力,远离冻伤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