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次带娃去广场玩,遇到小敏妈,聊起了带娃的事儿,我发现,她能把娃养得这么优秀(不光学习好,兴趣特长多,而且,经常拿到奖项,孩子也很爱打招呼,还是运动小健将),其实就是因为她的“斤斤计较”。
小敏妈坦言,刚开始带娃,她是“24小时在岗”,总是围着孩子转,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娃打个喷嚏,她都能自责半天。
总觉得,是自己没照顾好孩子,负罪感很强烈。一度被诊断为轻度抑郁,花了半年时间,才慢慢走出来。
但等到孩子上幼儿园了,她发现,小敏好像跟其他孩子不太一样,情绪控制得不好,总会发脾气,而且,明明会自己穿衣服,每天早上都要耍赖,让爸爸或者妈妈帮忙穿。
老师也多次找到她,说小敏自理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各方面都差一些,经常和小朋友吵起来。
小敏妈思考了几天,才找到问题的根源:是自己一直没有边界感的“大包大揽”,让孩子变成这样了。
从那以后,她不光开始学习育儿知识,还变得“斤斤计较”起来。
比如,孩子早上起床后,赖着不肯穿衣服。小敏妈不会像以前一样,马上给娃穿上。而是告诉女儿:“早饭做好了,如果你现在不穿衣服起床,等下饭菜凉了,吃了会拉肚子。而且,我会在7:40出门,顺便送你去上学,如果超过这个时间,你还没收拾好,就自己去上学吧!”
刚开始,女儿还会耍赖,不听劝,但她发现,到了时间,妈妈真的离开了,而且,没有送她去幼儿园。
几次以后,女儿起床穿衣服,变得很利索了,根本不用催。有时候小敏还没做好饭,她已经洗漱完毕,坐在餐桌前了。
还有,女儿经常情绪失控,遇到事情,不管不顾,就是大哭,根本沟通不了一点。小敏妈跟女儿说,现在你想哭,就坐在“冷静角”,5分钟后我来找你,如果还是在哭,咱们再延长五分钟。几次以后,女儿的情绪,没有那么容易爆发了。
小敏妈说,自从她开始跟孩子“斤斤计较”,女儿的各项能力,都在提升。连老师都夸赞,孩子像变了一个人一样,活泼开朗了许多,而且自理能力也提升了不少,很少哭鼻子了。
现在女儿上初中了,因为喜欢编程、无人机,经常出去参加比赛。学习成绩也没落下,基本上都会保持在班级前五。
晚上放学后,如果妈妈不在家,她还会准备好饭菜,自己吃完就去写作业,给爸妈留下一份,放在微波炉里。平时也会帮忙做家务、收拾房子等,班上的家长,经常拿小敏教育自家孩子。
听完小敏妈的分享,我长出一口气。因为,我也是这样“斤斤计较”的妈妈,会跟孩子平分家务,平分各自的时间,平分各自的任务等等。一直以为,自己这样做,是太“自私”了,还想着改掉呢!
可能是大众对“斤斤计较”,赋予了太多贬义。认为,斤斤计较就是凡事会过分的计较,不依不饶的。其实,斤斤计较在家庭教育中,还可以有一种解释,叫作“不把孩子当孩子,彼此不越界。”就像小敏妈一样,用“斤斤计较”的方式,把孩子养得很优秀。
跟小敏妈聊过天后,我才明白,真正会养育孩子的父母,其实擅长在三件事上,跟孩子“斤斤计较”。
第一件事,计较界限
比如,一起吃饭,本来做了四个鸡腿,大人孩子,一人两个。但有的孩子喜欢吃,家长一看,就不舍得了,把自己的都给孩子了。
小敏妈说,如果你这样养育孩子,他以后不知道感恩,更不知道尊重别人。你的就是你的,他的就是他的。你可以分享,也可以不分享,你有这个“权利”。
第二件事,计较对错
如果孩子做错了事情,不能轻易就过去了,尤其是原则性的。因为有了第一次,就可能有第二次,等到次数多了,你再想教育孩子,已经来不及了,也很难纠正过来了。
所以,错了就是错了,知错就改是好事儿。但是,错了要一起分析,到底错在哪里了,下次如何改正?不能一哭一闹,什么都过去了。这样,孩子也很难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是非观。
第三件事,计较能力养成
小敏妈说,在能力养成上,她其实也纠结了一阵子,那么小的孩子,有必要一定要自己穿衣服吗?以后大了会不会就好了?
但学了一些育儿知识后,小敏妈就知道,3岁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也是自理能力培养的黄金期。孩子是要在这个阶段掌握,对应的能力。
这些能力的养成,也会对孩子以后的成长、学习,起到一些帮助。家长不能忽视,更不能随意帮孩子做。
枕边育儿寄语:
了解的育儿知识越多,我越觉得,其实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一句话,就能马上改变什么。但在学习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你和孩子的相处,在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你是“斤斤计较”的父母吗?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