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者 董温淑

编辑 高宇雷

在度过甚嚣尘上的两天后,新能源汽车品牌极越终于迎来了一个相对体面的结局,让车主和员工暂时放下心来。

12月13日晚,百度与吉利联合发表声明,称作为股东将积极协助极越管理层妥善处理相关事宜。

12月14日,百度集团副总裁、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裁王云鹏再次承诺:“我们已经开始行动,智驾和地图导航有我们兜底,请极越车主放心。”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也发布微博,称吉利将保障车辆的正常使用和售后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投资方百度与吉利开始回应,更多方视角的故事情节也将逐渐还原于公众眼前。而更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当一个曾经的明星创业项目夭折,创业者与股东的责任该如何划分?谁又该为员工与消费者的权益买单?

随着新能源汽车竞争愈发激烈,拜腾、高合越来越多新能源汽车品牌谢幕退场。

如果说市场洗牌是新能源玩家不可避免的共同挑战,那么“如何才能体面退场?”,也应该是一道值得市场参与者思考的必答之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百度吉利携手“兜底”,保障车主权益

12月12日晚间,极越员工代表、夏一平,以及极越两大股东吉利和百度代表,举行了闭门会。随着百度与吉利于13日发布联合声明,更多方的口径才公布于公众眼前。

有专业人士分析道,百度与吉利能够发布联合声明,说明股东之间的沟通渠道尚存、并未断绝;双方能够携手为极越事件兜底,也说明两大股东间并不存在根本性的矛盾。

此外,据《晚点》报道,百度相关人士否认了30亿元追加投资一事的真实性,表示从未承诺追加投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极越首发百度智驾技术产品ASD,图源/极越官网

根据联合声明及双方高管各自的发声,除了携手解决员工社保缴纳等问题外,百度方将负责为极越车型保障纯视觉ASD智驾方案以及车道级导航地图,吉利则负责保障车辆的正常使用和售后服务。

这意味着,极越车型基于百度Apollo视线的诸多技术功能,使用将不受影响。其中包括百度EV+Transformer(纯视觉自动驾驶感知算法),号称“国内唯一、全球唯二的纯视觉高阶智驾方案”;今年5月,百度还曾宣布其最前沿的智驾技术产品ASD(Apollo Self-Driving)将在极越车型上全球量产首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谁该为这场新能源梦碎买单?

尽管细节扑朔迷离,两大股东的出手还是将极越暴雷事件引向了一个积极的方向。然而在这场闹剧之中,各方的责任划分仍然值得讨论。

从公司角度来说,作为股东的百度与吉利并不存在为极越兜底的义务,双方的出手更多出于社会责任。如财经专栏作家向小田分析,“股东以出资为责任上限”,要求股东承担员工离职赔偿等行为并不合理。

亦即最新修订的《公司法》第一章第四条的内容,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股东对公司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

换言之,作为股东的百度吉利对极越的责任早已履行完毕。极越前身集度汽车在2021年3月获得3亿美元启动资金;此后集度于2022年1元宣布完成近4亿美元的A轮融资,由百度和吉利共同投入。

此后极越并没有公开的融资消息,但据《21汽车》独家获悉,极越曾分别于2022年、2023年分别进行一轮融资,百度均有参与。据百度年报显示,其于2022年和2023年先后累计向极越投资约88亿元人民币。

另据《财经》援引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评论称,要确认谁该为极越汽车“崩盘”负责,具体还是要看投资协议,很多投资协议会约定投资金额分期到账,对公司业绩、市场占有率等指标有相应的要求。

“如果公司面临资不抵债的情况,大股东的责任取决于其在公司中的角色和行为。 通常情况下, 股东对公司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即股东只需以其投资额为限承担责任。但如果大股东在公司经营过程中存在违法行为,如挪用资金、欺诈等,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此外,大股东在公司破产清算过程中,有权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顺序进行债权申报和清偿。”郭涛讲道。

而另一方面,CEO夏一平称其没有公司决策权,其实也并非事实。根据公司法以及公司章程等相关规定,作为公司CEO,夏一平拥有公司日常经营管理的决策权,对公司经营管理承担主要责任,一般仅重大事项会讨论到董事会层面。而大部分公司董事会是在每季度进行,讨论战略性事项,并不干预日常具体的管理行为和供应商等。

所以,极越崩盘的核心原因,要归结于公司经营不善。

据《中国证券报》采访极越内部人士,后者讲道:“在极越的运作过程中,最大的投资支出,就是做一些车型的规划,第二块是营销的支出,第三块管理费用是相对比较小的支出。”

身处当今竞争激烈的新造车市场,决策者更应该注重商业决策的严肃性,注重精细化运营,为各种挑战做好预案,而非将风险转嫁给供应商与消费者、员工。

“中国汽车史上,必将拥有每个极越人的名字”。极越公司内曾张贴着这样的宣传语。而在近日的闪崩闹剧之下,不仅意味着一家明星创企的商业梦想破裂,更映照出梦想另一面的残酷的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