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作家陈本豪老师的散文《佛城深境》,加深对藏传佛教文化的认识。拉卜楞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之一,由嘉木样活佛创建。寺内制度严格,僧众来源多样。河南蒙旗和硕郡王察汗丹津是最大施主。拉卜楞寺现已成为庞大佛教建筑群,人才辈出,享誉遐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拉卜椤寺建于清代康熙四十八年,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庙之一,是一座以嘉木样活佛为领袖的著名寺庙。嘉木样活佛并非单一的个人称号,他与藏传佛教中的其他派别一样,属于一个系统的称谓,专对创建拉卜楞寺的高僧而册封。按照佛教理论定位,嘉木样活佛乃文殊菩萨的化身。拉卜椤寺为典型的格鲁派寺院,格鲁派又名格登派,依寺庙而立名。宗喀巴创建甘丹寺后,晚年长住该寺中,所以,佛教中人就称这一派为甘丹派,藏文习惯简称“迦鲁”,一般人爱称为“格鲁”,为此统称为格鲁派。格鲁派在宗喀巴圆寂一个多世纪之后,才从索南嘉措开始活佛转世,是藏教中推行该项制度较晚的一派,却是当今发展最兴旺的一派。

嘉木样一世俄昂宗哲(1648-1721),夏河甘加人,13岁剃度出家,21岁赴藏修学深造,身居拉萨长达四十余年,深通经典精扬戒律,政教功绩卓著,素有“宗喀巴后第一人”之称。他在拉卜楞寺中住有的三个岁月,一心弘法宣教,为寺院组织建设和讲修工作,倾注了全部心血。1710年,他创建了该寺“显宗闻思学院”,次年建造了大经堂及后殿、净厨,1716年,又兴建了“密宗续部学院”,为寺院的发展开创了良好局面。1720年,康熙帝颁扬金印和金册,封他为“扶法禅师传学大宝法王”,此后,历世嘉木样活佛便被奉为该寺寺主。

一进寺庙,骤见两团活泼的身影在眼前飞来跳去。两个年幼的喇嘛,身着无纽僧袍,与大喇嘛一般无异,只是未脱稚气的嬉笑与挑逗,让人读出佛教之外的天真与可爱。他们腋下裹着些许短小的柏树枝条,一边走一边玩耍,由此可见并不沉重而又无人管束的劳动,使其得到至爱的年少关怀。汉民和藏民对佛的追求和崇拜,有着质与量的根本不同,延续香火是汉文化传承的重中之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为千秋不变的古训。而藏民则在进寺当喇嘛和子孙承袭之间,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更能将生活之外的全部积蓄,义无反顾地捐修寺庙,如此才筑就藏族全民宗教共一的稳固基础。寺里筑有很多类似汉族农家的烟囱,端口之上徐徐冒着乳白色烟雾,一股庄严的香气混和着寺中的香火弥漫整个寺庙,营造出一种令人莫名神往的气氛。我细细地品味和揣摩,那股香气大约为半干的柏树枝条焚烧过的味道,这才醒悟小喇嘛的劳动所在。小小的喇嘛,将无邪的天真洒在无尘的寺庙,均不知未来的佛光哺育,能否将他们送上活佛的继承之位。

拉卜椤寺寺大僧众,随着时间推移,人数日益增多,极盛时期曾经超过四千,平时一般都在三千人左右。僧人的来源遍布西北地区,有本寺属的“拉德”、“穆德”和农牧民的子弟,有入寺进修深造的各地佛教徒,有因家庭生活贫困而入寺修身的,有专业学者入寺研究佛学的,有失意、厌世而入寺隐居的,还有因自幼多灾多病入寺许愿为僧的,大约都是一些被佛缘之线索引的人吧。

寺中弟子经过潜心学习,通过考试、辩经、创造不共成就(独有的理论和巨大的贡献),人人都有机会登上活佛莲台。虽说这是一条众僧共有的通道,但极其严格的制度与程序,终使达标者少之又少。尤其是“多仁巴”考试,每位僧人仅有一次报考机会,一旦不及格或退出考试,终生再无考取“多仁巴”的机会,他们惟有进戒律部养老。大凡取得多仁巴学位的僧人,便可分派为活佛的经师或寺属经师,一般都能进入新的活佛转世系统。僧徒在学完显宗课业之后再进入密宗修习,学年可为不定期,报考时间均由个人把握,修炼与升级的时空贯穿教徒终生。如此制度,对众僧而言,显示了极大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同时也带有不可逆转的残酷性。尤其是对那些准备不足而求功心切的人,是一个永无补过的打击,也是警醒众僧的范本。

藏族人将活佛视为人生理想的最高价值标准,对活佛的信仰膜拜,成为人们实现终极价值的行为,小小的喇嘛,脚下踏着通往活佛的明光大道。人类需要信仰,就如夜航的海船需要灯塔,沙漠的骆驼盼望绿洲一样,即使是虚假的亮光抑或海市蜃楼,都比没有目标失去希望要好,正是这盏虚假的灯和海市蜃楼,建立了人类摆脱黑暗而走向光明的信心,才有了今天我们引以自豪的文明。

对拉卜椤寺而言,他们永远不会忘记,一位最大的施主“河南蒙旗和硕郡王察汗丹津”,察汗丹津被塑成巨大的佛像,供奉在拉卜椤寺的佛殿之中,成了一尊不是佛门僧人的佛,他与诸多菩萨一道,享受着寺里永生的香火,这是天下施主最高的尊荣。河南蒙旗和硕郡王察汗丹津夫妇,1723年,被雍正嘉封为“青海左翼盟和硕前首黄河南亲王”。察汗丹津父子在1701到1709年间,曾多次赴藏敦请嘉木祥活佛回籍兴建寺庙,以弘扬佛法。历经多年努力,拉卜椤寺终于1709年9月,在青海纪公山下举行吉祥长净仪式,以作建寺的开始。第二年选定扎西旗滩为寺址,由嘉木样亲自主持仪式,河南亲王当场捐献可容纳八百人的方形毛毡房一顶,并征集三百多僧徒。1721年二月初五,嘉木样一世圆寂,终年74岁,亲王夫妇和众僧集银修建肉身宝塔,将其供奉在大经堂灵塔之内。亲王夫妇及父子,为拉卜椤寺的兴建和后期扩充与修缮,屡屡捐献金银无数,他的身像位列佛寺之中,是为佛家对他应得的报偿,也是佛家对善行表率的弘扬。

拉卜楞寺由一世嘉木样创建,后经历世嘉木样扩建史物馆藏,现已成为一座拥有前楼庭院、正殿后殿数百间楼宇的庞大佛教建筑群。作为藏传佛教的高级宗教学府,拉卜楞寺历代人才辈出,涌现了许多著名的学者,如嘉木样一世和二世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还有不少高僧,曾得到过清政府的封册表彰,受到达赖和班禅的重用,或被聘为清王朝的国师、达赖与班禅的经师等,使该寺享誉遐迩,四方来朝。

进入佛寺,佛在眼中,离开佛寺,佛却在心中,一敲键盘似见佛影幢幢光芒着炬,字里行间满是佛珠滚动,是否一缕佛光不灭,还是一袭佛缘难了?终究是一分悟觉吧。
作者简介:陈本豪,中作协会员,音乐家,籍贯武汉江夏。已出版散文集三部,纪实文学集七部。长篇纪实文学《京剧谭门》全四卷,被列入2019年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项目,参评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荣获第八届湖北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