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怪陆离的诺亚花园、五彩缤纷的《剪纸银河》、AI虚拟人“济南小妮儿”……12月15日,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济南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人智时代——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在山东美术馆和济南市美术馆正式开展。据悉,本届双年展将持续到2025年4月份。
据山东美术馆馆长、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杨晓刚介绍,本届济南国际双年展共展出21个国家和地区的215位艺术家的291件(套)作品。其中,山东美术馆共展出143位艺术家的198件(套)作品,国外艺术家作品占近1/4。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世界各国艺术家的最新艺术创作成果集中呈现,通过文化理念的碰撞与互鉴,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通过展览实现对话。
展览继续坚持“国际视野”“中国气质”兼具的办展思路,特邀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冯远担任总策展人。作品类型涵盖绘画、雕塑、装置、数字影像、大地艺术、表演艺术、新媒体艺术等多种形式。通过山东美术馆展区的“作为方法的水墨”“作为表演的艺术”“绝对的抽象”“轻松的、但也是时代的”“后人类主义的女性创作”“重塑感知的人类实验”“作为哲学的大地与乡村”“永恒的、永恒的”“观念之后的观念”“自媒体与当代社会”和济南市美术馆展区的“土地与时间”“形貌与组构”“感知与痕迹”等展览板块的设置,全面展现当代艺术跨领域、多维度的创作实践。
据了解,经国内外策展团队的多次商讨,本届双年展的主题最终确定为“人智时代”,旨在探讨新技术对当下艺术实践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从第二届的“共生世界”到第三届的“人智时代”,两届展览主题层层递进,始终关注人与世界的关系,更加面向时代更为紧迫、更为直观的公共议题。
展览内容推陈出新,“新鲜度”更高。策展团队在艺术家和作品邀约上尽量避免重复,减少与当下国内主要双年展艺术家的重合度。展览作品首发率超过了百分之五十,围绕展览主题,艺术家们进行全新的创作,例如唐晖的《庄严的机器》,李琳琳的《山寺桃花始盛开》。艺术门类不断拓展,观展体验更丰富。除了往届的观念艺术、抽象艺术等诸多类型外,展览首次引进表演艺术、大地艺术、电影艺术等门类。艺术家陈宇飞、刘东东将在双年展现场带来各自的表演作品,为观众提供全新的艺术观看视角。以探讨自媒体艺术,在人人都是记录者、传播者的自媒体时代,探讨自媒体艺术的无限可能。
新锐力量登上舞台,含“青”量更高。山东美术馆的展览现场不乏80后、90后艺术家作品,如已经在国际艺术界崭露头角的数字艺术家胡帅,刚刚斩获上海国际光影艺术大赛金奖的艺数中华团队,以及苏永健、甘浩宇、周蓬岸、汪天鑫等,也不乏优秀的青年女性艺术家,如陈粉丸、刘符洁、杨怡茗......他们用最新的艺术观念对人类与科技,人类与社会,自然与生命等艺术话题进行不同角度的深刻反思,展现了青年艺术家敏锐的感知力和创造力。
配套活动丰富多彩,观众互动更加紧密。展览期间,将在济南各大公共艺术空间同期举办8场平行展。聚焦“人智时代”的主题,邀请相关学者、策展人、艺术家,围绕“人与机器的关系”“AI时代,艺术何为?”“中国水墨与当代艺术之间的关系”等话题开展学术活动。策划推出“双年展漫游”“双年展市集”“展厅音乐会”“舞动美术馆”“儿童话剧演出”“艺术脱口秀”等丰富多彩的跨界活动,贯穿展览周期。还将举办全民短视频大赛、摄影大赛,进一步拉近大众与艺术的距离,充分调动观众参观展览热情。
值得注意的是,本届双年展济南馆更加突出济南的历史文化特征,体现济南国际双年展坚持本土性与国际性视野相结合的基本理念,将本土文化与人工智能、全息交互、3D打印等现代科技相结合,创造出独具城市情感记忆的艺术作品,引导公众在AI时代探索人类情感的艺术表达。例如《往昔·今昔》,该作品是第一次在济南本地创作的独属于济南人的“在地”公共艺术项目,带观众进入百年来济南老火车站迎来送往场面的情感记忆,同时俏皮可爱的“济南小妮儿”(用AI技术生成的虚拟人)将首次与全国观众见面,并与观众进行有趣互动和对话。再如公共艺术互动装置作品《济南的冬天》,以济南隋代建筑四门塔为呈现载体,观众可在指定位置触发摄像头,即时将当下的人像投射在四门塔装置上,让观众与艺术作品产生互动,并由此体验济南特有的历史文化与地域特色。
(大众新闻记者 唐晓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