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那个秋天,阳光洒在田间地头,我跟你说,那一幕真的很美。上世纪80年代初,全国范围内推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当时的农民们干劲十足,粮食产量年年攀升,说实话,那时候人们看着满仓的谷物都乐开了花。不过分田到户后,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个大家都知道,就是每家的地块太零散了,用机器作业根本不现实,只能靠手工,结果生产成本一直降不下来,对现代化农业来说是一大阻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我去了一趟宿迁,他们那儿正在搞一种叫“小田变大田”的改革,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农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你别说,还真有点门道。他们把小块的土地合并成大片,让大型机械可以顺利工作,不仅提高了效率,还降低了成本,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这次新闻专题《农田“变形记》就讲这个事,我想带你一起看看各地农田情况,有没有兴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泗洪县青阳街道是我们这次重点探访的地方之一,这里位于宿迁市西南,以盛产优质稻米和水产品闻名,“春到上塘”改革精神就是从这里发源的。在秋收秋种期间,我们看到连片百亩、千亩优质水稻种植基地,大型机械穿梭其中,真心觉得壮观。我跟你说,那场面简直像电影里的画面一样震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猛,一个典型返乡创业者,他之前在外务工多年,因为政策鼓励回到了家乡,与父亲一起包地种粮,不过找理想好地可不是件容易事儿,再加上整合细碎的小块土地难度相当高,一部分老年人更是不愿意放弃自己的耕作权利,总担心未来无依无靠。杨猛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也是头疼得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社区书记陈国辉提出了一套因地制宜的解决方案,他建议提供最优质的土地给那些愿意继续耕作的人,同时居委会兜底流转不愿意耕作的土地,提高租金标准确保他们有经济利益,这样一来二去,事情慢慢得到了解决。比如青阳街道1159户原来有5000多块零散小块,现在已经合并成1000多块大片,从2023年8月以来,全县60个村居400个村民小组近4万5千余块小而零散的土地被整合为9万亩的大面积,实现“一户一块”的目标。我查过数据,他们泗洪县拥有200万亩耕地,总产常年在江苏省前列,如今通过这样的调整,更是让农业生产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秦雪兵,她通过出租家中20亩零散分布在13处的小面积,把精力投入装修公司工作中,每年的收益比单纯种庄稼强多了,反正她自己也这么觉得。而且现在租金从每年四五百元提升至1100元/每亩,对于很多农村劳动力来说,这是解放双手的重要一步,可以尝试更多不同领域的发展机会,比如进城打工或自主创业什么的,都挺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啦,中途也不是没遇到啥困难,比如土壤肥瘦差异造成的一定争议,但经过群众代表讨论同意实行平整机制再加基础设施配套,这些问题基本都迎刃而解。关键还是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下来的节目会关注“如何保障‘权利’”,包括但不限于产权明确、利益长久保护等方面,其实这也是目前广大农村地区普遍关心的问题,就算咱们今天聊得开心,看起来风景如画,但只有真正解决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小田变大田才能持续下去。所以,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继续关注我们的报道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总结一下吧,其实我觉得,无论是哪一种改革,都需要时间和耐心,需要摸索出适应当地实际情况的方法,而不仅仅是简单照搬模式。不管怎样,人总是在不断追求更好的生活,希望我们的探索能够带来更多希望与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