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宁县春荣镇昔沟村的洋姜连片种植基地,伴随着收割机来回穿梭,“躲藏”在地下菊芋块茎被一串串翻了出来,现场拾捡、装袋、运输,一派丰收景象。

菊芋又名洋姜、鬼子姜,是一种集食用、饲用、药用、观赏和生态等多种价值于一身的多功能生态型经济作物,今年,昔沟村村民高鹏在宁县瓜菜中心的帮助下,辗转多地,在宁县首次引进并大规模种植新品种洋姜,目前迎来了大丰收。

“去年,我到内蒙古、山西、河南等省份多次考察,结合咱们本地的气候特点,发现洋姜很适合大面积种植,回来后我流转了800亩土地,全部种植了洋姜。目前每亩地的产量在5000斤左右,预计今年收入能达到200多万。”宁县春荣镇昔沟村瓜菜种植户高鹏激动地告诉记者。

采收现场,随着一串串洋姜出土,一股淡淡的清香也扑鼻而来,刚刚收获的洋姜,不论大小,直接在地头销售一空。

河南省三门峡市的客商王海红说:“我在自己的家乡种植洋姜有2000多亩,今年我和甘肃省宁县西沟村的这批订单很早就签订了。今天开始采收洋姜,从现场来看,这里种植洋姜的品质很好,这个地方环境和土质很适合洋姜的生长,明年我还会继续合作的”。

同样,在宁县湘乐镇湘乐村的600多亩辣椒田里,机器轰鸣,50多位工人正飞快地采摘辣椒,田间地头奏响了“火红”的乡村振兴“椒”响曲。

湘乐镇湘乐村副主任张关宁说:“湘乐村为发展集体经济,去年栽植朝天椒300多亩,经济效益很好,今年扩大规模种植共种植朝天椒600亩。截至目前,人工采摘达到23万斤,为了加快进度,引进了辣椒采摘机,现在机械和人工同时采收,估计5天就能采摘完毕,今年预计收益达到70万元。”

宁县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多元化经营模式,引进、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农艺、新模式”等六新技术,综合提升瓜菜产业整体水平。引领群众发展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商品化露地蔬菜。促进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农户间深度合作,积极引导农户转变生产方式,让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宁县瓜菜中心农艺师南庆春说:“今年我中心在北川引进新品种朝天椒、菊芋、宝塔菜,在规模化种植过程中,从品种选择、育苗、种植、病虫害综合防治、采收进行全程技术跟踪服务,使北川瓜菜生产面积达到1.03万亩,目前朝天椒已经进入采收尾期,菊芋进入采收期,按照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理念,中心争取农机具补贴30万元。截至目前,北川各经营主体已购置各类农机具46台套,助力全县瓜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近年来,宁县依托川区资源优势,实施抓基地、带农户,抓龙头、带产业的“两抓两带”特色富民产业战略,不断发展壮大特色瓜菜产业,让群众通过发展瓜菜产业走上了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