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文章前,麻烦您点下“关注”方便您后续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我将每天陪伴你左右。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前 言
1949年9月底,恰值开国大典即将来临之际,时任长春市委书记的朱光奉调前往广州。
朱光精心整理行李后入关进京。他打算借着此次南行的机会,前去探望朱总司令。
在朱总司令家中,朱光毫无拘谨。
一日清晨时分,他正与朱总司令在庭院里悠然地散步,恰在此时,邻院的毛主席也信步而至。
毛主席一看到朱光,不禁微微一怔。
还未等朱总司令开口介绍,毛主席便问道:“你为何只来看朱总司令,却不来看望我呢?”
那么,朱光与毛主席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毛主席又为何会如此质问他不来看自己呢?
多才多艺
美国女作家威尔斯(斯诺之妻)在《续西行漫记》中曾言道红军中有两个才子,其中一个便是朱光。
朱光,出生于广西省博白县一个落寞的官僚地主家庭,早年丧母丧父,命运多舛。
然而,他凭借聪颖好学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在动荡的时代中成长为一位多才多艺的革命者和文艺先锋。
他自幼聪慧,学习成绩优异,尤其喜爱书画,曾在开果私立高等小学就读,师从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
1925年,年仅19岁的朱光考入了博白县立初级中学。他不仅学业成绩出众,还展现出了非凡的艺术天赋。他能同时用双手执笔写字,书法作品常被同学视为珍品。
有一次在校园里,朱光凭借卓越的绘画才能,绘制出了同学们此前从未见过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的素描画像。这一行为,深刻体现了他对革命思想的坚定信仰与不懈追求。
然而,正是在这次艺术创作之后,他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宣传活动,因而被学校开除。但这一挫折并没有阻挡他迈向革命的坚定步伐。
1926年,朱光考入广西省立第二高级中学,在时任校长、中共地下党员朱锡昂的培养下,他迅速成长为学生运动领导人。
1927年,朱光在广州起义中担任共青团广州市委领导职务之一,设计了革命志士们脖颈上佩戴的红领带。
1928年,他积极组织发起了“上海艺术剧社”,以宣传革命为宗旨,领导上海大、中学校的戏剧活动,成为当时上海文艺界的重要力量。
1931年,朱光参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工作,并亲手绘制刻版了第一张苏区货币,象征着劳动者掌握自身命运的标志。
1937年,朱光在延安领导“中国文艺协会”戏剧组,首次演出话剧《炭矿夫》,并亲自出演角色,获得广泛好评。他还编写了纪念“一·二八”淞沪抗战六周年的话剧《血祭上海》,连演10天,规模空前,轰动边区。毛主席观后大加赞赏,并指示成立鲁迅艺术学院。
朱光作为学院发起人之一,担任秘书长,并和红军的另一个才子廖承志一起被誉为红军剧社杰出演员。
朱光不仅在文艺领域卓有成就,还在军事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8年,他担任第18集团军朱德总司令秘书兼八路军前敌指挥部秘书长。1940年,调任第18集团军129师宣传部部长,负责部队的政治宣传工作。他撰写的《政治指导员工作暂行条例》和《连队支队工作暂行条例》,成为后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相关条例的蓝本。
1941年,朱光组织了一次129师全师运动大会,白天进行军事和体育比赛,晚上则是文艺表演。他还别出心裁地举办了战利品展览、战史陈列馆,以及政治、文化、教育、美术、卫生等展览,规模宏大,被誉为“在敌后,特别是在紧张的战斗环境中,举行如此规模宏大的部队运动大会,不仅在八路军是第一次创举,而且在全世界,在人类历史上,都是空前罕有的…”。
戴镣长征
1932年春,朱光被派往鄂豫皖苏区,担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秘书长一职。然而,就在这一年的7月,蒋介石调集三十余万兵力,向鄂豫皖根据地发动了第四次 “围剿”。
由于张国焘在战略上出现严重错误,部队遭受重创,无奈被迫撤离根据地。一时间,大多数指战员对张国焘的不满情绪愈发强烈。
12月10日,在红四方面军的小河口会议上,朱光勇敢地对张国焘的错误指挥和家长式作风提出批评。可这一正义之举,却为他招来张国焘的打击报复。
1933年2月,张国焘竟诬陷朱光是 “托陈取消派”“AB 团”。一个多月后,朱光被开除党籍。
张国焘还残忍地杀害了数以百计的红军优秀干部。而朱光因写得一手好字且擅长绘制地图,这才侥幸逃过一劫。
随后,他与廖承志、罗世文一同被关押在保卫局,戴着沉重的手铐,从事着油印、石印、书写标语、绘制地图、印发钞票等繁重工作。
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踏上长征之路。朱光以 “囚徒” 的身份,戴着手铐,艰难地跟随部队前行。
长征途中,朱光可谓磨难重重。他与其他战士一样,要勇攀雪山、跋涉草地,还要时刻躲避敌机的狂轰滥炸。
此外,他拖着病残的身躯,却始终一步不落。凭借着顽强的信念与钢铁般的意志,他在艰苦的环境中咬牙坚持。
白天,他艰难地跟随军队行进;夜晚,又与廖承志、罗世文等人一起忙碌于出版、油印、创作石版画、刻板、书写标语、绘制军用地图、印制钞票等工作。
尽管历经如此众多的磨难,朱光却从未放弃。他始终坚信自己的信念,坚信终有一日会得到平反。
最终,他以顽强不屈的意志走完了长征,胜利抵达陕北。
到达延安后,张国焘的错误路线遭到批判,朱光也得以平反并恢复党籍,就此结束了他长达三年多的囚犯生涯。
毛朱之谊
1949年9月的某个清晨,朱光正与朱老总在庭院中悠然地散着步,就在这时,隔壁的毛主席迈着闲适的步伐走了过来。
毛主席一瞧见朱光,先是微微一愣,旋即脸上泛起一抹笑意,带着几分幽默开启了与朱光的对话。
毛主席佯装嗔怪地问道:“你呀,为何只来看朱总司令,却不来看我呢?”
朱光也是个机灵的,当即以同宗同姓、宗派山头这般打趣的理由回应过去,两人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言语之间满是轻松诙谐的氛围,仿佛老友相见,打趣逗乐是最平常不过的事儿。
朱光自觉 “理亏”,便应毛主席之邀来到府上。在书房,他被满架书籍吸引,毛主席瞧出他心思还打趣问是不是又想夺书,由此引出一段往事。
那是1937年平型关大捷后,一位青年作家奔赴延安途中,在日军轰炸废墟里捡到莎士比亚四册名著及《石索》《三希堂残帖》各两卷,珍视有加。
到延安经朱光引见,青年作家与毛主席相见,因朱光举荐,二人一见如故,作家感动之余要把所得赠给毛主席,朱光却眼疾手快抢过莎翁四册名著,还与毛主席展开 “争夺”。
朱光理直气壮地以 “见面分一半”“剧本应该归我” 为由,强调自己是南国社元老,有权决定莎士比亚剧本的归属呢。毛主席自然也不甘示弱,他神色认真地说道:“马克思喜爱莎士比亚的书,在马克思家中那可是有着真正的莎士比亚崇拜热呀,我作为马克思主义党徒,怎就没权阅读这‘《圣经》’般的作品了?” 就这样,两人唇枪舌剑,互不相让,争得那叫一个面红耳赤。
最终,双方各退一步,平分秋色,朱光硬是夺走了《奥赛罗》《李尔王》以及《石家》碑帖。毛主席虽无奈认可,还调侃朱光口音不够国语化,朱光却对自己表演充满自信。
思绪回到1949年9月,两人忆起往事,谈笑风生。毛主席兴致颇高,挥毫用草书为朱光写下《长征》诗,笑称 “附赠征人”,朱光也受感染,乘兴抒情作诗一首。接着,毛主席满含殷切期望为朱光写下赠言,叮嘱他去南方后要和当地同志团结一心,做好南方工作。
主政广州
1949年9月,朱光怀揣毛主席题词与《长征》诗,率200名两广籍干部进入广州。
当时广州百废待兴,为助力建设,朱光从香港建筑巨商岳父处获取大批建筑材料,岳父为此差点破产,而朱光生活却十分简朴,仅以家制萝卜糕款待来访的董必武,董老赞赏之余还题诗相赠。
主政广州期间,朱光提出 “绿化长堤,美化广州” 的思想,积极推动落实,让城市风貌大为改观,长堤绿树成荫,城市愈发整洁美观。
同时,朱光在体育、文艺、卫生事业上也投入诸多心力。体育方面,他积极组织活动,深入社区宣传,鼓励市民参与运动,使运动之风渐起。文艺上,重视传承与创新,为文艺工作者创造条件,激励他们挖掘本地文化创作优秀作品,丰富市民精神生活。卫生事业里,他争取资源,加大医疗设施投入,引进人才,提升医疗水平,改善就医条件。
朱光主政广州的11年意义非凡,他雷厉风行、勇于创新,对待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为人襟怀坦白、光明磊落。他全身心投入城市建设与发展,无论是筹措建设资源,还是关注各项民生事业,都展现出对广州的深厚情感与担当。也正因如此,他赢得了广州人民由衷的尊敬与爱戴,在广州的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人们心中铭记的好领导,其贡献至今仍被广州人民传颂。
参考资料: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毛泽东题词及《广州好》
广州图书馆:革命英魂朱光
《文史春秋》,2004年.10期,麦群忠,《“红军才子”朱光》
《党史博采》,1997年.07期,《书帖之争》